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龍河五大支流的歷史淵源,富水河、清水河、河、墨水河哪個好?

萊陽的五龍河,是膠東半島有名的大河。按照現在通行的說法,五龍河主要由五條大的支流匯合而成,這五條支流分別是富水河、清水河、蜆河、白龍河、墨水河。

不過,在歷史上,人們對於五龍河五大支流的認知與現在有所不同。而最明顯的區別就是“富水河”與“昌水河”之間的替代關係。

一個典型的例子,就是民國版《萊陽縣誌》中的記載。志稱:

“五龍河為縣東部諸水會合後總稱,其流有五,曰昌水河,曰清水河,曰縣河(蜆河),曰九里河(白龍河)、曰墨水河。”

這當中就沒有提到富水河,而以昌水河作為五龍河支流之首。在“昌水河”的詞條中,縣誌還備註道:“昌水河舊名浮游水,俗訛為富水河。”按照這個解釋,昌水河與富水河指的是同一條河,只不過名字前後不同而已。

然而,到了現代之後,昌水河與富水河已經被細分為兩條不同的河流。就地理上的分類來說,富水河為五龍河的一級支流,而昌水河則是二級支流,先匯入富水河,再經五龍河入海。

(昌水河)

之所以會出現這樣一種前後反差的情況,主要與昌水河的特殊歷史地位以及多個源頭的地理特點有關。

按照民國版《萊陽縣誌》的記載,昌水河有東、北兩個源頭,而東源又可以細分為兩大支。以現在的區劃來看,北源在棲霞牙山的南麓,而東源則在海陽林寺山、三海山南麓以及招虎山北麓一帶。

在民國之前,以上源頭不明確區分主次,統稱為昌水河。到了現代,北面發源於棲霞牙山這一脈,被定名為富水河,而“昌水河”的範圍縮小到東源,即主要流經海陽郭城鎮、發城鎮的這一段。兩者之間,也被確立為干支流的關係。北源的富水河為幹流,而東源的昌水河成為支流。

由於資料有限,筆者暫時沒有查詢到這兩條河正式分家的時間和原因。不過,結合歷史背景來推測,“昌水河”的地位之所以下降(從五龍河的一級支流下降為二級支流),多少與萊陽人對“昌陽”一詞的心態有關。

眾所周知,昌陽為萊陽舊稱,五代後唐時期,為避諱李國昌(後唐莊宗李存勖的祖父)才更名為萊陽。此後,“昌陽”的稱呼雖然不在於官方場合使用,但民間文士多習慣以此作為故鄉的代稱。

而“昌陽”之地名,系因地理方位而來。《太平寰宇記》載:“漢昌陽縣,屬東萊郡。置在昌水之陽,故名昌陽。”漢代的昌陽縣和昌水,雖然是在現文登範圍內。不過,後世隨著一系列的區劃調整,則逐漸西遷。在如今萊陽、海陽地界上,相傳為昌陽城舊址的地方頗多。到了唐朝初期,昌陽城的地址才定在了現在萊陽城區的位置。

昌陽城西遷,昌水也隨之轉移。在北魏時期,如今的“昌水河”還稱作“浮游水”,而後來就逐漸以“昌水河”名之。畢竟,有昌陽縣,豈能無昌水河?

(富水河畔的鵝)

明清時期,尤其是在清雍正時期海萊分家之前,昌水河無論有幾個源頭,其主體均位於萊陽縣境內,在當地文士心目中,“昌水河”猶如一條“圖騰之河”,具有很有的象徵性地位。海萊分家之後,昌水河東源雖然基本都劃入海陽縣,但萊陽這種“昌水河”情結,多少也有所延續。至少在清末民初仍是如此,民國版《萊陽縣誌》中的記載就是一個例子。

而進入現代之後,一來是海萊分家已久,二來是傳統文化氛圍漸淡,多數人對“昌水河與昌陽”之間的關係已不再感冒。昌水河的地位也因此逐漸下降,以至於現在僅被視為富水河的一條支流而已。按照現在的地理和區劃,昌水河基本都在海陽市地界內,只是下游與富水河交匯的地方,靠近萊陽市萬第鎮的儒林泊村。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上面的介紹,主要來源自史志資料的記載。而要真正感受昌水河與富水河,最好的方式還是實地探訪。筆者對兩條河交匯的地方很感興趣,前段時間路過儒林泊村時就專門去看了一下。此前的介紹,也算是為這次實地探訪做個背景介紹和資料鋪墊吧。

富水河整體為南北流向,不過受地形影響,中間變向很多,時而自西向東,時而自東向西,時而自南向北。

(儒林泊村周邊的風光)

以儒林泊村附近的河段為例,村莊北面的富水河是自西向東流,在村莊的東面與昌水河交匯之後,形成一處大拐彎,又改作自東北向西南流。從地圖上看,彎曲的河道正好把儒林泊村圍在中間,村名當中的“泊”字,也是從這個地理位置而來。

也由於這個三面環河的地形,儒林泊村南北皆有一座石橋。要參觀兩河交匯處的話,先經南邊的那座橋過河,沿著河邊小路向東走,比較順暢一些。路旁以果園為主,有蘋果、桃樹等種類,花開時節,景色也挺不錯。

走不多時,就可以來到兩河交匯處的附近。春季為枯水期,富水河、昌水河的水位都不高,交匯處也出現一塊麵積不小的沙洲。不過,兩個不同方向的水流還是可以分辨清楚的。

(兩條河的交匯處,圖中沙洲右側的是昌水河的河道,上側是富水河的河道)

就實地感觀來說,古人把東源的昌水河視為主流,也是可以理解的。因為兩河交匯之後的主河道,走向與昌水河基本相同。而以富水河為主流的話,相當於河道繞了一個大彎,視覺上略顯突兀。但如今既然以區分主次,把這裡當做富水河的一處河曲,也可接受。

建在河曲上的儒林泊村,是一個劉姓聚居的村落。根據村志記載,劉姓先祖相傳明代從山西遷來,因建村時這裡為榆樹林叢生的泊地,故名榆林泊。後以推崇儒學、鼓勵讀書之意,改名為“儒林泊”。這裡依山傍水,春季桃紅柳綠,一派美麗的田園風光,是個不錯的地方。(本文作者:耳左月)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