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人環衛:自動駕駛的"漸進式進化"場景?

無人環衛:自動駕駛的"漸進式進化"場景?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文 | 談擎說AI,作者 | 鄭開車

前不久,受寒潮天氣影響,東北三省大雪成災。當地環衛工人踩著齊膝的積雪清掃街道的影片在網上傳開,很多網友感受到環衛工人的不容易,更有餐館為環衛工人提供免費愛心午餐。

大家被餐館老闆溫馨善舉感動的背後,有網友發問,“我家裡都有掃地機器人了,清掃街道的工作這樣辛苦,什麼時候能才能自動化呀……”

事實上,長久以來,環衛服務行業一直依賴大量人力,即使最近幾年機械化環衛車輛已經在推廣,但依然需要人工駕駛,人力成本一直是環衛服務公司運營成本的大頭。根據業內專家測算,環衛服務行業4000億市場規模,環衛裝置行業也有1000億市場規模,環衛服務公司人力成本佔比超過60%。

而在補貼退坡後,自動駕駛行業開始轉為市場主導,在技術難度上,環衛的低速場景、低安全風險等特性,讓其成為自動駕駛商業化相對容易的垂直賽道。除了技術難度較低之外,無人環衛賽道還有哪些值得挖掘的特性?這是一個值得探討的問題。

線控底盤的場景:核心技術的彎道超車

眾所周知,自動駕駛的實現分為感知、決策、執行三個核心環節,當前國內車企的關注度主要集中於感知、決策部分,控制層的重視程度相對不足,而線控底盤屬於執行層的關鍵技術。

無人環衛:自動駕駛的"漸進式進化"場景?

(圖片來源:方象知產研究院)

線控底盤的作用是,能夠讓執行層響應決策層,實現二者的互動,無需人力操作就能自動完成相應控制指令,可以說是自動駕駛系統的一塊基石。那麼國內線控底盤行業發展如何呢?

隨著自動駕駛的蓬勃發展,近年在國內湧現一大批優秀的演算法、軟體公司。但是線上控底盤領域,可以與國際零部件巨頭抗衡的中國企業其實鳳毛麟角。原因很簡單,早在20世紀90年代,博世、採埃孚、大陸等國際零部件巨頭就開始研發線控底盤系統,掌握了全球領先的核心技術。

如今國內市場已經出現了陸博、上海拿森等自主企業,但總體上,

線控底盤的場景:核心技術的彎道超車

但是,在智慧駕駛的環衛賽道中,新石器、智行者等公司已經研發和量產出小型自動駕駛線控底盤,酷哇已佈局從小型到中大型的系列化線控底盤。這表明,中國自動駕駛環衛車線控底盤已出現成熟的國產替代製造商。

除了對線控底盤的佈局,幾家企業的佈局也不僅限於環衛,例如:2019年,酷哇機器人和江鈴汽車戰略合作,推出第一款針對城市配送的自動駕駛車輛;2020年,酷哇進一步牽手北汽和奇瑞,推出多種規格的自動駕駛城市配送車輛。

另一家環衛頭部企業智行者,其定位為無人駕駛技術提供商和行業賦能者。2019年6月,智行者旗下無人駕駛環衛產品進軍歐洲市場,目前已實現在歐洲、美國、阿拉伯、以色列等海外地區實現清掃作業的商業化落地。

除了佈局無人清掃車,還有自研發AVOS軟體作業系統+AVCU硬體計算平臺,搭載該系統平臺的汽車已經在全球2000個點位落地,並獲得百度、順為、京東等機構的投資。

國內線控底盤還處在初級階段,未能形成有效的競爭力。其根本原因是,中國汽車行業核心零部件長期依賴海外Tier 1,缺乏自主創新能力。

談擎說AI認為,從環衛車到乘用車,線控底盤的技術細節儘管有一定差別,但對於國內線控底盤產業上下游供應鏈從無到有的構建具有開創意義,相當於開闢了一條更好走的路,為國內乘用車線控底盤提供商的崛起帶來有利條件。

無人環衛賽道不僅有著培育新技術的土壤,還能讓電動車動力電池發揮“餘熱”,實現梯次利用,創造更多商業價值,也有助於為低碳、環保事業做出一些貢獻。

退役動力電池的利用有兩種形式:一是梯次利用,對廢舊動力電池進行必要檢修後,應用至其他領域;一是再生利用,對廢舊動力電池進行拆解、冶煉等處理,進行資源化利用。

梯次利用是可以使電池增值,相當於使電池的成本降低了,而再生利用可以保障未來新能源汽車在中國發展的材料來源,整個回收過程遵循先梯次利用後再生利用的原則。

目前

低速場景下,“退役”電池梯次利用發揮餘熱

低速場景下,“退役”電池梯次利用發揮餘熱

目前,能量密度更大的三元鋰電池壽命較短,不利於梯次使用,但在政策補貼大幅退坡後,根據中國汽車動力電池產業創新聯盟的統計,三元鋰電池市場裝機量被磷酸鐵鋰電池反超。

動力電池要實現更高的梯次利用價值,要滿足兩個條件:

無人環衛:自動駕駛的"漸進式進化"場景?

第一,電池使用壽命要長,比如磷酸鐵鋰電池。

環衛車的行駛速度約5-10km/h,是典型的低速車。

從供應端來看,廉價的二手電池有了,是否需求端也適用呢?在談擎說AI看來,

磷酸鐵鋰電池的市場地位迴歸,意味著以後未來有大批電池可以實現梯次利用。

,主要有以下幾方面原因:

第二,適用於低速車。

在電動車動力電池行業內,電池經過一定次數的充放電迴圈,容量衰減到80%,即看做電池壽命終止。但並不是說衰減到80%後就完全不能用,只是以後電池的續航能力、穩定性會有一定損失。

乘用車電池在“退役”後比較適合在無人環衛車上繼續使用

,比如充電頻繁、起步加速變慢、推背感不佳等。更糟糕的是,電動化的汽車在電量不足的情況下,出現故障的機率會大幅提升,影響到乘客的安全。

首先,二手電池可以滿足環衛車對電池效能的需求。

乘用車對電池效能要求較高,電池的容量衰減會影響使用體驗

業內人士對談擎說AI表示,

而環衛車作業的大部分時間都處在低速狀態,對電池效能的要求較低,使用乘用車“退役”的電池更為經濟。

2000年以前,中國環衛行業由政府主導;2000年後,各地開始試點市場化。據億歐智庫資料,2019年中國環衛行業市場化率為53%,與美國81%的市場化率仍存在不小差距。

隨著環衛進一步走向市場化,環衛服務已成為一門生意,經濟效益成為環衛服務公司必須考慮的要素,電動汽車上因容量衰減而淘汰的電池有了再利用的價值,對電動車廠商來說,可以將容量衰減的電池租售給環衛公司,同時收回部分電池成本。

其次,得益於環衛市場化的推進,電池的二次利用為電動車企帶來新的盈利點。

我國新能源汽車自2014年開始規模化推廣,按照動力電池5到8年的使用壽命來推算,今年已經進入動力電池退役高峰時期。

公開資料顯示,2019年我國鋰動力電池累計退役量約為8。4萬至12。4萬噸,2020年我國退役鋰電池累計約為20萬噸。預計到2025年,中國動力鋰電池退役量超過73萬噸,其中70%可梯次利用,市場規模超過200億元。

據天眼查APP查詢,最近一年成立的電池回收相關公司數量有兩萬多家,足見電池回收已經成為朝陽行業,電池換代已經開始,

電池二次利用本質上類似於碳積分,新能源車企在政策硬性要求下需要為處理舊電池投入一定成本,無人環衛車相當於提供了這麼一個可以接力的應用場景。

無人環衛:自動駕駛的"漸進式進化"場景?

談擎說AI認為,動力電池產品梯次利用的價值是使其得到了最大限度的使用,其設計週期得到了延長,帶動了環衛行業等低速無人駕駛賽道的發展,也響應了現代社會大力推行的迴圈經濟、低碳經濟的倡導。

第三,汽車動力電池的換代已進入高峰階段,而且將長期持續下去。

在乘用車自動駕駛技術領域中,底層架構和大部分技術問題已經被不少車企解決,剩下的20%屬於長尾問題,如感測器精度的提高、演算法邏輯進一步最佳化、夜間感知能力的增強等,成為當下制約自動駕駛行業發展的障礙。

考慮到電池佔整車成本比例之高,電池的梯次利用將會在一定程度上為車企回血

理論上來講,完成這種浩大的工程最好的辦法是分工協作。比如,1985年美國科學家率先提出人類基因組計劃,美國、英國、法國、德國、日本和我國科學家共同參與了這一預算達30億美元的人類基因組計劃。該計劃於1990年正式啟動,截止2003年4月,整個人類基因組計劃的測序工作已經順利完成。

環衛場景下,自動駕駛技術長尾的“外部替換”

,新勢力想要革傳統車企的命,傳統車企也開始推出電動和智慧的新車型。

環衛場景下,自動駕駛技術長尾的“外部替換”

比如在今年10月份,環衛賽道的酷哇機器人和奇瑞汽車簽署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線上控汽車底盤、自動駕駛關鍵感知器件、自動駕駛演算法等領域深入合作。

此外,傳統環衛公司和科技公司的合作也很普遍,例如:2018年9月北京環衛與百度Apollo合作,2018年9月中聯環境與酷哇機器人創立合資公司酷哇中聯智慧科技,2020年9月龍馬環衛與於萬智駕簽署戰略合作……

談擎說AI認為,

對於已經掌握了80%技術的廠商來說,剩下20%的長尾問題仍舊需要80%的精力去解決,這通常不是一家企業能夠做到的。

,比如夜間感知技術,目前還沒有車企推出夜間自動駕駛技術,但在未來肯定是必須解決的難題。

從商業化的角度來看,如果自動駕駛的某項難以復現的技術難題在另一個行業是普遍性問題,那麼這個問題由後者來解決是有比較優勢的。

自動駕駛不是一個純粹的人類科研專案,它的推進充滿了商業博弈

乘用車相關企業之間的競爭非常激烈,讓他們無法分工協作來共同攻克長尾問題,而沒有競對關係的跨界合作協議似乎更容易達成。

例如,幾十年以來,航空儀表和控制技術原理都不斷得益於其“外部”的電子領域的發展。

在眾多智慧駕駛企業急於將技術商業化落地的背景下,單獨一家企業進行全棧技術的攻關難度很大,特別是有些技術的研發成本高而對使用體驗的提升又不大

而對市值第一的乘用電動車巨頭特斯拉來說,夜間感知只是眾多黑科技中的一個,屬於錦上添花,在頭部電動車企產品力差距大幅縮小之前,消費者不會太在意特斯拉的夜間感知是否強大,這也是特斯拉敢於減配的一個原因。

因此

布萊恩·阿瑟在《技術的本質》一書中提到,技術在演化過程中存在“外部替換”的可能,一項技術的發展不僅需要那些內部的、直接的努力,還需要目標技術以外的“外部改善”。

也就是說,許多技術的“元件”(次級技術)都來自於其他技術,技術的發展依託於其構成元件所需的外部發展。

環衛作為低速應用場景,其自動駕駛的安全風險較低,且能夠透過電池的梯次利用降低電動化成本,是自動駕駛實現商業化落地的重要場景。自動駕駛賦能環衛,一方面可以為企業降本提效,另一方面也可以緩解環衛企業的用工短缺問題。因此,近幾年環衛行業呈現出一片繁榮景象。

整體來看就是,環衛龍頭大象轉身,科技公司小馬過河,前者擁有市場和渠道優勢,後者擁有技術優勢,兩者的結合之下,有助於自動駕駛環衛場景儘快實現大規模落地。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