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時候春夏之交到底是什麼樣的古人為何會對春天的熱情如此一切

如今正是春夏之交的時節,這個時間點算是一年之中最為舒適的時候,它不像冬季那樣寒冷而又沉寂,不像初春那樣還帶有一絲絲冬季的寒冷氣息,同時也沒有夏季那樣的炎熱,再加上這個時候也是萬物生長的時候,故而人們都十分喜歡這個時間段。

而為了表達對這種舒適天氣的喜愛,人們通常會拖家帶口的去野外踏踏青,賞賞花,順便也能採挖一些春季特有的野菜以及初夏時特有的野果回來常常。

可以說,這是物質豐裕之後帶來的好處,人們不用再擔心吃不飽飯了,轉而更加註重精神享受了。

古代的時候春夏之交到底是什麼樣的古人為何會對春天的熱情如此一切

不過若是放到幾十年前,乃至古代,這個時間段可能算不上什麼好時節。因為這個時候的春季農作物才剛剛播種,還沒收成,是一個青黃不接的時候,所以為了果腹,很多人都會去野外採挖野菜來充飢,這就讓很多野菜成了饑年時候的“救命菜”、“救命草”。

馬齒莧便是這樣一種“救命草”,不管是南方還是北方,都有馬齒莧的身影,而它不像其他野菜那樣,只有春季才有,它在夏季一樣能生長,甚至是在炎熱的7、8月,它都能很好的生長。而馬齒莧不僅作為野菜來充飢,還能作為草藥治病,故而在過去的饑年,馬齒莧就成了不少人的“救命草”。不過現如今,馬齒莧在很多地區都遭到了農民朋友的嫌棄,這是咋回事呢?

古代的時候春夏之交到底是什麼樣的古人為何會對春天的熱情如此一切

饑年的“救命草”

筆者每年都會去挖一些野菜來吃,這也是受母親的影響。記得在童年那會,一到季節,母親就會帶著工具去野外挖野菜,薺菜、蒲公英、苦菜等等統統都會挖來吃,而要說哪些野菜是每年必吃的,馬齒莧必在其中。

用母親的話說,這個野菜是你爺爺奶奶那輩兒的“救命草”,那個時候正是戰爭年代,啥吃的都沒有,為了填肚子,草根、樹皮都吃,而這馬齒莧算是這些能吃的東西當中“最”好吃的一種了,既能生吃,也能熟吃,而且在又能治病,所以那一輩兒的人都把它當成了“救命草”

古代的時候春夏之交到底是什麼樣的古人為何會對春天的熱情如此一切

然後呢,爺爺奶奶把吃馬齒莧的“傳統”傳給了我母親,我母親又傳給了我,所以每年春夏之交以及夏季的時候,筆者也總會時不時的去挖些馬齒莧的野菜來吃。

咱吃馬齒莧的方式比較簡單,剛長出來的那種幼嫩馬齒莧,直接洗乾淨了就生吃。7、8月份那種有點老的馬齒莧,一般是焯水了之後涼拌,就著稀飯吃。

其實在夏季吃馬齒莧也是有好處的,馬齒莧本身就有著清熱利溼的作用,夏季吃它的話,還能起到清熱解暑的作用呢。

古代的時候春夏之交到底是什麼樣的古人為何會對春天的熱情如此一切

(玉米田裡的馬齒莧都氾濫成災了)

馬齒莧被農民嫌棄

現如今生活在農村的朋友,大多都吃過馬齒莧,但吃歸吃,很多農民朋友卻十分嫌棄它。估計很多朋友會感到好奇,既然都把它作為野菜來吃了,為何還嫌棄?

馬齒莧在過去能成為老百姓的“救命草”,跟其生長習性有關。馬齒莧是馬齒莧科馬齒莧屬一年生草本植物,它有著喜高溼、耐旱、耐澇、具向陽性、生活力強的優點,這讓它能廣泛分佈於我國各個地區,特別是菜園、農田、路旁最為常見,常常是成片的生長,所以想吃它,很容易就採摘到了。

古代的時候春夏之交到底是什麼樣的古人為何會對春天的熱情如此一切

然而這些優點同時也成為了它的缺點,特別是它的耐旱和向陽性,讓它在夏季更是能好好的存活,越熱的天氣越能長,這就對蔬菜、農作物的生長有著很多的影響。要知道,在炎熱的夏季,很多蔬菜和農作物都會被曬的蔫兒不拉幾的,必須的經常澆水才行。而馬齒莧在這個時候反而能生長的綠油油的,若是澆水的話,生長的更是好,還能大量的繁殖。

這樣一來,馬齒莧就常成為菜園、農田裡的雜草,還是那種氾濫成災的惡性雜草,真是拔都拔不完,就算你今年拔乾淨了,保準第二年它又會捲土重來,把你的菜園和農田都佔領了。而現在人們也不愁吃,不需要把它當成“救命草”了,只是偶爾採摘一點來改善下菜品,故而就十分嫌棄它了。

古代的時候春夏之交到底是什麼樣的古人為何會對春天的熱情如此一切

(我家菜園裡的馬齒莧)

像筆者家菜園裡,就每年會長出一大片馬齒莧來,除了採摘個那麼十幾斤來吃之外,其他的都除掉了,總感覺被除掉的那些有點棄之可惜,但奈何吃不了這麼多啊,不除又會影響菜園裡其他蔬菜的生長。

當然了,嫌棄馬齒莧也並非說馬齒莧沒用,相反,它的價值還是極高的,能食用,營養價值極高,又有極高的藥用價值。最為關鍵的是,馬齒莧也成了城裡一種十分受歡迎的野菜,價格也不錯,若是能合理地利用起來的話,它也許就不會被農民朋友們嫌棄了。

各位朋友,你們吃過馬齒莧嗎?你覺得馬齒莧討厭嗎?歡迎留言交流哦!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