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時期齊國名相晏嬰, 為什麼突然扔掉烏紗帽辭官

在春秋時期的齊國曆史上,晏嬰是與管仲齊名的賢相。而在司馬遷的《史記》中,也是將管仲與晏嬰合為一傳。晏嬰多智謀,並著有《晏子春秋》一書,曾使毒計而以“二桃殺三士”,連諸葛亮都為之側目(史載:諸葛亮好為《梁甫吟》。。。一朝被讒言,二桃殺三士。誰能為此謀,國相齊晏子)。

春秋時期齊國名相晏嬰, 為什麼突然扔掉烏紗帽辭官

縱然晏嬰對齊景公姜杵臼多有不滿,也只能恪盡臣子之責,想盡一切辦法引導國君走向正途。在很多時候,姜杵臼對晏嬰還是十分信任的,許多意見也聽得進去。這恐怕與晏嬰提意見和建議的方式有關,他很少與姜杵臼正面衝撞,總是含蓄、委婉地指出問題所在。作為一代名相,晏嬰常常被人比作管仲。只是晏嬰雖有管仲之才,姜杵臼卻無姜小白之氣度與胸懷。

春秋時期齊國名相晏嬰, 為什麼突然扔掉烏紗帽辭官

晏嬰知道齊景公是哪一種重享樂輕皇室之事的皇帝,所以他只要一有機會就去勸諫,比如說非常地願意陪著自己的主子微服出巡,去看一看這一片大好河山,某一個角落正在發生的人事物變遷,讓齊景公可以更真實地看得到底下那些人的喜怒哀樂。這樣子勸諫有什麼效果嗎?當然有,齊景公的成就跟成長,就是最好的證明。

春秋時期齊國名相晏嬰, 為什麼突然扔掉烏紗帽辭官

齊景公謀求改變本國衰弱的局面,重振當年齊桓公的雄風。新相對症下藥,開了一張實實在在的治國方子:對內恤民,省刑,薄賦,扶貧,以爭取人心;對外會合一般諸侯,召開盟會,以當盟主,提高齊之天下地位。此舉行之有效,晏嬰的藍圖變成現實,齊國與晉國並稱霸主。二桃殺三士,晏嬰用此計消滅了武力過人、居功自傲的田開疆、古冶子、公孫捷三人,維護了齊國的政治秩序。

春秋時期齊國名相晏嬰, 為什麼突然扔掉烏紗帽辭官

急衝衝地徒步硬闖景公府。面對花天酒地的景公,晏嬰大聲疾呼:“整整十七天了!淫雨淹沒了莊稼,洪水毀壞了房屋。百姓遭災,缺衣少食。眼看秋寒即至,寒衣欠缺,秋糧無收。可憐老百姓無依無靠,整個齊國哀鴻遍野。可你身為國君,竟然不聞不問,只顧飲酒作樂。看你府上,用美味佳餚養美人,用好谷大肉喂牲口。我身為齊相,沒有幫助你治理好國家,真是失職,有罪過呀!”說罷,便脫下烏紗帽,放在景公面前。然後,整衣行禮,辭官而去。

春秋時期齊國名相晏嬰, 為什麼突然扔掉烏紗帽辭官

晏嬰頭腦機靈,能言善辯,善於辭令,機智聰明,使楚時曾舌戰楚王,維護國家尊嚴。內輔國政,屢諫齊君。對外他既富有靈活性,又堅持原則性,出使不受辱,捍衛了齊國的國格和國威。司馬遷非常推崇晏嬰,將其比為管仲。 晏嬰是齊國上大夫晏弱之子。以生活節儉,謙恭下士著稱。當任期間,其主齊靈公、齊莊公、齊景公都信於他,甚是睿智,愛民,不辱使命;為春秋時期的人才之一。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