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車|車企按下"脫碳"加速鍵

《中國經濟週刊》 記者 呂江濤

力爭2030年前實現碳達峰、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這是中國對世界的承諾。

世界資源研究所(WRI)統計資料顯示,在中國的碳排放總量中,交通運輸是僅次於發電和供熱、製造業和建築業用能的第三大領域,這3個領域合計碳排放佔比超過70%。而同時與這3個領域相關的汽車行業,被認為是減少碳排放至關重要的一環,為達成“雙碳”目標,汽車產業必將迎來深刻重構。

目前,國內外主流的節能減排措施便是生產新能源汽車,包括純電動汽車、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等。2021年,中國新能源汽車的銷量逐月走高,汽車廠商的批發滲透率從1月份的約5%增長到11月份的19。9%,增長速度超過了此前業內最樂觀的預期。

新能源車|車企按下"脫碳"加速鍵

從“政策驅動”到“市場驅動”

近日,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發布的11月份汽車工業經濟執行情況顯示,今年前11個月,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完成302。3萬輛和299。0萬輛,同比均增長1。7倍,市場滲透率為12。7%。

業內普遍認為,高增速的推動力並非來自政策因素,2021年是新能源汽車真正的市場化元年。華西證券汽車行業首席分析師崔琰說,今年新能源汽車由政策驅動逐步轉變為供給驅動,供給端的車企推出越來越多優質車型,進而帶動銷量提升。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副秘書長陳士華近日也表示,雖然汽車整體產銷下行壓力較大,但是行業仍然不乏亮點:一是新能源汽車市場需求依舊旺盛,消費者對於新能源汽車接受度越來越高,新能源汽車市場已經由政策驅動轉向市場拉動;二是汽車出口同比保持高速增長;三是中國品牌乘用車份額同比連續8個月保持增長。

值得一提的是,2021年的新能源汽車市場已經不再僅限於幾個頭部企業“撐場面”,而是形成百家爭鳴的局面。

乘聯會公佈的新能源乘用車銷量排名顯示,在11月份批發銷量突破1萬輛的企業有14家,數量較前期大幅增加,傳統車企已經逐漸迴歸前列。相比於新造車勢力,傳統車企的新能源轉型受到多方面制約,但是在資金投入、研發能力、銷售網路和基盤使用者等方面,傳統車企有著明顯優勢,這為後程發力提供了有力支撐。

而新能源汽車不僅在國內“開花”,在出口方面也逐漸成為重要力量。2021年新能源乘用車出口強勢增長,既有特斯拉中國基地大規模出口的促進,也有中國自主品牌主力車企對歐洲出口的暴增。

按照目前新能源市場的發展態勢,明年新能源汽車的銷量或會帶來更多驚喜。中國汽車工業協會預測,2022年新能源車型銷量有望達到500萬輛。而根據2020年12月份頒發的《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年)》,2025年我國新能源汽車新車銷售量的目標是達到新車總銷量的20%,如果2022年新能源汽車的銷量達到500萬輛,這一目標有望提前三年實現。

推動汽車產業鏈、供應鏈綠色發展

據《中國經濟週刊》記者不完全統計,目前至少已經有11家車企提出了明確的碳中和時間表。大眾汽車集團的碳中和願景是,從供應鏈、生產製造、產品使用直至產品生命週期結束,透過全產品生命週期碳減排,到2050年在全球範圍內實現碳中和;戴姆勒計劃到2022年在歐洲實現乘用車生產的碳中和;沃爾沃於2019年釋出“2040環境計劃”,希望能夠在2040年成為全球氣候零負荷標杆企業,實現碳中和。

此外,奧迪、通用、豐田、本田等國際車企也都作出了類似承諾。

國內企業中,也已經有很多車企啟動了有關碳中和的相關企業規劃。例如,比亞迪在今年2月份宣佈,將正式啟動企業碳中和規劃研究,對汽車尾氣排放做三個“1/3”減法,助力零碳目標。

但對於汽車產業來說,以碳中和為目標,意味著需要從前端的能源供應,到中端的生產製造,再到後端的尾氣排放等各個環節加以改進,有效降低碳排放。由於汽車產業鏈比較長,汽車行業的碳中和被認為是一個龐大的系統工程,也是一場曠日持久的戰役。

據波士頓諮詢公司(BCG)分析,除了用車階段排放,汽車行業碳中和挑戰的主要戰場很大一部分在於供應鏈。汽車行業的排放主體主要集中在非車企主體,上游和下游總計排放佔比超過95%,完成車企自身的綠色革命還只是“萬里長征第一步”。

為此,部分整車廠已經開始與供應商交涉碳中和規劃事宜,一些車企在對供應商的詢價單中已明確要求,成為其供應商的前提就是——到2023年在歐盟、2025年在全球完全採用綠色電力,且25%的材料需回收再利用;也有一些車企在詢價單中提及,其供應商須在2021年就完全採用綠色電力,實現其全鏈條零碳目標;更有甚者在意向書裡對供應商提出了強制性要求。

近日,長安汽車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楊大勇在2021中國汽車供應鏈大會上表示,長安汽車和供應鏈成員單位將積極推動減碳程序,過去選擇供應商往往是看能力、質量、成本等方面,下一步會加大對其他方面的要求,特別是“雙碳”方面。“比如說在製造零部件時,可再生能源的使用比例將會成為未來指標,我們會給供應鏈企業每年制定一系列的目標計劃,當達不到目標時可能會終止合作。”

透過相關企業的舉措可以窺見,汽車供應鏈全生命週期減碳雛形已經初現。

值得一提的是,政策層面也在引導汽車產業加強產業鏈聯動。今年8月份,工信部答覆政協第十三屆全國委員會第四次會議第1259號(工交郵電類175號)提案時稱,將聯合相關部門加快建立健全汽車碳排放標準體系建設,同時將探索建立包括汽車整車、重點零部件、車用材料、燃料、資源綜合利用等在內的全生命週期碳排放標準體系。

(本文刊發於《中國經濟週刊》2021年第24期)

新能源車|車企按下"脫碳"加速鍵

2021年第24期《中國經濟週刊》封面

【來源:中國經濟週刊】

宣告: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資訊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絡,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舉報/反饋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