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萬年前的古人類,是如何進入石器時代的?原來他們有兩種方法

據報道,來自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的科研人員,透過對泥河灣盆地古人類遺址的挖掘研究,發現百萬年前人類進入石器時代,與自然資源和環境發展有關,為了生存下去,所以發展處一套獨特的技術——砸擊法用來製作“利刃”石具。

百萬年前的古人類,是如何進入石器時代的?原來他們有兩種方法

記錄人類發展史的泥河灣遺址

讓我們將時間倒退回1924年。當時來自法國的古生物學家在中國考察的過程中,曾經來到位於河北的泥河灣進行過短暫的考察,發現這裡有著很多古人類生活的遺蹟,不過,當時並沒有深入下去。

一直到1957年,伴隨著“北京人”研究的深入,泥河灣再次被提起,因為從泥河灣出土的古人類遺物來看,很多細小的石器都在表明,它們是被比“北京人”更早的古人類製作出來的,而透過年代追溯,當時就有科學家認為,至少160萬年前,這裡就有古人類生活。

從上個世紀80年代末開始,泥河灣迎來了大規模的考察期,在這裡不僅發現了大量的石器,而且還發現了很多哺乳類動物化石,甚至在2014年的時候,還曾經在泥河灣遺址中,發現了百萬年前的猛獁象化石。

最終,研究者指出,泥河灣遺址中的古人類生活遺蹟,最早可以追溯到200萬年前,這意味著,這裡曾經是地球上最早的古人類棲息地之一,在這裡,也可以找到人類進入石器時代的答案。

百萬年前的古人類,是如何進入石器時代的?原來他們有兩種方法

人類是如何進入石器時代的?

說起人類和動物的區別,差不多從人類的祖先學會了直立行走,解放了前肢變成了雙手,就已經逐漸拉開了距離。

雙手的應用,讓人類變得越來越靈活,同時,人類的大腦也變得越來越聰明,古人類在這個時候,也開始嘗試著製作各種工具,那麼,工具的材料來源又是什麼呢?

答案就是隨處可見的石頭,無論是棲息的洞穴旁邊,還是附近的河灘上,石頭都隨處可見,而且大小、形狀各異,它們非常適合被製作、打磨成工具。這也是古人類進入石器時代的開端。

百萬年前的古人類,是如何進入石器時代的?原來他們有兩種方法

此後,伴隨著時間的推移,撿拾的石塊已經無法滿足生活的需求了,這個時候,古人類想要讓石塊變成自己需要的形狀,該如何去辦呢?答案就是需要自己動手去製造,於是,最早的採石場、石器製造廠也都出現了。

到了石器時代晚期的時候,古人類製作的石器已經非常精美了,而且已經擺脫了“純石器”時代,開始將製作出來的石器和其它材質、原料組合在一起,人類在這個時期,發展也越來越快,當石器已經無法滿足他們需求的時候,人類也進入到鐵器時代了。

那麼,古人類在石器時代裡,他們是如何製作石器的呢?特別是一些非常尖銳的“石刀”,又是如何打磨出來的呢?

百萬年前的古人類,是如何進入石器時代的?原來他們有兩種方法

古人類製作石器的方法

為了搞清楚古人類製作石器的方法,研究者們又將目光放在了泥河灣遺址上,通過出土的石器標本,發現當時古人類一共是使用了2種方法來進行石器的製作:一種是砸擊法,另一種是捶擊法,那麼,這兩種方法哪一個更專業呢?

研究者分別透過這兩種方法,進行了“石器製作”實驗,發現對於古人類來說,一開始他們使用的應該是更加簡單的砸擊法,這個方法只需要把選擇好的石料擺放好,用另一塊大石頭,按照自己想要的形狀去砸擊就可以了。

百萬年前的古人類,是如何進入石器時代的?原來他們有兩種方法

而錘擊法雖然看起來和砸擊法沒有太大的區別,但是錘擊法制作出來的石器看起來要更加的精良,就好像是砸擊法的“進階版”,透過它可以給初具雛形的石器來“查缺補漏”,讓它變得更加適合使用。

研究者認為,之所以在石器時代早期,古人類在石器製作的時候,會採用兩種方法來同時進行,主要是為了對當地原材料的有效利用,畢竟無論是採集還是處理,對於他們來說,在沒有先進裝置的時代裡,都會對原材料造成很大的浪費。

百萬年前的古人類,是如何進入石器時代的?原來他們有兩種方法

所以,當用砸擊法將石塊進行初步處理後,接下來才會用錘擊法來進行修整,同時也可以將剩下的邊角料逐一利用,儘量避免浪費,這也是古人類在資源利用和環境保護過程中,總結出來的一套“經驗之談”。對此,大家有什麼想法?歡迎留言,與我們分享!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