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時期的黃包車是什麼樣的為什麼有的人會出租,有的人要自己買呢

在很多以民國為時代背景的影視作品中,城市中以人力為主的黃包車是必不可少的一種出行方式,可以稱得上是民國時代城市的“計程車”。

在民國交通工具的選擇較為稀少情況下,從農村或者城市郊區來到城市的勞動力,在謀生方式的選擇上就只能出賣自己的力氣了,而門檻較低的黃包車無疑是首選之一。

於是在民國的城市大街小巷中,經常會出現風裡來雨裡去的黃包車伕,他們或年輕,或衰老,但都跟老舍筆下的“駱駝祥子”一樣,希望能夠透過自己的勞動來買一輛屬於自己的黃包車。

然而現實卻很殘酷,這些城市的“出租司機”整天奔波十分辛苦,最終得到的只是稀薄的收入,而長時間拉車所帶來的各種疾病隱患又讓這些黃包車伕痛不欲生,幾乎都活不過40歲!

車伕的前身更多是農民

在中國的歷史長河上,有一種類似黃包車伕的職業那就是轎伕,但不同於工業時代背景下的黃包車伕。轎伕是有“編制”的職業人員,他們所服侍的物件更多是封建時代下有錢有勢的達官貴人。

而在民國時期,西方世界帶來的工業化迅速擊潰了農村的小農經濟和城市郊區的小工作坊,讓不少以此為主要收入來源的農民和手工業者失去了土壤,只能到更大的城市中尋求一門可以養活自己或家人的工作。

在當時的歐美世界中,以內燃機為動力的汽車已經成為主要的交通方式,但在民國時期戰亂和社會局勢不穩定的大背景下,汽車無疑是少數特權人士或者軍隊才能擁有的交通方式。

於是在當時的上海法租界中,就出現這種西方世界18世紀被已經淘汰的交通方式,並被引入到中國內成為了一些老闆們斂財的手段。

據記載,在民國時期的北京城內,拉黃包車的車伕就多達五萬多人,佔到了北京城市人口的7%,可以看得出拉黃包車已然成為了許多人謀生的手段。

除了小工作坊破產而失去生活來源的城市居民,黃包車伕的人員構成上更多是因戰亂或飢餓,不得以逃出農村來到城市謀生的農民,但也是這種謀生方式讓很多農民迅速融入到了城市之中,成為了城市的底層勞動人民。

農民想要成為一名合格的黃包車伕並沒有太大的困難,因為只要能跑得動,能夠拉動載人的黃包車就可以勝任這一份工作,可以說技術門檻相當低。

於是乎在親戚或者朋友的介紹下,很多民國時期的農村年輕人在來到城市之後,首選的謀生手段之一就是成為黃包車伕。

多數農民失去土地來到城市並沒有安身之地,所以在擁有黃包車後更是格外珍惜,沒日沒夜的辛苦拉人,這也是形成黃包車伕們“悲劇”的原因之一。

喝人血的車行老闆

但是黃包車伕們除了身體是自己的,主要的工具黃包車還是得由車行老闆提供。而在一輛黃包車價格不菲的前提下,車伕要想快速得到黃包車來維持生活,只能向車行租賃或承包黃包車。

於是黃包車伕們在揹著租約和提成的情況下,只能每日出車,希望透過每天拉多點客人來讓自己的收入更高一點,能夠有朝一日擺脫車行老闆的控制。

但同時存在一個客觀原因,那就是黃包車伕們整天穿行於城市之中不得歇息,但到頭來掙不到什麼大錢,只能勉強維持自己和家人的日常生活。

因為對於車行老闆們來說,不管你今天拉得到多少客人,每日的黃包車租金卻是並不可少的,所以有時候車伕跑一天,掙的錢到了晚上就可能全落入車行老闆的口袋中了。

而且對於文化程度不高的黃包車伕們來說,租約本身就是一個不公平的交易合同,明顯對車行老闆們更加有利。

但是對於想要在城市中紮根的農民們或者底層市民們來說,他們沒有選擇,因為這一份工作如果不做的話有的是別人做,所以車行老闆們根本不愁沒人跟他簽約。

在1934年上海公共租界的調查當中,一個黃包車伕的月收入多的話有15元,但一般情況下更多是9元左右,那這樣的收入夠車伕們維持日常生活嗎?

答案是十分勉強,在上海名醫陳存仁的作品《銀元時代生活史》中,對當時的上海物價有著十分詳細的記載:粳米1石就要14元,麵粉一包則要13元,豬肉1斤0。28元……

這樣的收入條件下黃包車伕們則是能省則省,吃飯往往是隨便買個餅就茶水應付,而睡覺沒有自己住的地方只能睡在車行內,十分折磨人。

往往活不過40歲

對於車伕們來說,只要生活還有點盼頭還是會繼續努力拉車載人,但從他們的生存環境來看,想要保持穩定的工作狀態都是十分難得的一件事。

在老舍筆下的“祥子”就有這樣一幕,當祥子終於攢錢買到了自己的第一輛黃包車,就在戰亂之中被逃兵挾持並將黃包車搶走了,而當祥子還未灰心繼續努力攢錢的時候,又被偵探敲詐導致錢財散盡,最終淪為一個末路鬼。

而在現實中,黃包車伕們面對的遠不止這些,城市內不熟悉交通規則會被罰款,遇上了租界巡捕和警察也要供上“保護費”。

車伕們在拉人的時候還要防範遍地都是的小偷和騙子,小偷可能會偷走車伕或乘客的錢財物品。而騙子更加兇險,他們會布騙局來榨取車伕們所剩無幾的積蓄,最後使車伕們失去賴以為生的黃包車。

當一名車伕失去了生活的來源,往往選擇的是一死了之或墮落成酒鬼、賭鬼,並在無人問津中悄然離世,但即使是車伕們躲掉了這些,長期拉車帶來的各種疾病也能擊垮他們。

平常人跑上一天尚且要休息半天,但對於車伕來說往往是停不下來的,一個月時間內可能每天都要跑10個小時以上,對於年輕的車伕來說還可以憑藉身體撐住,但對於年紀大的車伕來說往往都是積勞成疾,直至最後撐不住倒下,往往活不過40歲。

小結:

在舊社會,雖然黃包車伕們的數量很多,但因為社會地位的卑微,往往成為了城市中被用完即棄的物件。在車伕們吃不飽,睡不好的生存條件之下,他們的生命被長期勞作和疾病所榨乾,所以活不過40歲成為了黃包車伕們整體的常態。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