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員發表作品《宋人愛花》

學員發表作品《宋人愛花》

宋 人 愛 花

文 | 張紅艾

我愛花,在院子裡種了牡丹、百合等種類,精心照料。但和宋朝人愛花相比,相去甚遠。

宋代吳自牧在《夢粱錄》中寫道:“燒香、點茶、掛畫、插花,四般閒事,不宜累家。”這裡的四件事被稱為宋人四雅,插花就是其一。宋人插花不單是在家中養心怡性,外出郊遊時也要攜花帶瓶。沈括在《洞天遊錄》中這樣寫:“列爐焚香、置瓶插花,以供清賞。”原來宋朝的文人墨客,出遊時都要攜帶香幾,以供焚香插花賞花之用,真是儀式感、氛圍感的典型代表。宋朝計程車大夫愛插花,在詩詞中可見一斑,如高翥的《春日雜興》:“多插瓶花供宴坐,為渠消受一春閒” ;范成大的《瓶花》:“滿插瓶花罷出遊,莫將攀折為花愁”;蘇轍的《戲題菊花》:“春初種菊助盤蔬,秋晚開花插酒壺”。不管用何容器,不管是何時節,插花恰恰是不能少的。這些插花,隨性而發,不拘泥於形式,插好後放置在書齋,頗有清雅之意。

在官宦世家中,插花也是深閨女子的必修課。電視劇《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中,祖母就找來宮中的教習嬤嬤教盛家的姑娘們插花,從花型、配色上一一指點。豪門大族插花,老百姓們也插花,雖然花器不甚名貴,愛花之心卻是如出一轍。《西湖老人繁勝錄》中這樣記載:“城內外家家供養,都插菖蒲、石榴、蜀葵花、梔子花之類”——可見插花在宋人的生活中必不可少。

宋人愛花還表現在“簪花”上。簪花,顧名思義,就是將鮮花戴於髮髻或帽冠之上。不論男女、不分尊卑,上至君王才子、下至婦人平民都愛簪花。據史料記載,宋徽宗每次出遊回宮,都是“御裹小帽,簪花,乘馬”。一國之君如此,更引得士大夫、百姓紛紛效仿。蘇東坡任杭州通判時,一日與朋友們賞花醉歸,就曾頭簪牡丹,他在《吉祥寺賞牡丹》一詩中寫了這個情景:“人老簪花不自羞,花應羞上老人頭。”大才子與朋友一行人頭上簪花,引得十里街市上的老百姓紛紛捲簾觀看,這份天真與灑脫,躍然紙上。

要說簪花,婦人們也是捨得下血本的。周密在《武林舊事》中曾寫道:“關撲香囊、畫扇、涎花、朱佩,而茉莉為最盛。其價甚穹,所直數十券,不過供一餉之娛耳。”這描寫正是婦人們不惜高價,買茉莉簪戴的情景。

對宋人來說,插花、簪花還不夠,還喜歡用鮮花制香,再用這種香料薰衣。向子諲在《水調歌頭》中寫到:“幸有薌林秋露,芳氣襲衣裘。”這裡的“薌林秋露”,就是用桂花作原料製成的花露。衣服一經薰香,行走間裙袂飄飄,清香四溢。

宋人愛花,不論是插花、簪花,還是用花制香,確為愛花之極致,亦是他們對美好生活的沉浸式追求。

學員發表作品《宋人愛花》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