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賜給大臣一肘子,為啥大臣出了宮門就會“扔”掉原因很簡單

“於穆清廟,肅雍顯相。”自周朝以來,人們對世界就有著崇高的敬意。對他們來說,山川河流,風雨雷電,日月星辰都由神明掌管,只有神明滿意才有來年的風調雨順。

而他們眼中,曾經去世的先祖也有了與神明溝通的能力,和庇護後人的能力。

乾隆賜給大臣一肘子,為啥大臣出了宮門就會“扔”掉原因很簡單

於是人們開始舉辦祭祀活動,其主要祭祀物件便是天神、地祗、人祖。不同的祭祀物件對應著不同的祈願和請求,而皇家與民間的祭祀活動也大不相同。祭祀傳承

清朝時期,滿人入主中原,為更好的統治天下,清朝信奉“儒治天下”的政策,沿用了一些前朝制度,學習漢族文化。滿漢文化的結合,使得清朝的統治進入了興盛時期。

在此環境下,從周朝開始就完備的祭祀之禮被完整

傳承下來。為彰顯皇帝“神授君權”,所以歷朝歷代的皇家都要舉辦祭祀大典來祭天地,表示皇帝是天命之子,理應治理天下得到百姓擁護。除此之外,還要祭祀人祖。

古人信奉人死後有靈魂存在,靈魂會得到神通,是非功過都有定論,後世子孫經過祭拜可以得到先人庇佑。

乾隆賜給大臣一肘子,為啥大臣出了宮門就會“扔”掉原因很簡單

在清代,皇帝對此十分重視,特意在遼寧瀋陽等地建設孔廟,後期定都北京後,皇帝下令將京師國子監改為太學,設立文廟。從此而遠在曲阜的廟制、祭器、樂器及禮儀都以北京太學為準式。胙肉

天地萬物分陰陽,在古時,人們祭祀先人時也格外注意。

最早時人們用來祭祀的動物被

叫做“犧牲”,分別是馬、牛、羊、雞、犬、豕,後來逐漸簡化為牛、羊、豕三畜。

古人在製作胙肉時,認為調料性熱,不適合先人享用。因此在製作時剔除掉豬肉中不可食用的部分後,用白水煮肉。而胙肉也不可完全做熟,只有處於半生不熟狀態才能用來祭祀。

乾隆賜給大臣一肘子,為啥大臣出了宮門就會“扔”掉原因很簡單

時代不同胙肉也在變化,乾隆年間,由於當朝皇帝喜歡食用豬蹄,於是就將祭祀上的貢肉變成了豬蹄,所以人們可以看到供盤中擺放著的大肘子。那麼事後,這些肘子又該如何處理?

在種田產糧靠上天決定的年代,一份肉食是不可多得的東西,所以帝王會將這些胙肉當做賞賜分給大臣,當然也不是隨便分賞,而是按照等級制度來進行分賞。越是皇帝面前得利的人,越是可以最先得到賞賜。

但是人們都知道,白水煮過得生肉味道很難聞不說,吃起來還很噁心。所以人們不禁紛紛猜測,皇帝賞賜這樣的食物真的不是在拉仇恨嗎?有的人猜測,遇上皇帝賞賜胙肉的時候,大臣們應該會偷偷扔掉。

乾隆賜給大臣一肘子,為啥大臣出了宮門就會“扔”掉原因很簡單

首先在這個皇權至上的時代,皇上的賞賜意味著大好前途和高官厚祿,胙肉常常被當做是地位的象徵,只有被皇家重視之人才能得到。

其次,皇城處於皇族的監管之下,一旦有人將皇帝的賞賜扔掉,那麼這個人就離被抄家革職不遠了,嚴重者甚至會丟掉腦袋。

除畏懼強權外,古人對各色神明的存在可以說是深信不已。他們明白自然中各種力量的來源和規律,認為有像人一樣的神明掌管著各類事務。

這一點從中國的各色神話中就可以看出,在這種情況下,胙肉作為供養神明的食物,得到了相當於有神明庇佑,又怎麼會將它扔掉,給自己增添晦氣,拋去福氣呢?

胙肉更多被大臣們視為一種榮耀,可以用來相互炫耀。

乾隆賜給大臣一肘子,為啥大臣出了宮門就會“扔”掉原因很簡單

因此一些大臣拿到肘子後如何除理不得而知,一些得到肘子的侍衛想到了絕妙的辦法。他們在家中將用醬秘製的米紙帶入宮中,如果得到皇帝賞賜胙肉,侍衛們會用米紙將肉裹起來,開始食用。這樣胙肉就會變得有味道。

比起大臣們,皇帝的食用胙肉時更加的令人羨慕。胙肉會被製作成薄薄的肉片,配上御廚製作的秘製醬料,完全不用擔心味道。豬蹄扔給了誰?

在眾多大臣中有一人特別喜歡食肉,那就是紀曉嵐。

乾隆賜給大臣一肘子,為啥大臣出了宮門就會“扔”掉原因很簡單

紀曉嵐同乾隆皇帝一樣,喜歡食用豬蹄,因此,有人傳言皇帝會多賞賜一些豬蹄給他,而那些實在無法食用胙肉的大臣,會將自己的胙肉“扔”給他。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