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出殯時要讓長子摔瓦盆,這習俗流傳至今,其中有什麼門道嗎

常言道,人生自古誰無死,皇帝與百姓最終都是同歸寂滅,在死亡面前,人人平等。不過雖然死亡不能阻止,但無論是誰都儘可能的,想在臨死之前留下一些念想。這些念想,慢慢的約定俗成成為了一種傳統,例如死亡以後的陪葬,人死之時的哭喪禮儀。

如果我們真的去研究這些文化,會發現其中千奇百怪,但又充滿內涵。例如在死者出殯的時候,曾經有過這樣一個怪異的規矩,當老人去世以後,長子要摔瓦盆,而且摔得越響想越是孝順。如此古怪的行為,實在讓人歎為觀止,那麼這其中又有什麼講究呢?

古人出殯時要讓長子摔瓦盆,這習俗流傳至今,其中有什麼門道嗎

孔老夫子曾有言,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時光一去不復返,人從出生的那一刻開始就註定了要走向死亡。這個過程不可逆轉,每一個人都知道,但是每一個人都難免有些無法忘懷,總是有一些念想。

在這一過程中,一些上層的貴族就開始幻想有另一個世界,所以他們在臨死之前進行大量的陪葬,希望自己能夠在另一個世界已經在起跑線。

當然這種行為肯定是封建落後的,因為沒有第2個世界,一切都只存在於物質世界。但是,我們也不能完全說這是封建,因為所有的行為約定俗成,經過歷史的積累就變成了文化,這其中不僅有各自的合理性,有的甚至還頗有內涵。

當時光流轉到現在,很多傳統的喪葬禮儀已經逐漸被拋棄,特別是在城市,我們基本上看不到那些傳統,只剩下簡約和現代化。不過在農村這些傳統的規矩還是保留了很多,而且值得一提的是,在這些傳統規矩中有很多匪夷所思,甚至看起來很古怪,但去依舊在流行。

古人出殯時要讓長子摔瓦盆,這習俗流傳至今,其中有什麼門道嗎

這之中的典型代表就是,人死以後長子摔瓦盆。這種怪異的行為在農村的喪禮中很常見,而且每一次進行這一活動的時候,圍觀的人都很多。老人們總是念念有詞,想要以此來點評死者的後人是否靠譜,而小孩們則是看熱鬧,在歡鬧之餘又覺得不可理喻。

而且若是深入瞭解,我們會發現這一舉動背後大有講究。一般來說,當老人去世後,在出殯的時候,長子就需要在眾人面前舉著一個瓦盆,這個瓦盆經過了一定的處理,其中有一些孔洞,這些死洞代表著老者的年齡。

當然,這些孔洞不會影響瓦盆的強度,長子必須要憑藉自己最大的努力將其摔碎摔響。一般來說,如果長子能夠將瓦盆摔碎,而且摔出很大的聲音,那麼周圍的老人就會對他亮大拇指,並且表示他是一個孝順的孩子。

假若瓦盆沒有摔碎,那麼就會有些尷尬了,周圍的小孩子會哈哈大笑,周圍的老者們也會議論紛紛,感覺這個孩子不行。

古人出殯時要讓長子摔瓦盆,這習俗流傳至今,其中有什麼門道嗎

所以從這些內容來看,摔瓦盆是一個重要的舉動,直接衡量著孝子是否孝順,這也是長子在諸多親朋好友面前的一次重要表現。

平心而論,看完這些內容以後,我們肯定會覺得好奇,區區一個瓦盆怎麼能夠定兒子是否孝順。而且從科學的角度來說,想要摔碎一個瓦盆,不僅需要人體的力量,而且還需要發力的角度以及瓦盆的構造,這完全和人倫沒有任何關係。

所以在喪葬禮儀的時候,相信有不少的年輕人對這一行為表示反感,甚至還會抱怨我們的老祖宗怎麼留下了這樣一個怪異的規矩。其實我們之所以會抱怨這一活動,還是因為我們對於傳統不太瞭解,年輕一輩的人丟掉了太多的東西。

仔細檢視這一活動的內涵,我們的確可以拋棄封建迷信的標籤,這一活動本身沒有任何封建的想法,相反表達了對於死者的嚮往以及對於生者的勸慰。

古人出殯時要讓長子摔瓦盆,這習俗流傳至今,其中有什麼門道嗎

在封建時代,當時倫理道德成為最大的事情,因此當先輩去世以後後人需要守孝三年,有的時候甚至還要哭到不能自制。在這種影響下,很多人因為強烈的感情表達而無法正常的工作,有的甚至因此而死亡。所以,社會就會引導輿論,讓人們保持對先人情感的同時,也要想辦法約束自身回到現實。

於是,在眾人的約定俗成之下,就有了這樣一個摔掉瓦盆來活動。摔掉瓦盆,其實本質上就是想要安心送死者上路,這代表著塵歸塵土歸土,此世莫留戀!同時,當瓦盆被摔碎的時候,這也在勸慰活著的人,不要沉浸於死亡的痛苦之中,而應該放下悲憤,勇敢前行,去成為下一代的父親。

由此可見,摔瓦盆的行為其實沒有我們想的那麼封建。至於說為什麼後來變成了考驗孝心的行為,其實這也是約定俗成,宛如一個形式一般。每一次摔瓦盆的時候,眾人都會圍觀,在這樣的大事時刻,如果長子都不能好好完成目標,那麼很明顯就是對喪事不上心,那自然也就扯到了不孝了。

當然,大家也許會有疑問,既然是要勸慰活著的人從痛苦中走出,那麼為什麼一定要摔瓦盆呢?難道說瓦盆有特定的含義?事實上還真是如此。

古人出殯時要讓長子摔瓦盆,這習俗流傳至今,其中有什麼門道嗎

此事涉及到一個古老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叫金生,他是一個教書匠的孩子。這位教書匠姓張,和金生的母親結合,夫妻二人非常的和睦,後來就有了金生。

可惜天有不測風雲,金生剛剛出生沒多久,母親就離開了人世。為了讓小金生有一個完整的家庭,張先生又娶了一個妻子,這位後孃名字叫做慧娟。

說來也是有趣,一般後孃都對孩子不好,但是這位後孃卻對金生格外好。當張老先生還在的時候,這位後孃就時時刻刻護著金生,讓他擁有一個很好的童年回憶。等到老先生去世後,母子二人又相依為命一起度過了艱難歲月,甚至他還將金生培養成才中得秀才。

在故事中,金生每次在最困難的時候, 後母都會在一個瓦盆裡面放著食物,並且每次都先給他吃。所以,金生最依賴的不僅僅有後母,同時也有後母的那個瓦盆,那是他痛苦時候的寄託。

古人出殯時要讓長子摔瓦盆,這習俗流傳至今,其中有什麼門道嗎

可惜,當金生茁壯成長以後,他的母親也離開了人世。為此金生痛苦不已,好不容易為母親服完喪,結果每次看到母親留下來的瓦盆,他又哭泣的不能自制,而且日漸消瘦。

朋友們為了避免他這樣沉淪,於是偷偷的將瓦盆摔碎,這一舉動震驚了金生,同時也讓他最終從迷糊的狀態清醒過來,從此以後又開始了新的生活。

古人出殯時要讓長子摔瓦盆,這習俗流傳至今,其中有什麼門道嗎

以上就是民間流傳關於摔瓦盆的故事,由此我們也就明白了整個事情的來龍去脈,因為想要約束後人對死者的懷念,所以才有了摔東西塵歸塵土歸土,又因為曾經發生過這樣的典故,於是兩者結合,最終變成了這個演化千年的傳統。

圖片來源於網路,如有侵權,聯絡刪除!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