館藏級元青花,極簡之美!

元青花是中國陶瓷發展史上的一朵奇葩,是各種區域文化審美碰撞熔鍊的結果,打破了宋朝單色瓷一統天下的局面,也為明清五彩、粉彩的繁榮奠定了基礎。

館藏級元青花,極簡之美!

元青花完整器價值不菲,動輒過億,這與其存世量的稀 少大有關係。首都博物館的“鳳首扁壺”、山東青州市博物館的“青花鹿紋盤”和安徽省博物館的“折枝花卉紋象耳瓶”等都是出土殘件,即便如此,仍被視為難得一見的元青花珍品。特別是首博的“鳳首扁壺”,1970年於北京市鼓樓大街元代窖藏出土時曾碎為48片,因這種器型在出土的元青花中尚不多見,後經巧妙修補復原。

元青花創造了世界紀錄以後,贗品一定就要出現,怎麼去辨別呢幾乎每個月都有各種各樣的元青花在我面前呈現。我比較容易區分真偽,但作為一般的收藏者,怎麼區分呢我們首先要知道元青花的一些基本特點。比如元青花裝飾紋飾的層次非常多,主題紋飾與輔助紋飾層層相接,往往可達八九層之多。

館藏級元青花,極簡之美!

元青花的髮色多達十幾種。用進口鈷料“蘇麻離青”一筆平塗法繪飾、紋飾繁密、層次多,能見重疊筆痕,繪畫筆劃粗獷隨意,毫無滯疑、層次分明。燒成後,青花髮色有深藍色、藍色、灰藍色,青花有暈散狀及黑斑點(鐵鏽斑)、黑斑點往往有凹沉下去胎骨的感覺(手摸能明顯觸及),呈色最 好的屬濃豔型。其色如寶石藍,大多會藍中帶綠。這種髮色是國內專家認定的元青花標準。“至正型”的青花器,在窯中絕不可能全部燒成這種“藍中帶綠”的器物,把世界上的館藏元青花300多件進行比較,“至正型藍中帶綠”的器物絕不會超過10%的比例。

為什麼海外的元青花比國內多?主要因為當年元青花是一種貿易瓷。元青花似乎缺少一個醞釀的過程,它在元代後期“橫空出世”,和我們傳統的唐宋瓷器的裝飾風格完全不一樣,那種藍色不是我們中國人的傳統,蒙古人也不喜歡青花,他們更欣賞白瓷。藍白相間的圖案其實比較符合伊斯蘭文化的審美情趣。元青花采用的原料“蘇麻離青”也是從西亞進口的。我們這次展覽中有十件來自伊朗國家博物館的元青花展品,其中有一件盤子的口沿後面,有非常流暢的波斯文簽名,說明西域的工匠很有可能直接參與了元青花的製作。這種種證據無不表明,元青花是一種迎合了海外審美趣味的外銷瓷。

館藏級元青花,極簡之美!

即學界所說的“至正”型元青花,也有與卵白釉器型相同的折腰碗和小足盤。所見紋飾有云龍紋、鳳穿花、雙雁、蓮池、鴛鴦蓮池、瓜蔓、牡丹、寶相花及雲肩紋等。

把青花鈷料的來龍去脈這麼一盤點,大家就清楚了認讀元青花蘇麻離青要和明代的永宣青花聯絡起來,找它的共性和個性。元青花的鈷料與明成化後期到明末、清朝、民國和現在的青花鈷料是根本不同。出生地不同,成分不同,髮色表現不同。中國人過去很講成分論,現在看人不唯成分論是對的,但研究瓷器還的要堅持出身成分才是科學的。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