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海洲:棄低價買高價 華夏銀行大股東參與高溢價定增意欲何為?

皮海洲:棄低價買高價 華夏銀行大股東參與高溢價定增意欲何為?

皮海洲 | 立方大家談專欄作者

在本文的開頭,我們不妨做一個假設,如果你是華夏銀行的大股東,一邊是華夏銀行二級市場的股票,市場價只有5。06元/股(8月8日收盤價);另一邊是華夏銀行定增的股票,定增價格15。16元/股,定增價格較市場價格溢價200%,在這種情況下,你是選擇二級市場的股票還是定增的股票呢?

答案是不言而喻的。畢竟從投資的角度來說,人們自然會選擇低價的二級市場股票,這樣的選擇才會獲得投資收益。而選擇高溢價的定增股票,買進即意味著虧損,這是所有的投資者都不會作出的選擇。除非是有人跟錢有仇,嫌自己錢多了,故意要尋找虧損的機會。

皮海洲:棄低價買高價 華夏銀行大股東參與高溢價定增意欲何為?

不過華夏銀行的大股東卻做出了不同於眾人的選擇。8月8日晚,華夏銀行釋出公告,該行第一大股東首鋼集團和第四大股東京投公司擬認購華夏銀行非公開發行的A股股票金額分別為50億元和30億元。按此次定增價格15。16元/股計算,對應認購的股份分別約為3。3億股和1。98億股。這也意味著按當前的市場價計算,兩大股東一經認購,即面臨著大約33億與20億元的虧損。

高溢價參與華夏銀行的定增,兩大股東首鋼集團和京投公司意欲何為?難道說兩大股東真的是嫌自己錢多了?或者說是與錢有仇?當然並非如此。兩大股東高溢價參與華夏銀行的定增,體現出來的就是大股東的一種責任感。

如果單純是從投資的角度,從二級市場買進華夏銀行的股票顯然更划算,畢竟定增的價格較二級市場股價溢價了200%,這是有目共睹的。玩資本的人誰都不是傻子,這筆賬誰都會算。首鋼集團和京投公司之所以要高溢價參與華夏銀行的定增,這並非是純粹意義上的投資行為,更是履行大股東的責任,要支援華夏銀行的發展。

華夏銀行為什麼要進行定增?在最新公告中,華夏銀行說明了丟擲大規模定增方案的原因:公司本次發行的主要目的是透過補充核心一級資本,提高資本充足率水平,以適應資本監管要求,同時增強公司風險抵禦能力,以應對國內外經濟形勢的不斷變化和挑戰。華夏銀行說的是實情,畢竟銀行業對核心資本的要求很高,如果資本充足率水平得不到提高,銀行業務的開展在很大程度上就會受到限制。所以,作為上市公司的華夏銀行只能透過融資來解決。

但銀行業在二級市場進行股權融資明顯處於不利地位。因為在國內股市,絕大多數銀行股的股價都處於破淨狀態,未破淨的銀行股只是少數。如此一來,銀行股的再融資(包括定增)就處於非常尷尬的境地。因為銀行作為國有金融機構,其再融資的價格是存在約束的,即不能低於每股淨資產,一旦低於每股淨資產,即視同國有資產流失。如此一來,銀行股的再融資相對於市場價來說,大都屬於高價融資或高溢價融資。因為再融資的價格明顯高於二級市場價格,二級市場的投資者顯然是不會參與的。這樣一來,銀行股的這種高溢價定增,也就只能由公司的大股東來買單,這其實也是大股東履行自己職責的時候了。

實際上,自2003年A股上市以來,華夏銀行已經進行過兩次這種高溢價定增。第一次是2008年10月,華夏銀行完成115。6億元定增,向大股東首鋼集團、國家電網、德意志銀行合計發行7。9億股股份,發行價為14。62元,而當時華夏銀行二級市場價格僅在7元左右。第二次是2019年1月,華夏銀行又完成292。36億元定增,向首鋼集團、國網英大、京投公司合計發行25。65億股股份,發行價為11。4元,較彼時二級市場價高出約53%。

這一次是第三次,華夏銀行擬募集資金總額不超過200億元,作為華夏銀行的第一大股東,首鋼集團當然是當仁不讓了。這就是首鋼集團及京投公司作為華夏銀行的大股東為什麼要參與高溢價定增而不是在二級市場低價買進華夏銀行股票的原因了。畢竟在二級市場買進股票,資金是在投資者的手上轉移,上市公司並不能收到資金,而只有定增,資金才能流動華夏銀行的手上,才能有利於華夏銀行補充核心資本,提高資本充足率水平。可見,首鋼集團、京投公司棄低價買高價,這體現出來的就是大股東的責任感。擁有這種有責任感的大股東,企業的發展才能給人以希望。

責編:陶紀燕 | 稽核:李震 | 總監:萬軍偉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