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武山上有個鐵桅杆,不知道它是幹啥的,民國的時候它有了大用處

在很多歷史景點,都能看到一些奇奇怪怪的東西,讓人一時間都難以理解其作用。比如,在重慶的真武山上,遺留了一根明代的鐵桅杆,幾百年來無人知曉它真正的作用……到了近代,當地百姓發現了鐵桅杆的一個妙用,但可惜現在也棄之不用了。究竟是什麼樣的鐵桅杆呢?又有什麼妙用呢?如果您也想知道,下面小編就來給您揭秘,看看神秘鐵桅杆背後那些鮮為人知的歷史故事。

真武山上有個鐵桅杆,不知道它是幹啥的,民國的時候它有了大用處

(本文所有圖片,全部來自網路,感謝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權利,請聯絡本號作者刪除。圖片與內容無關,請勿對號入座)

真武山即塗山,是一座位於重慶市南岸區小山峰,因古有塗後祠而得名。《水經注·江水一》中記載:“江之北岸有塗山 ,南有夏禹廟、 塗君祠,廟銘存焉”,由此可見真武山歷史悠久,並且至今還儲存有塗山寺,大佛寺和老君洞等遺蹟。不知從何時起,真武山上的鐵桅杆成為了人們熱議的焦點,並且還有諸多專家和學者前往考察,試圖破解神秘鐵桅杆的奧秘,找到其真實作用。

鐵桅杆高約19米,直徑約20釐米,先前隱藏在一片密林之中不易被發現。後來,前往真武山尋找鐵桅杆的人越來越多,密林中竟然被踩出了一條小路。文物部門的專家翻閱史料,在清代的《蜀輶日記》中找到了一些蛛絲馬跡,“(真武山)塗山絕頂有鐵桅一,屹然雲表,明劉綎所立”。由此可見,樹立鐵桅杆的人劉綎,即明朝萬曆年間抗擊倭寇的一位將領,而且一生戰功卓著。

真武山上有個鐵桅杆,不知道它是幹啥的,民國的時候它有了大用處

除此之外,文物專家們還在鐵桅杆上發現了一些銘文,如“明萬曆二十三年三月初三。巴縣東里城新興鋪費大元劉氏、男費有進陳氏、男費成。長壽。”這段銘文的意思不難理解,可知該鐵桅杆鑄造於明萬曆二十三年,即公元1595年,距今已有400多年悠久歷史。讓專家們感到驚歎的是,經過400多年的風吹日曬,鐵桅杆竟沒有鏽蝕,足以可見明朝時期冶鐵技術的高超和先進。

真武山上有個鐵桅杆,不知道它是幹啥的,民國的時候它有了大用處

再看這段銘文,可知是費大元留下的祈福銘文,難道鐵桅杆是費大元鑄造的嗎?對此,專家們經過研究,推測費大元是劉綎的部下,他下令讓費大元鑄造鐵桅杆,或許是費大元有私心,於是就把自己和家人的名字刻在鐵桅杆上,以望能夠流芳百世,同時還為家人祈福長壽。雖然知道了鐵桅杆鑄造於何時,鑄造於何人,但是鑄造它的目的是什麼,卻毫無頭緒,就連專家們也琢磨不透。

真武山上有個鐵桅杆,不知道它是幹啥的,民國的時候它有了大用處

關於鐵桅杆的作用,很多遊客也都討論得津津有味,比如曾有人說鐵桅杆是導航燈塔。實地考察發現,真武山位於長江南岸,因此就在真武山上豎立鐵桅杆,然後晚上在鐵桅杆上颳起燈籠,為長江裡往來的船隻導航,就如同現在海岸線上的燈塔。除此之外,還有人推測鐵桅杆是用來“防火”的。古代典籍記載,重慶城五行屬火,因此常有火災發生,而真武山屬水,於是利用五行相剋的原理“防火”,所以就在真武山豎立鐵桅杆鎮火。對於這些說法,文物專家們雖然也覺得有道理,但實際作用是什麼也很難說。

真武山上有個鐵桅杆,不知道它是幹啥的,民國的時候它有了大用處

值得一提的是,在上世紀三十年代的動亂時期,這件毫無作用的鐵桅杆卻起到了重要作用。當時,有敵人的飛機時常從南部飛來轟炸重慶,而當時又沒有完善的航空預警,所以每一次轟炸都帶來巨大的傷害。於是,當地百姓為了躲避敵軍轟炸,就在真武山建立了空襲預警指揮所,而鐵桅杆也就成為了絕佳的預警杆,不僅在鐵桅杆頂部栓上了一對大喇叭,還裝置了滑輪運輸預警燈。

真武山上有個鐵桅杆,不知道它是幹啥的,民國的時候它有了大用處

當時的預警燈還十分簡陋,也就是一些體型較大的紅燈籠,另外還有一套預警規則。比如,南方有敵機飛來的時候,指揮所就會接到電話,然後在鐵桅杆上升起一個燈籠,表示急需進行人員疏散和躲避。當敵機快接近重慶的時候,指揮所就會再升起兩個燈籠,表示即將受到轟炸。當轟炸結束,指揮使再升起一個綠色燈籠,則表示敵機已經撤離,目前處於安全狀態,也即解除警報。

現如今,我們正處於和平年代,近代時期鐵桅杆的預警功能也不再發揮作用。雖然人們對鐵桅杆依然充滿了困惑,但也一點不妨礙它成為真武山上一處靚麗的風景線,而且看到鐵桅杆還有一種莫名的安全感。如果您有機會,也不妨去真武山一睹它的風采。

參考資料:

《重慶抗戰遺址遺蹟》作者:李波,出版社:重慶大學出版社

文瀾海潤工作室主編文秀才,本文撰寫:特約歷史撰稿人:劉立江的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