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十一”,你掉過哪些坑

“雙十一”,你掉過哪些坑

11月11日,各大電商平臺、直播平臺、實體商場均已紛紛推出了“雙十一”的優惠活動。優惠方式種類繁多,各種滿減、疊加、定金抵款、預售、優惠券等優惠方案讓消費者眼花繚亂。如何才能避免在“雙十一”掉坑呢?

秦皇島市消保委提醒廣大消費者,在“雙十一”搶購時,一定注意以下幾點:

· 價格陷阱

“雙十一=最低價”的心理不可取。雖然在“雙十一”商家紛紛放出口號,如:“全年最低”、“限時秒殺”、“爆款特價”等,這樣會給消費者造成此時購買價格最低的心理判斷,從而盲目購買,跟風下單。但實際上,消協組織多年的價格監測和消費者投訴顯示,雙十一期間的貨品價格未必真的有如廣告宣傳的實惠。很多時候商家都會採用“先漲後買”的套路,或者買贈、搭售等方式捆綁銷售,實際到手價格並無價格優勢,甚至還會高於平日價格。建議消費者有購買商品意向時,應提前關注價格走勢,確認價格確有優惠後再行購買。千萬不要隨意相信低價宣傳,盲目跟風購買。

· 質量陷阱

當商品價格明顯低於合理價格時,消費者應提高警惕。如:食品類商品,是否是正規廠家出品,保質期是否臨期;如羊絨、羽絨、真絲類服裝,是否商品標牌的標示與宣傳頁面標明的材質一致,是否有以次充好、混淆概念的情況;如化妝品類商品,也要關注是否保質期臨期及是否為專櫃正品,避免使用後出現過敏等情況。建議:消費者購買的產品收到貨後,應及時檢視商品的有效期,標牌標識,說明書等相關商品質量標示。如發現實際商品與宣傳頁面不符或者有誇大宣傳、誤導宣傳的情況,及時找到商家及平臺維權。

· 促銷陷阱

隨著商家推出的各種促銷手段層出不窮,廣大消費者表示促銷規則越來越複雜難懂,經常參加各種活動後發現並沒有什麼實際的優惠。還在購買過程中,為了滿減、拼單,購買了很多自己並不需要的商品,得不償失。建議:消費者在購買過程中應仔細閱讀各種優惠活動規則,如有未做明確約定或存在霸王條款的,在購買前與商家或平臺及時溝通,慎重選擇避免產生不必要的糾紛。

· 衝動陷阱

近幾年直播帶貨持續升溫,已成為大消費者選購產品的主要途徑之一。由於主播在直播時,經常會出現誇大功效、極限用語等情況,會極大影響消費者的客觀判斷,導致消費者在未完全瞭解產品的情況下衝動下單。甚至會出現引誘消費者私下交易,導致售後服務無保障。建議:消費者在圍觀直播帶貨時應保持冷靜、剋制衝動。儘量選擇有保障的商家進行交易,並保留好交易記錄,方便售後。對脫離平臺的私下交易說不,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 售後陷阱

由於“雙十一”訂單量激增,商家發貨時效及物流配送時效都會受到影響。消費者在選購商品時,應重點關注商家發貨、退換貨政策及確認收貨時間等。尤其是購買生鮮食品、冷凍商品、急需用品等,更要關注時效性,必要時避開物流高峰期。同時,最好在下單時確認所購買產品是否享受七日無理由退貨及相關退換貨費用由誰承擔的問題。建議:消費者在直播間購買商品時一定要儲存好聊天記錄、訂單資訊、促銷資訊頁面截圖等購物憑證,保證所購買的產品享受到合理的售後服務。

“雙十一”期間是消費投訴的重災區,秦皇島市消保委提醒廣大消費者雙十一期間一定要理性消費、合理消費並儲存好相關購物憑證。一旦發現商品出現質量問題,或商家出現侵權行為,積極維權,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遇到協商不能解決的問題,及時向消費者權益保護部門或市場監督管理部門投訴。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