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飲食思想

一、孔子雖沒有對飲食問題發表過專題論述,可他對飲食有良好的習慣和嚴格的要求。

二、他能享有七十多歲高齡,這與他那個時代人的平均壽命僅30歲左右相比,是很高壽了。

三、孔子的飲食思想成為他長壽的秘密。其飲食思想豐富而具體,並與實踐相結合。

1、食無求飽,居無求安

他主張: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他要求:士志於道,而恥衣惡食者,未足與論也;他認為:飽食終日,無所用心,難矣哉!

孔子不提倡恥衣惡食。其中“惡食”是與飲食上食不厭雜的現代營養學上的科學配膳、平衡配膳的理論是一致的。

他提出:肉雖多,不能勝食。意即席上肉類食品雖多,但吃的數量不能超過飯量,即主輔食要合理搭配。主輔食品搭配合理,才能充分吸收動物食品中的營養成分,使人得到合理的養分,有利於新陳代謝和健康長壽。

2、食不厭精,膾不厭細

孔子對飲食很講究,主張食不厭精,膾不厭細, 精,精細,粗之反;膾,細切魚和肉,反覆用“不厭”二字,極言講究之致。

3、注意飲食衛生

在飲食衛生上,孔子還有八不食,即食鈕而蝕,魚餒而肉敗,不食。色惡,不食。臭惡,不食。失飪,不食。不時,不食。割不正,不食。不得其醬,不食。沽酒市脯,不食。意思是糧食陳舊了或變味了,魚和肉腐敗變質了,不吃。食物顏色難看,不吃。氣味不好,不吃。烹調不得當,不吃。不新鮮蔬菜,是指蔬菜要採摘及時,譬如春韭夏莧,無非是吃個鮮嫩。過時而採,形如柴草,就沒味了。

4、唯酒無量,不及亂

孔子酒量很大,但他能自我控制,適量而飲。《論語》記有“唯酒無量,不及亂”之句,意即只要飲酒不限量,但卻不至於醉。《論語·子罕》還記載有這麼一段話:“子曰:‘入則事公卿,出則事父兄,喪事不敢不勉,不為酒困,何有於我哉?‘”意思是在外侍奉國君和大臣,在家孝敬父兄,有喪事不敢不努力去操辦,喝酒不被酒所醉倒,這些事對我來說是沒有什麼困難的。酒少飲有益,多飲傷身,這些都是被古今醫學及大量事實證明的。

5、食不語,寢不言

孔子不僅對吃很講究,而且還注意飲食禮儀。例如“食不語,寢不言”中的“食不語”是飲食衛生的好習慣,因為每當在吞嚥食物時,呼吸動作是暫時停止的。如果在吃飯時大談大笑,那麼呼吸和吞嚥食物必然會同時進行,這樣一來,容易使食物誤入氣管或鼻腔內,因此會發生嗆咳、噴嚏、流淚等現象。若是魚刺、碎骨、豆粒之類一旦誤入氣管,則後果不堪設想。

6、祭於公,不宿肉

孔子論飲食,還與祭祀有關,《論語·鄉黨》雲:“祭於公,不宿肉;祭肉不出三日,出三日不食之矣。”為國君助祭後分得的肉食,當天吃完不能留到次日。家中祭祀用過的肉,超過三天就不吃了。

四、孔子對飲食問題非常重視。他的飲食觀完整而自成系統,涉及飲食原則、飲食禮儀、烹飪技術等方面,併為我國的古代飲食理論拓展了思維空間。

孔子的飲食思想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