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三國演義》中曹操敗走華容道,到達夷陵之前便是美味佳餚

文/阿宏《三國演義》中曹操當年敗走華容道,到達夷陵之前將士們飢餓難耐,便是殺馬造肉,雖說沒有調料,但在當時也是美味佳餚。可在現實中,餐館菜譜中均沒有馬肉的菜餚,是不是沒有吃馬肉的地方呢?

【美食】《三國演義》中曹操敗走華容道,到達夷陵之前便是美味佳餚

曹操當年迫於無奈,才吃馬肉,馬肉在這裡卻奉為上品,長見識了。當然不是,世界上吃馬肉的地方還是蠻多的,只是咱們國家幾乎沒有。特別是哈薩克最愛吃馬肉,並且在天變冷之後銷量也會增加。這是哈薩克自古以來的遊牧習慣,也是哈薩克人的傳統美食,併成為他們文化的組成部分。

【美食】《三國演義》中曹操敗走華容道,到達夷陵之前便是美味佳餚

從營養成分上講,馬肉和牛肉的熱量相差無幾,同樣是馬身上的肉,馬腸比馬肉的卡路里多2倍有餘。但問題不在卡路里上,馬肉中含有的蛋白質量,比牛肉、羊肉高出不少,特別是有機酸的含量,馬肉比牛肉中的含量高出很多,相對而言膽固醇含量低。這樣的肉質有一個特點,就是食用後能迅速釋放熱量,讓身體變暖。不過,馬肉的脂肪含量較多,經常過量的吃馬肉,很容易長胖。

【美食】《三國演義》中曹操敗走華容道,到達夷陵之前便是美味佳餚

在哈薩克馬肉被奉為上品,絕對是招待貴賓的菜餚。當然價格也不便宜,通常價格都在3500堅戈以上,大約是咱們的70多塊錢左右比羊肉和牛肉要貴很多。根據烹飪需求也是分馬肋條、臀部肉、脖頸肉、肥腸等賣,其中馬腸被認為是馬肉的精華。

【美食】《三國演義》中曹操敗走華容道,到達夷陵之前便是美味佳餚

做馬腸也是哈薩克最具有特色的美食,一般是把馬腸子清洗乾淨,切成狀後把鹽和蒜泥等調味品塞入馬腸封口慢燉個把小時。馬腸和陝西的肉夾饃有得一拼,也分精瘦、肥瘦、半肥半瘦等樣式。這種馬腸聞起來香氣四溢,吃起來也很是美味,不過只能在貴賓席上看到這道菜,可見名貴程度。

【美食】《三國演義》中曹操敗走華容道,到達夷陵之前便是美味佳餚

如果說哈薩克的吃馬肉是自然形成的,比起曹操無奈吃馬肉,法國人開始吃馬肉,更具有戲劇性。相傳19世紀中期,有個叫艾蒂安·若弗魯瓦·聖-伊埃爾的動物學家,協同他的一個粉絲,叫埃米爾·德克魯瓦的老兵。特別是德克魯瓦為了證明馬肉可吃,便在廣場大庭廣眾之下,大口的吃馬肉,而且是死馬肉,他曾經一度吃過好幾百匹死馬肉,可以想象這些馬都是死於各種疾病。

【美食】《三國演義》中曹操敗走華容道,到達夷陵之前便是美味佳餚

這是個瘋狂的傢伙,德克魯還瘋狂的吃過一條瘋狗,以此證明他的觀點。法國人就是這樣被他征服的。終於在飢餓的年代,巴黎的窮人自己家馬吃肉,當然這也是迫於無奈。但是,他們同樣找出了吃馬肉的理由,在法國人認為:一匹垂老的馬匹,變成餐桌上的佳餚,要比死在耕作的地裡是有面子的,馬也是愉快的,也是一種對馬的尊重。而這個事情卻讓法國貴族們吃的牛肉和豬肉價格大降,也許這才是他們想要的結果。如果站在這個角度講,那馬肉一下變得不香了。

【美食】《三國演義》中曹操敗走華容道,到達夷陵之前便是美味佳餚

在中國,馬一般認為是溫順的動物,《易經》坤卦的爻辭為:“元亨,利牝馬之貞。”可以看出馬的溫順被推到一個極高的層面,所以吃馬肉是不得已的情況,就像曹操當年,要不是被周瑜那廝燒了曹操到航空母艦,也不至於餓的吃馬肉,要知道那可是戰馬。即便是哈薩克人也不會吃戰馬,他們吃的馬肉都是特意養的食用馬匹。

【美食】《三國演義》中曹操敗走華容道,到達夷陵之前便是美味佳餚

在中國有句話老叫做“驢肉香馬肉臭,打死不吃騾子肉”,可以看出中國人的飲食習慣中並不喜歡馬肉的味道,據老人們說馬肉是酸的,但這也僅僅是一種就好說法,不過切切實實說出馬肉在咱們的飲食文化中是不受歡迎的。對於舌尖上的國人來講,對食材的要求那可是極講究的一件事,馬虎不得,大家覺得呢?

【美食】《三國演義》中曹操敗走華容道,到達夷陵之前便是美味佳餚

我是阿宏,用愛做好每一道菜,將心交給每一味調料,烹飪出愛的盛宴。歡迎分享,收藏!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