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億!造全球最大天眼,向宇宙傳送人類編碼,多年後竟成廢鐵

作者:虹攝庫爾斯克

1974年,人類透過一臺射電望遠鏡向距離地球25,000光年的球狀星團M13傳送了一串由1679個二進位制數字組成的訊號。

這組看上去很簡單的畫素圖,其實並不簡單!

如果資訊被地外智慧生命所接收,會讀到下圖所示的資訊,從上到下依次為:用二進位制表示的1-10十個數字;DNA所包含的化學元素序號;核甘酸的化學式;DNA的雙螺旋形狀;人的外形;太陽系的組成;望遠鏡的口徑和波長。

向球狀星團M13傳送資訊的原因是其中的恆星分佈比較密集,被地外智慧生命接收的可能性較大。

2.6億!造全球最大天眼,向宇宙傳送人類編碼,多年後竟成廢鐵

圖片:被稱為“阿雷西博編碼”的人類資訊,外星人會收到嗎?

2.6億!造全球最大天眼,向宇宙傳送人類編碼,多年後竟成廢鐵

圖片:射電望遠鏡中的球狀星團M13。

這臺向地外文明發送人類資訊編碼的射電望遠鏡叫阿雷西博射電望遠鏡(英文:Arecibo Radio Telescope),正式名稱是阿雷西博天文臺(英文:Arecibo Observatory)。

該射電望遠鏡由史丹佛國際研究中心、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與康奈爾大學管理。曾經是世界上最大的單面口徑射電望遠鏡。

該望遠鏡位於波多黎各的阿雷西博(又名阿雷西沃),直徑達305米,後擴建為350米。阿雷西博望遠鏡是固定望遠鏡,不能轉動,只能透過改變天線饋源的位置掃描天空中的一個帶狀區域。

2.6億!造全球最大天眼,向宇宙傳送人類編碼,多年後竟成廢鐵

圖片:位於大山中的阿雷西博射電望遠鏡。

2.6億!造全球最大天眼,向宇宙傳送人類編碼,多年後竟成廢鐵

圖片:就像是拋物面雷達一樣,天線前方有一個巨大的饋源,透過移動饋源來轉換觀察的方向。

射電望遠鏡(radio telescope)是指觀測和研究來自天體的射電波的基本裝置,從名字上可以看出,有點類似於雷達。

射電望遠鏡可以測量天體射電的強度、頻譜及偏振等量 。

望遠鏡結構包括收集射電波的定向天線,放大射電訊號的高靈敏度接收機,資訊記錄﹑處理和顯示系統等。20世紀60年代天文學取得了四項非常重要的發現:脈衝星、類星體、宇宙微波背景輻射、星際有機分子,被稱為‘’四大發現‘’,這四項發現都與射電望遠鏡有關。

射電望遠鏡可以不受天氣的影響,不受塵埃干擾,透過雲層全天候接收更短的電磁波,大大擴充套件了人類對宇宙空間的觀測範圍。不過,很少有人知道,全世界所有的射電望遠鏡在60年中所收集到所有天體射電源的能量,僅僅相當於幾個雨滴撞擊地面所釋放的能量。

足見對深邃太空觀察的艱難。

2.6億!造全球最大天眼,向宇宙傳送人類編碼,多年後竟成廢鐵

圖片:阿雷西博射電望遠鏡的結構示意圖。

2.6億!造全球最大天眼,向宇宙傳送人類編碼,多年後竟成廢鐵

圖片:充滿科幻色彩的阿雷西博射電望遠鏡中心饋源。

不過,隨著時代的發展,科技也越發先進,美國開始逐漸改變研究的目標,這座耗資2。6億建造起來的射電望遠鏡開始慢慢荒廢。

分配到該專案的資金逐漸減少,最後終於停止了撥款。阿雷西博射電望遠鏡因為年久失修,雜草重生,已然沒有當年輝煌的模樣,從遠處看就像是一個巨大的金屬廢鐵,實在是讓人惋惜。

不過,沒有了美國機密射電望遠鏡的光環,倒是讓天文臺開始做起了旅遊的生意。不少遊客紛至沓來想要一睹這一傳奇射電望遠鏡的風采,而天文臺還接待了不少好萊塢劇組,比如《007黃金眼》《超時空接觸》等影片都是在這裡拍攝的。

2010年的遊戲《正當防衛2》中,阿雷西博天文臺是其中的一個場景。

2013年的遊戲《戰地4》中,多人遊戲地圖‘’傳輸中心‘’也取景自阿雷西博射電望遠鏡。

2.6億!造全球最大天眼,向宇宙傳送人類編碼,多年後竟成廢鐵

2.6億!造全球最大天眼,向宇宙傳送人類編碼,多年後竟成廢鐵

圖片:廢棄的阿雷西博射電望遠鏡成為旅遊景點。

中國在射電望遠鏡研製上也在緊追世界步伐。

2012年10月28日,亞洲最大的全方位可轉動射電望遠鏡在上海天文臺正式落成。這臺射電望遠鏡的綜合性能排名亞洲第一、世界第四,能夠觀測100億光年以外的天體,參與了我國探月工程及各項深空探測。

而被譽為‘’中國天眼‘’的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成為世界最大單口徑、最靈敏的射電望遠鏡,取代了阿雷西博射電望遠鏡的地位,2016年9月在貴州落成,截至2919年已經發現43顆脈衝星,為我國天文觀測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2.6億!造全球最大天眼,向宇宙傳送人類編碼,多年後竟成廢鐵

圖片:成廢墟的阿雷西博射電望遠鏡。

2.6億!造全球最大天眼,向宇宙傳送人類編碼,多年後竟成廢鐵

圖片:中國貴州的FAST射電望遠鏡取代了阿雷西博射電望遠鏡,成為世界第一!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