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宮門匾被摘下那一刻,圍觀的清朝人笑了,民國人卻個個哭笑不得

國和家自古以來就是不可分割的整體,俗話說“有國才有家”。老百姓們有自己的家門,那所謂的國門在哪裡呢?從廣義上講,國門似乎是一個籠統的概念,但在我國明清兩朝,這個“國門”卻是真實存在的。

故宮門匾被摘下那一刻,圍觀的清朝人笑了,民國人卻個個哭笑不得

古代打仗人們經常會說要“禦敵於國門之外”,這個國門不僅僅指的是邊塞的關口,在明清兩朝所居住的故宮,就有一個“國門”。在故宮南邊有一個皇城大門,由於古代從方向講究以南為尊,因此從明朝開始就把這個門定義為國門。

故宮門匾被摘下那一刻,圍觀的清朝人笑了,民國人卻個個哭笑不得

明朝朱棣時期修建好這座城門之後,便以朝代為名稱之為“大明門”,聽起來還挺敞亮的,後來李自成率軍攻入北京,為了彰顯自己的功績,本想把名字改為“大順門”的,可還沒來得及換,就被趕出了京城。

故宮門匾被摘下那一刻,圍觀的清朝人笑了,民國人卻個個哭笑不得

清朝統治江山後,決定把“大明門”換成“大清門”,畢竟已經改朝換代了,為了更加彰顯這座門的崇高地位,清朝還特地規定:除了皇室成員,文武百官經過此門必須“文官下轎,武官下馬”。

故宮門匾被摘下那一刻,圍觀的清朝人笑了,民國人卻個個哭笑不得

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清朝被徹底推翻,中華民國成立。就在中華民國成立一週年之際,很多人提議把這個“大清門”改為“中華門”,大家一致同意,但這門匾是石頭做的,要想更換談何容易,這時候有聰明人出了個好主意。

他認為更換一塊新門匾費時費力,只需要把門匾翻過來,在背面刻上“中華門”簡單省事。在場之人紛紛表示贊同。

故宮門匾被摘下那一刻,圍觀的清朝人笑了,民國人卻個個哭笑不得

可是,當大家把門匾翻過了之後,在場之人有笑的,也有發愁的,因為背面居然刻著“大明門”三個字,原來我們現在想的辦法,早在清朝時期已經用過了。

這下好了,在場的清朝滿人紛紛笑了,而民國人卻個個哭笑不得,看來絕對不能低估古人的智慧啊。

(圖片來自網路)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