蘇雪林:與張寶齡婚後分居32年,無一兒女,晚年感嘆未照顧好他

蘇雪林:與張寶齡婚後分居32年,無一兒女,晚年感嘆未照顧好他

蘇雪林

“我對不起張寶齡,對他照顧不到,還把他一人留在大陸。”

這是張寶齡去世後,蘇雪林回憶往事時說的話,話中不難看出她的自責與內疚。

可現實卻是在蘇雪林懂得愛張寶齡時,兩人早已分隔兩地,再沒有相見的可能。

這個世界上總有些人,生來身上就有著反抗封建的因子,他們不願將就,奮力爭取,不願在已經被規定好的條條框框中過活,蘇雪林就是這樣的人。

她生於1897年,那是封建時代的末尾,這樣變革的時代本應屬於蘇雪林這樣想要掌握自己命運的人。

可她們蘇家的當家主母,蘇雪林的奶奶,卻是舊俗禮教的“捍衛者”,她不僅信奉“女子無才便是德”的陋習,甚至還讓蘇雪林延續女子纏足的習慣。

蘇雪林:與張寶齡婚後分居32年,無一兒女,晚年感嘆未照顧好他

蘇雪林

當時的蘇家,也只有蘇雪林的母親,可以義無反顧地支援自己,對於自己的母親,蘇雪林始終抱有感激孝順的態度,幾乎對母親的話是言聽計從。

蘇雪林16歲那年,母親就替她做主了婚姻大事,對於這個決定,蘇雪林沒有反抗。

她的訂婚物件是同樣擁有富商背景家庭的張寶齡,這樣的婚姻何談感情,她甚至都沒見過這個男人的長相,便把自己的一生交代了出去。

這對蘇雪林來說又何嘗不是一種悲哀,她從小就與封建的生活作鬥爭,到頭來,卻為了做一個“孝順女兒”還是掉入了封建的漩渦,接受了這“被迫”的姻緣。

直到蘇雪林出國讀書之前,她對於張寶齡的瞭解,也都是從母親的口中得知,她似乎也沒有深入瞭解這個未來丈夫的慾望。

蘇雪林:與張寶齡婚後分居32年,無一兒女,晚年感嘆未照顧好他

時間過得很快,1925年,那年蘇雪林29歲,遠在異國他鄉的她收到了母親病重的訊息,當時的她還在國外讀書。

得知這個噩耗,蘇雪林即刻就踏上了歸鄉的旅途。

當她回到家中,看到脆弱的母親危在旦夕,她的心中愁緒萬千。

母親對於她來說,是在這個封建家庭中唯一的避風港,也正是因為母親的存在,蘇雪林才能夠追尋自己內心最想要的東西。

那段日子,悲傷幾乎要將蘇雪林吞噬。

而母親最大的願望也是希望蘇雪林能夠成家,過上幸福生活。

這個“孝順的女兒”也答應了母親最後的願望,與張寶齡成婚。

就在兩人成婚之前,都沒有能夠一睹對方的真容,一個素未謀面的男人,他們之間根本就沒有感情基礎。

蘇雪林:與張寶齡婚後分居32年,無一兒女,晚年感嘆未照顧好他

張寶齡

這就是封建包辦婚姻的弊端,無論兩人是否情投意合,都會被加上婚姻的枷鎖,無從逃脫,這就是封建思想帶給蘇雪林的悲哀。

但也許是因為新鮮感作祟,新婚的兩人,生活竟然意外的和諧。

那時的兩人,有理想,有擔當,有學問,還在同一所大學教書,自然是有著說不完的共同話題。

也許那時候的蘇雪林,心中也曾認為,這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婚姻也未嘗不可,也許張寶齡那時便在她的心中埋下了一顆種子,可這顆種子實在是開花結果太晚。

直到多年以後,才讓蘇雪林意識到那就是愛。

可那也已經是早就超過保質期的感情,想要回頭,卻發現道路早就被多年的冷漠泯滅。

蘇雪林:與張寶齡婚後分居32年,無一兒女,晚年感嘆未照顧好他

工作以外的時間,兩人也常常去做一些頗有意義的事情,他們曾一起開拓荒地,一起吟詩作畫,生活十分甜蜜幸福。

那時的他們真正詮釋了詩情畫意的婚姻。

張寶齡還將他們的愛巢設計成船的形狀,這樣的行為簡直浪漫至極,哪怕是放到現在也足以使許多少女深陷其中。

那時的蘇雪林也是如此,他們享受著和對方在一起的每分每秒。

有蘇雪林的地方就有張寶齡的影子,他們像熱戀中的情侶,一刻都不想離開對方。

對於蘇雪林的母親,張寶齡秉持著愛屋及烏的態度,十分上心,甚至連蘇母日常生活中的端茶送水,都是張寶齡一手包攬。

顯然,蘇母對於這個“自選”的女婿是十分的滿意。

蘇雪林:與張寶齡婚後分居32年,無一兒女,晚年感嘆未照顧好他

在外人看來,兩人無論是家世學問或是秉性都般配至極,實在是佳人一對。

可有時候外人只能看出表象,夫妻之間的關係怎能是外人可以輕易看破的。

一個人的脾氣秉性也只有在漫長的相處後,才能顯現,一對愛人剛開始的甜蜜遠不如深入瞭解後的甜蜜來的珍貴。

顯然,剛開始的蘇雪林被新鮮感衝昏了頭。

她曾親口對張寶齡說過,情侶之間用故鄉的話交流才更加浪漫甜蜜。

對於這句蘇雪林漫不經心說出的話,張寶齡卻記在了心上。

他用短短一個月的時間就學會了蘇雪林故鄉的方言,開始用方言和蘇雪林交談。

從這樣的實際行動,不難看出,當時的張寶齡對蘇雪林是用情至深的,一個不愛你的人,怎麼會因為你的無心之談,而費盡心力討你歡心。

蘇雪林:與張寶齡婚後分居32年,無一兒女,晚年感嘆未照顧好他

只有愛你的人,才會為博你一笑煞費苦心,為你短短一句話茶飯不思。

可對於張寶齡所做的一切,蘇雪林卻壓根沒有放在心上,她的心中似乎一直對封建包辦的婚姻充滿芥蒂,即使他們曾經有過短暫的甜蜜。

可對張寶齡來說,無論他們的結合是人為或是自然,在一起了便要好好對待。

他始終努力地想要接近蘇雪林的心,可現實卻並不如人意。

蘇雪林始終把他當成一個外人,她寧願將自己的工資交給自己的姐姐,都不願交給身為她丈夫的張寶齡。

與蘇雪林相比,張寶齡顯然是封建許多的,他有著封建男子的通病,那便是大男子主義,他認為自己是這個家的主人。

嫁出去的姑娘潑出去的水,蘇雪林早就已經是張家的人,對於蘇雪林的財物自然是應當他來管理,而並不是蘇雪林的孃家人。

蘇雪林:與張寶齡婚後分居32年,無一兒女,晚年感嘆未照顧好他

但蘇雪林卻對張寶齡這樣的態度十分不滿,兩人因為金錢的關係經常大動干戈,那時兩人認知上的矛盾已經顯現。

蘇雪林標榜是新時代女性,而張寶齡則頗有大男子主義,這樣的兩人都有著剛強的性格,在生活方面自然是誰也不讓著誰。

可如果年輕氣盛的他們願意為自己的另一半做出讓步,那結果都不會是多年以後的樣子。

可遺憾的是,他們並沒有。

蘇雪林認為自己是新時代的女性,怎麼能夠終日只圍著自己的丈夫轉悠,她有自己的事業,自己的交際圈,她為自己而活。

這樣的思想在當時是十分超前的,足以體現出蘇雪林不受約束自由自在的性格。

蘇雪林:與張寶齡婚後分居32年,無一兒女,晚年感嘆未照顧好他

有著這樣的性格,她自然不會是隻圍著廚房轉的婦人,斷然不會像古代的婦女那樣勞累於家務。

張寶齡曾想要喝一碗蘇雪林親自煮的湯,對於這個要求,蘇雪林始終沒有答應。

一個丈夫想要品嚐妻子親手做的湯,放在任何一個家庭中,這是一件多麼容易又平常的事情。

可就是這樣普通的日常小事,蘇雪林也沒有答應他。

她曾忘了或者沒有想到過,張寶齡曾為她做的種種。

她忘了曾經張寶齡為她苦學方言,忘了張寶齡對於自己母親的悉心照顧,忘了她們曾經也擁有過的甜蜜時光。

他們的關係已經變得如履薄冰,好像隨時都會破裂,時時刻刻等待著最後的一擊。

很快這致命的一擊來了,張寶齡因腸胃病住進了醫院。

蘇雪林:與張寶齡婚後分居32年,無一兒女,晚年感嘆未照顧好他

蘇雪林與瓊瑤

或許是因為患者的情緒波動較大,亦或許是因為長期情感的擠壓,生病期間,張寶齡常常對蘇雪林發火。

像蘇雪林這樣剛強的女子,怎麼會吃小女人的虧,她直截了當地認為這是張寶齡主動挑起爭端。

兩人就此分居,再加上因為工作地點原因,兩人真的可以說是天各一方。

可不論兩人的婚姻生活有多麼的糟糕,他們都有著報效祖國的心。

1938年的蘇雪林任職武漢大學的老師,自那年爆發武漢會戰之後,他便跟隨著學校的學生一同前往了四川樂山。

而張寶齡呢?則在昆明作者工程師的工作,兩人都在不同的地方為祖國做著貢獻。

可正因為天各一方,夫妻間的矛盾就更加無從調解,他們之間,害怕的不是在一起時的吵吵鬧鬧。

蘇雪林:與張寶齡婚後分居32年,無一兒女,晚年感嘆未照顧好他

更令人害怕的是天各一方相見後的無言,冷漠永遠比吵架更可怕。

夫妻之間往往不會因為吵架而分離,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對於夫妻來說永遠是漠不關心的態度。

蘇雪林和張寶齡便是如此。

1942年,張寶齡收到了武漢大學的邀請,邀請他過去當任教,這是夫妻時隔多年後的相見。

都說夫妻之間小別勝新婚,更別說蘇雪林與張寶齡“別”了這麼長時間,他們相聚時,應當是熱淚盈眶,激動地相擁在一起。

可現實卻並非如此,對於兩人的重逢,身邊的人似乎比他們更激動。

重逢後的他們不僅沒有驚喜萬分,甚至都不在同一房簷下居住。

他們之間並不像是夫妻,倒更像是一對不熟悉的陌生人。

蘇雪林:與張寶齡婚後分居32年,無一兒女,晚年感嘆未照顧好他

民國時期的武漢大學

蘇雪林與張寶齡之間的默契好像也只剩下了兩人都沒有提出的離婚。

現在想來,他們的心中或許都有著對方,不離婚對於蘇雪林來說也只是在等待一個張寶齡給自己的解釋,等待一個對方的讓步,等待一個對方的道歉。

張寶齡等待的或許只是蘇雪林親手熬的一碗湯。

好不容易相聚的幾年裡,他們始終像陌路人一般,空有夫妻之名,卻無夫妻之實。

更加遺憾的是,他們直到下一次分開,都沒有一個人先開口服軟。

可他們不知道,人生苦短几十年,這次不說,可能就等不到下次了。

如果他們知道那次分別是永久的,會不會有一人先開口,將即將熄滅的火焰重燃。

蘇雪林:與張寶齡婚後分居32年,無一兒女,晚年感嘆未照顧好他

晚年時期的蘇雪林

多年之後,蘇雪林的後悔給出了答案,顯然是會,逝世的張寶齡顯然也會這麼做。

可世界上沒有如果,如果也只存在人們於假設中。

抗戰勝利後,蘇雪林選擇離開大陸發展,而張寶齡卻選擇留在大陸,只是這一別,兩人就再沒了見面的機會。

他們兩人的選擇也完全的符合各自的志向,蘇雪林一生不願受他人的束縛,小時候與封建的繁文縟節鬥爭。

後來的她自然也是不會被束縛,她是自由的,她嚮往任何她想去的地方。

她是天空中自由翱翔的鳥,永遠不停歇,永遠在旅途。

而留在大陸的張寶齡也始終秉持著自己的信念,對於漂泊闖蕩遠離家鄉來說,他似乎更喜歡安定的生活。

蘇雪林:與張寶齡婚後分居32年,無一兒女,晚年感嘆未照顧好他

他更像是樹木,落地生根,不喜遷移,只是默默吸收土地中的營養讓自己枝繁葉茂。

鳥兒不會理解樹木的一成不變,而樹木也不會理解鳥兒的追求自我。

但鳥兒總會停留在樹上,即便是短暫的在樹上安家築巢,就像他們曾經有過的甜蜜時光。

只是鳥兒屬於天空,而樹木屬於大地。

他們的後來的結果也是不再相見。

1961年,患有腸胃病的張寶齡去世了。

人這一走,即便是蘇雪林心中有再多的話想對他說,也終究是無濟於事了。

張寶齡死後的半年,蘇雪林才收到了他病逝的訊息。

說來諷刺,一對夫妻,最終連先走一方的葬禮都沒能參加。

蘇雪林:與張寶齡婚後分居32年,無一兒女,晚年感嘆未照顧好他

老年蘇雪林

這時的她才想起了張寶齡的好來,她想起張寶齡為他苦學方言想起張寶齡為他們設計愛巢,想起張寶齡對自己母親的悉心照顧,想起曾經張寶齡的眼中對她無盡的愛。

她也想起曾經張寶齡向她“討要”的一碗湯,那碗湯,她自始至終都沒有為他熬過。

她後悔了,可是也沒用了。

人總是在失去之後才懂得後悔,張寶齡的“好”在他死後被蘇雪林無限放大,而他的“壞”也早就被“好”覆蓋。

他們曾經有那麼多次機會對對方真心地說一句,我心裡有你,但兩人都沒能開口。

甚至分開之後,書信都沒寄過一封,偏要死守著自己的信念與尊嚴,而錯過了自己愛的人。

蘇雪林:與張寶齡婚後分居32年,無一兒女,晚年感嘆未照顧好他

蘇雪林

最終蘇雪林的滿心的愧疚,也只化成了一句話:我對不起張寶齡,對他照顧不到,還把他一個人留在大陸。

對於他們這段愛情悲劇來說,很多人認為大部分的錯誤都在蘇雪林的身上,如果她能夠“妥協”自己的封建生活,那也會過得幸福。

但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從沒有人規定要為了愛情而放棄自我,若蘇雪林真的成為了那用的人,她只會更加不幸。

對於張寶齡和蘇雪林來說,他們誰都沒有錯,錯只錯在了吃人的封建禮教上,錯只錯在了他們相遇在了錯誤的時間節點上。

他們也都只是封建包辦的受害者,可當他們終於懂得的時候,卻再無相見的可能。

張寶齡和蘇雪林一生都沒有離婚,他們的一生也算是貫徹了一生一世一雙人的箴言。

蘇雪林:與張寶齡婚後分居32年,無一兒女,晚年感嘆未照顧好他

老年蘇雪林

不論是禮節迫使,還是兩人之間的心有靈犀,他們終歸是做到了很多人都沒有做到的這一點。

他們之間的感情也只能用“遺憾”二字來表示。

如果人生真的有來世,希望那時的“蘇雪林”和“張寶齡”能在對的時間相遇,真正意義上的一生一世一雙人。

也希望天下所有的有情人,不會像他們一樣等到再沒有機會才追悔莫及。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