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寫了很多詩,其中一首詩讓人印象深刻,讀完感嘆人生如戲

讀詩,是一種陶冶精神世界的好方法,也是一個好途徑。歷史上有很多詩都十分的有名,但也有一些詩不被世人提起。而這些被眾人遺忘或者不流行的詩詞,並非是寫得不夠好,只不過是因為詩詞的收錄有限,再加上唐詩三百首,每一首詩的競爭也很強烈,能入選的自然是非常有名的,這也造成很多有意境的詩詞雪藏。

大詩人白居易大家都耳熟能詳,他的《長恨歌》、《琵琶行》堪稱經典名作,在文學上有著很高的地位,並且享有“詩魔”的稱號。白居易一生寫了很多詩,其寫作風格語言充滿了哲理,並且通俗易懂,音調和諧。

其實白居易有一首詩,一直被大家遺忘,但是句句都充滿了人生的哲理,這首詩教我們如何辨別真偽,擺脫人生的陷阱,避免上當。這首詩你可以不會背,但至少也要讀一次。

贈君一法決狐疑,不用鑽龜與祝蓍。

試玉要燒三日滿,辨材須待七年期。

周公恐懼流言日,王莽謙恭未篡時。

向使當初身便死,一生真偽復誰知。

這首詩是《放言五首·其三》,從這首詩的詩名我們就可以看出,其實這是白居易連寫的五首詩,這只不過是其中第三首。但是這首詩的意境卻是五首詩中最高的,該詩的格局一點都不簡單。

詩中一開始說到,我有一個方法,可以告訴人們解決猜忌的方法,而這個方法不用占卜或者蓍草就能解決。詩的前兩句可謂是開門見山,僅僅抓住讀者往下讀下去的慾望。其實“贈”更是強調了這個方法的寶貴,而後面的“

不用鑽龜與祝蓍

”,就是強調不用什麼,然後再去說用什麼,頗有一種曲折迂迴的感覺,給人十分強烈的求知慾。

然後循序漸進,告訴我們這個方法。要鑑別一塊玉是真的還是假的,需要足足大火燒三天,而要辨別是否是棟樑之才,要用七年的時光去考驗。詩中的“試玉”還有“辯材”,就是告訴我們不能急於判斷事情的真假,有時候時間才是最好的證明。

真正的東西不怕外界的一切打擊,當然也不怕流言蜚語。如果一個人或者一個專案,因為流言蜚語而打敗了,那他就不是真正的有才之人。

緊接著詩人筆鋒一轉,引出了周公和王莽兩個人。周公是西周時期的開國元勳,曾經輔佐了武王伐紂,後來武王去世後,周公就輔佐周成王。當時朝廷之上很多人開始說周公圖謀不軌,有野心想要當天子,周公為了躲避災禍,主動辭掉了相位,躲到封地上避禍。

後來管叔、蔡叔、霍叔發動叛亂,周成王皇位不保,這個時候周公臨危受命,率領軍隊打敗了叛軍,重新鞏固了周成王的位置。由此看來,周公篡位是假,而對周室一片忠心才是真的。

王莽是西漢末期的權臣,表面看上去王莽十分的謙虛謹慎,而且還禮賢下士,一副正人君子的假象,迷惑了很多人,但是後來王莽卻發動政變,自己當上了皇帝。

詩的最後兩句可謂是詩的精華了,假如當年周公被流言蜚語包圍的時候就去世了,那很有可能周公就會被人說成是亂臣賊子,而王莽在稱帝之前病死,那麼就沒人知道他的野心,他的聖人名譽就會一直流傳下來。

所以我們去看待事物,不要用非黑即白、非對即錯來評價一個人,如果過早

下結論,就會造成很大的錯誤,甚至是完全相反的結果。我們看待一件事物,唯有透過事件來驗證真偽,不能冤枉好人,也不能遷就壞人,這也是詩人列舉周公和王莽的關鍵用意。

白居易的這首詩充滿了人生哲理,告訴我們辨別真偽的方法,那就是用時間。千萬不要在短時間內就喜歡或者討厭一個人,正所謂“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時間才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也是檢驗一個人的唯一標準。

文 | 國學大觀園

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國學大觀園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