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聯社時評」打擊囤積居奇 鋰電材料的"虛火"該適當降溫了

2月28日,工信部副部長辛國斌在國新辦釋出會上表示,今年將適度加快國內鋰、鎳等資源的開發力度,打擊囤積居奇、哄抬物價等不正當競爭行為。同時健全動力電池回收利用體系,支援高效拆解、再生利用等技術攻關,不斷提高回收比率和資源利用效率。

此番表態,可謂從多個方面切中當下行業的現狀。今年以來,新能源汽車的原材料價格高歌猛進。目前,市場電池級碳酸鋰成交價已集中在47-48萬元/噸,工業級碳酸鋰成交價在46萬元/噸左右。更瘋狂的事情還發生在廢舊動力電池回收領域,此前據央視報道,目前退役電池價格已超過新貨。去年最低時,回收價格與新貨相比只有六成,如今已出現價格倒掛現象,折扣係數超過100%,甚至“120%已經有人敢喊了”。

從行業現狀看,終端新能源車滲透率的快速提高,是碳酸鋰價格持續上漲的核心動力。乘聯會資料顯示,2021年國內新能源乘用車零售銷量達到298。9萬輛,同比增長169。1%。進入2022年,儘管寧德時代等企業的估值有所回撥,但上游的原材料價格卻依舊高歌猛進,這說明整個產業鏈仍然處於產銷兩旺的狀況。乘聯會最新資料顯示,2022年1月新能源汽車零售滲透率為16。6%,較2021年1月的6。8%滲透率提升近10個百分點。

然而問題是,目前新能源車滲透率的提升速度,是否能夠支撐上游原料價格如此離譜的上漲?市場行情顯示,這一波碳酸鋰平均價格從2021年7月的9萬元每噸,一直漲到目前的46萬元上下。短短半年時間,接近5倍的漲幅,僅用終端汽車滲透率上升、中游電池廠商擴產拉動來解釋顯然是不夠的。即便今年1月新能源車滲透率達到16。6%,但整體佔比還是偏低,還沒有到達行業爆發期。

筆者認為,今年鋰電材料的一路高漲,遲遲未見退燒,和去年下半年煤炭、鋼鐵等大宗商品的價格暴漲有一定相似之處。那就是一些原材料的供應商和中間商可能利用行業的景氣度人為製造需求恐慌,囤積居奇。此次工信部明確表示將打擊囤積居奇、哄抬物價等不正當競爭行為,應當也是從行業調研中瞭解到相關情況,繼而及時釋放相關訊號,以穩定市場預期,確保新能源原材料的供應鏈執行正常。

碳酸鋰價格暴漲,對於新能源產業的長遠發展是不利的。當下新能源汽車當前還處於快速發展期,很多消費者因為續航、安全性等因素對其接受程度還不高,使用成本低、環保是新能源汽車的主要賣點,如果上游原材料持續高漲,必然推高整車成本,這並不利於新能源汽車的大範圍推廣。

據報道,由於原材料價格大幅上漲,不少車企已經開始宣佈漲價。1月21日,比亞迪宣佈,對新能源車型的官方指導價進行調整,上調幅度為1000-7000元不等。而在比亞迪之前,已有多家車企宣佈提價。今年1月,哪吒汽車對旗下車型提價2000元到5000元不等。1月11日,小鵬汽車官網顯示,小鵬全系車型上調了補貼後售價,漲幅在4300-5900元左右。

工信部的此番表態,意味著有關部門可能將會吸取去年下半年應對大宗商品漲價的經驗,在加大供應的同時也會加快打擊各種違法違規行為。值得注意的是,寧德時代董事長曾毓群在今年的兩會提案中也表示,當前鋰資源供需形勢嚴峻,行業發展面臨挑戰,應推動國內鋰資源保供穩價。這也從側面說明,當前鋰電材料價格高燒不退的情況的確該降降溫了。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