恆大造車陷入鉅額虧損如何自救,誰又會步其後塵?

恆大造車陷入鉅額虧損如何自救,誰又會步其後塵?

【藍科技報道】恆大造車,從高峰到谷底只用了不到一年的時間。半年前,恆大還處於6700億港元的市值巔峰,到如今的1262億(截止8月12日)港元市值,跌去了80%多。

8月9日晚間,恆大汽車釋出業績預告,預計2021年上半年淨虧損將達到48億元。還沒有人看到恆大汽車啥模樣時,恆大卻失去了造車的光環,以虧損48億元的窘境出現在投資者面前。

相信這樣的結局絕大多數人無法接受。

外媒對恆大汽車的一舉一動格外關注。8月10日,路透社報道稱,恆大正在出售新能源汽車與物業業務。

坊間的各種猜測紛至沓來。其實,恆大如果不是涉足汽車,也許根本不會出現今天的局面。

恆大造車陷入鉅額虧損如何自救,誰又會步其後塵?

引子——資本躁動更熱衷於造車

目前已經上市的三家新能源汽車企業理想、未來、小鵬,被譽為造車新勢力的三駕馬車。這三個品牌逐漸因為量產車型相繼交付而站穩腳跟。

但更多的資本在2020年前後進入汽車行業,甚至在短短几個月的時間內,已經有超過6家科技或製造業巨頭傳出造車新聞。

除了跨界的網際網路巨頭阿里、百度,房地產巨頭恆大、智慧手機巨頭小米、創維、360等都相繼宣佈造車。

與此同時,各網際網路巨頭也瞄準了這個方興未艾的市場,例如王興和美團曾為理想汽車投資了11億美元。而蔚來、小鵬、威馬的背後,同樣是BAT網際網路巨頭助陣。

被資本裹挾的新能汽車到底能不能得到市場的認可?

此前,恆大在造車方面被業內視為借車造勢,拉昇低迷的股價,可惜天不遂人願。據觀察,恆大自公佈造車計劃後,股價像是坐上了過山車。

與其股價對應的,是恆大汽車近兩年的鉅額負債與長期虧損。截止2020年末,恆大汽車貸款總和為720億元,全年虧損76。65億元。而且,其中大部分是電動車業務的“貢獻”。

雖然恆大一直對外解釋稱,其負債及虧損是戰略投入,但是二級市場的投資者已經投出了理性的一票。此時的恆大汽車,已經騎虎難下,更像是給跨界造車新勢力上了生動的一課,甚至可能成為新能源汽車行業的“反面”教材。

一邊是資本不斷投資加碼新能源汽車,另一邊則是新老玩兒家虧損不斷擴大的困局。在資本加持下,新能源車被人為過分放大,而恆大隻不過是較早暴露出來問題的企業之一,但絕不會是最後一個。

恆大造車為什麼沒能成功?

眾所周知,造車行業投入大,研發週期長,拋開鉅額的資金投入,還需要強大的供應鏈資源。因此,汽車產業鏈佈局不完善的企業,可能會首當其衝。

例如,對恆大汽車持悲觀態度的投資者,或許並非只是看到了其鉅額虧損的結果,更是看到其造車計劃一直停留在PPT,卻始終不見量產車型。

今年4月中,在第十九屆上海國際車展上,恆大汽車攜九款恆馳車型高調亮相。彼時,也有記者參觀恆大在上海的汽車“工廠”,稱其工廠的機器人,也只是“表演式”的比劃,並無實質性的進展。而對於許家印曾經宣稱的2021年量產,半年過去卻沒有下文。

據瞭解,恆大研發汽車、造工廠,全靠買。早前,許家印跟瀋陽、廣州都簽下了鉅額的投資合同,總計投資超過了3千億。目前恆大已經完成了474億的投資,其中249億是用於核心技術的購買與研發。透過資本購買的硬體設施、人才隊伍,能不能為恆大順利造車而被外界質疑。

作為前車之鑑,恆大造車在資本推動之下,沒有工廠,沒有技術、沒有人才,甚至是在“三無”之下憑藉資本硬生生堆砌出來雄心勃勃的計劃。

如果把恆大汽車當成範本,一一對應小米、創維、360、百度、阿里、開心汽車等,就能看出誰最有可能在恆大汽車之後出局。

恆大造車陷入鉅額虧損如何自救,誰又會步其後塵?

不是什麼企業都可以造車!

恆大汽車現象表明,不是在其他行業的成功就代表著造車的成功。如果沒有足夠的資金、技術等實力最好不要染指汽車行業,否則,到頭來可能是竹籃打水一場空。

當跨界造車成為中國新能源車一股熱潮時,其實已經埋下了隱患。除恆大造車以外,電視起家的創維也進入了新能源車行業。擺在創維面前的難題是:龐大的資金問題如何解決?

蔚來創始人李斌曾說:“沒有200億不要造車。”而小米更是計劃十年投入百億美元。

創維、360、小米等相對來說都不差錢,但與造車需要的資金相比,他們的現金流能支撐多久還是一個未知數。

恆大汽車只是一個引子,撕開新能源汽車泡沫的一道裂痕,而其他在新能源汽車領域實現夢想的企業,又會面臨怎樣的困境?

7月底,創維新品牌整合之後的首款車型——創維EV6正式上市,不過該車並沒有在車圈引起太多的關注。《創維造車資質涉嫌違規,黃宏生的創維汽車能成嗎?》一文報道:有知情人士爆料,創維汽車的生產資質有問題,其造車的整車資質目前還沒有取得,只能藉助南京金龍的異地執照生產,此舉或涉嫌違規造車。

對創維汽車來說,這樣的局面為其增加了太多的不確定性。雖然相比恆大、小米率先發布新車,卻不經意之間,因為資質問題,成為了業界的笑柄。

在逐夢造車的這條路上,創維絕不是個案。近日,美股上市公司開心汽車也宣佈成立新能源汽車部門,組建新能源汽車研發、生產和營銷等團隊。

但是,據財報資料顯示,開心汽車連年虧損債臺高築。2017年~2019年,開心汽車的資產負債率分別為99。65%,136。46%和95。35%,遠高於汽車行業的平均水平。

開心汽車想要進軍新能源行業,同樣存在著共性問題:資金、技術、人才、供應鏈等系列問題。新能源汽車不是靠夢想和激情來實現的,更需要核心技術支撐。

據瞭解,無論是蔚來、小鵬還是理想汽車,都在技術研發上砸下重金,動輒過億。

賽道頭部玩家所築起來的技術壁壘,是新手入局難以逾越的關卡。以頭部玩家特斯拉為例,特斯拉在技術方面深耕,目前已經具有超強先發優勢。據東京分析公司Intellectual Property Landscape披露,從2003年成立到2021年3月,特斯拉積累了超過580項專利。技術的創新,幫助了特斯拉保持世界領先電動汽車製造商地位。

反觀中國新能源汽車製造商,除了理想、小鵬和蔚來以外,其他企業幾乎都是半路出家。沒有技術作為底層支撐,其未來能在新能源汽車領域能泛起多大的浪花,恐怕還是一個未知數。

恆大是第一個因造車而折翼的企業,但絕不是最後一個。誰是繼恆大之後第二個可能出現困境而出局的人,或許在不久的將來就會出現。

我們並非希望出現這種情況,從產業發展的角度看,我們更願意看到中國新能源車百花齊放,用核心技術搶佔制高點。然而在實際上,我們又的確看到在資本帶動下新能源汽車的泡沫。

但願,新能源汽車這條道上,更多的玩兒家不是繁華落盡終成殤。

(圖片來源:大作)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