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一座城,走進一座城

所謂紹興,「紹奕世之宏休,興百年之丕緒」。

於越、大越、越國、會稽郡、會稽國、吳州、越州、紹興府……都是紹興的曾用名。

靜謐、古樸,是很多人對紹興的第一印象;美麗、低調,是逛遍山水的遊客心底裡的評價;舒適、靠譜,是住慣了的老紹興人最真實的感受……

那麼最真實的紹興是怎樣的呢?讓我們一起去看看吧——

說到古老,紹興已有2500多年建城史,是首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之一,是一個古老、極具歷史感的城市。

粉牆黛瓦的民居、狹窄悠長的巷弄、滄桑斑駁的的青石板路、古意闌珊的的老橋、隨波搖曳的烏篷船、保留原貌的自然風景……紹興老城區的大街小巷,無不透露著“古樸”二字。

歷史上的八字橋街區,是運河在紹興城內的一個重要的水利、交通節點,也是運河水運貨物的集散地。

如今的八字橋歷史街區,滿載著歲月的痕跡,鐫刻著舊日的時光、保留著市井的風情,更有藏在鬧市中的世界文化遺產。

在八字橋歷史街區內,古橋眾多,有 “中國最古老立交橋”美名的八字橋、歷史更悠久的廣寧橋,還有曾經商賈雲集的東雙橋等。

八字橋歷史悠久,重建於南宋,聞名遐邇的浙東古運河就從橋下,潺潺流過。在紹興人眼裡,八字橋是“活著”的,它歷經千年,訴說著古城過往的繁華與滄桑。

廣寧橋建於明代,由鄉人集資建造,來往百姓廣受其惠,故名廣寧橋,橋下有纖道,便於舊時船隻往來。

東雙橋,名聲雖不及八字橋、廣寧橋名氣,但也是一座古橋,造型也是非常的特別,舊時也是商賈雲集之地。

王羲之帶著眾才子在這裡吟詩作對,暢敘幽情。

謝靈運以富麗精工的語言,生動地將江南永嘉、會稽等地的風景描繪成詩,一舉開創了山水詩派,把自然界的美景寫入詩中……

「暝投剡中宿,明登天姥岑。」

「登此山飲酒賦詩,飲罷覆卮。」

李白一生五入浙江,紹興是必來之地。會稽、若耶溪、鏡湖、曹娥碑、天姥山……這些名山秀水都被他寫進“到此一遊”的詩裡。一首首膾炙人口的詩篇久唱不衰……

「腳著謝公屐,身登青雲梯。」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五松何清幽,勝景美沃洲。」

陸游一度品鑑紹興黃酒,在他的一生中,酒是他終身的伴侶。在他存世的9300多首詩歌中有不少酒詩,其中的許多酒詩也展示了當時南宋紹興酒業的繁榮。

「閒駕柴車無遠近,旋沽村酒半甜酸。」

「莫笑農家臘酒渾,豐年留客足雞豚。」

「雲液初篘小甕香,風漪乍展北窗涼。」

紹興是一個地地道道、源遠流長的戲曲之鄉。

擁有越劇、紹劇、新昌調腔、諸暨西路亂彈、紹興目連戲五大劇種;平湖調、詞調、蓮花落、攤簧、宣卷五大麴種。這些全部被列入國家級非遺專案,可謂“十全十美”。

走近一座城,走進一座城

越劇是清末以後興起的地方劇種,發源於紹興嵊州。越劇起先是農村流行的民間唱書,俗稱“落地唱書”;後來從說唱形式發展成為有故事、有情節的小戲。因為敲著篤鼓、尺板伴奏,發出“的的篤篤”的音響,所以被人們稱為“的篤班”、“小歌班”。

紹劇又名紹興大班、紹興亂彈,興起於清康熙、乾隆年間。紹劇傳唱百年,曾經紅極一時,一次次落幕,從繁華走到凋敝。對於紹劇演員來說,他們的人生意義就是傳承紹劇。

走近一座城,走進一座城

新昌調腔是中國古老的戲曲聲腔之一,迄今已有600年曆史,素有“中國戲曲活化石”之稱。

目連戲是我國著名的宗教儀式劇,以目連救母的故事為主,穿插大量的戲弄、雜技,包容永珍,淵源久遠。自北宋至今,長演未衰,可謂中國戲劇之祖。

坐上烏篷船,跨越著歷史,見證著變遷,是紹興人心中一抹永恆的鄉愁。

穿橋而過的那一刻,你就會被帶進那個只屬於老紹興的世界。

紹興就是紹興

一個獨一無二的魅力城市

你來或者不來

它就在那裡

不爭不搶

靜靜地

等待著遠方的來人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