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鮮是鮮,神仙是仙,去呂四尋鮮還是尋仙?

呂泗港,一個美麗的海港,國家幾大中心漁港之一。春風拂面,菜花飄香。這樣的季節出遊,不管到哪裡都會心曠神怡,何況是呂四港這個有故事有傳說的地方?

進入呂四,先去海鮮批發一條街逛逛。轉悠著走進一個大菜市場,裡面的海鮮攤位,一個接一個。小黃魚和帶魚,看上去尤為新鮮。買的人反而不太多。後來走到海灘那邊,看到漁港裡泊滿了各種大小漁船,分析漁船出海剛剛回來。

海鮮是鮮,神仙是仙,去呂四尋鮮還是尋仙?

時間正是落潮,露出巨大的灘塗。很多漁船就這樣停在灘上。假如不懂潮起潮落的大海個性,恐怕想破腦袋都想不出,漁船怎麼不在水裡,又是怎樣停泊到灘塗上?一眼望過去,密密麻麻的桅杆上,有的飄著國旗,有的掛著紅旗。中國漁民出海,國旗會給他們最大的底氣!想起電影《戰狼》中“撤僑”的橋段:五星紅旗就是最好的通行證!是身份和尊嚴!是保護和被保護的標誌!

呂泗古稱白水蕩,又名呂四和鶴城。後面兩個名稱和來歷,皆與呂洞賓密切相關。根據清朝張宗緒撰寫的《慕仙樓志》中記載:呂洞賓四次到呂四,目的和緣由各各不同:第一次賣藥治病,第二次煉丹隱居,第三次售糕賑荒,第四次喝酒度人。因此在呂泗留下很多痕跡。

如今,呂洞賓是呂泗的形象大使。相貌堂堂的呂洞賓塑像,手持拂塵,仙風道骨。他是八仙中最大的帥哥。全國各地有關呂洞賓的故事很多。呂泗,是他眾多故事中的一小部分。下面是他四次到呂泗的故事傳說。

第一次過來,某年某月,白水蕩瘟疫肆虐,整座城都籠罩在淒涼恐怖中。呂洞賓聞訊趕來,身背葫蘆布醫施藥。他有求必應,挨家關照。幾天之後,瘟疫消失了。面對紛紛來道謝的民眾,呂洞賓用一句“治病救人不求酬謝”作答,悄然離去。

第二次到呂泗,南宋賈似道當政時期。呂洞賓化身隱士,在僻靜處煉製仙丹。當地陶姓老者知他不是凡人,前去拜訪。呂洞賓正要離去。老者急急上前拉住呂洞賓,慌亂中只抓住他衣袖,人騎鶴離去了。沒想到手裡的衣袖變幻成一片桃葉。這位回家便廣種桃樹。當地百姓受其影響,一起跟著種桃。呂泗有了大片桃林。桃林成了“呂泗八景”的“桃樹牧笛”。

時間到了元朝,呂洞賓三到呂四。戰爭兵荒馬亂遇到自然災害大海嘯。當地人缺衣少食,往往為一點食物相爭。呂洞賓及時趕來。他讓當地人回去家裡米缸敲碎,到亥時,米缸的碎片就會變成大餅。呂泗缸爿餅因此成了一道有故事的美食。民間有“吃了缸爿餅,一夏不生病”的說法。“缸爿餅”,與我們這兒的燒餅差不多。

明洪武四年,呂洞賓最後一次來到呂泗。這一次他為了度人,化身為跛腳瘋和尚,在一家小酒店門口大哭。酒店老闆見他可憐,便吩咐小二備好酒菜,請他進店用餐。和尚眼淚一抹進入店中。他很嗨地吃喝,竟把酒店的存酒喝了精光。

酒足飯飽後,他拉了店老闆一起,雙雙化作白鶴飛走。原來,他考察出店老闆心地善良,便度店他成仙了。

民間對於呂洞賓,一直有偏愛。有關他的傳說特別多。有的地方,尊他為呂祖。我便看過不止一處的“呂祖殿”。因為呂洞賓,道教的名聲大了許多。呂泗,因為呂洞賓,至今收益良多。

呂四港,一個很大的海港。遠遠的灘塗上,有很多的趕海人。灘塗很溼,我只敢在近處嘗試,更多是伸長脖子觀看。趕海人腰裡掛了竹籃竹筐類裝具,手裡拿著鉤狀鏟,在沙灘上刨刨挖挖。

我知道,呂四的小海鮮非常有名。我們菜場銷售的海鮮貝類,大多數來自這裡的小海鮮養殖。其中貝類中的文蛤,有天下第一鮮之稱。文蛤在江蘇沿海非常有名。據說“第一鮮”名字,乃是皇帝金口御封。至於皇帝是明朝的正德還是清朝的乾隆,語焉不詳。

文蛤做菜很簡單,清炒白灼均可。文蛤燉蛋方便快捷老少咸宜。文蛤冬瓜湯是東南沿海的著名佳餚。但是文蛤餅,獨屬於呂泗。在呂泗吃飯,我必點文蛤餅。回來自己嘗試做過,味道不錯,賣相與口感,遜了呂四飯店很多。偶爾做做南方的“牡蠣煎”,挺好!個人認為,越是鮮美的食材,烹飪越簡單越好。發揮原味的特點,才是做菜的關鍵。沖淡平和,極盡食材的自然。

海鮮是鮮,神仙是仙,去呂四尋鮮還是尋仙?

文蛤之外,蟶子、花蛤、蝦孱、蝦婆子等海鮮,到我這裡都是清蒸白灼為主。這些小海鮮,都有長長的管伸出來吐泥沙,買回去用海水養養,吃起來放心。我想,呂四港盛產的大小海鮮,才是呂洞賓再三再四到這裡的緣由吧。

如此說來,呂泗人才是真正的神仙。每天有這麼多海鮮選擇,好吃好喝,不是神仙是什麼?神仙本是凡人做,知足常樂的人,不就是神仙?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