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交易與我們個人有什麼關係?

碳交易與我們個人有什麼關係?

前幾天提到7月16日,全國碳交易市場正式開市,很多朋友很關注,今天先簡單介紹下:

第一問:目前個人能不能參與碳交易?

參與碳交易,要有碳減排的額度以及參與交易的資格。

碳減排額度在目前有三種途徑:

一是國家給的配額。

目前針對發電企業還有高排放企業,這次全國碳交易的2千多家都是有配額的,用不完的配額可以拿出來交易。能參加交易的現在也只有這2千多家,以後會進行擴大,但是也僅針對企業或組織。

二是CCER(國家核證自願減排量)。

對中國境內一些碳減排專案按照統一標準測定減排量,認證後就能上市交易。2017年3月後已經暫停受理新專案申請。這裡面有兩個考慮,一是申請太繁瑣,工作量太大,二是相比國家的配額,規模有限。

三是PHCER(碳普惠核證自願減排量)。

在試點的一些地方,可以按照統一標準對企業和個人自願實施的綠色行為進行核驗,比如說垃圾分類、步行或者騎行、安裝節水裝置等等,不過需要統一組織。

現在全國碳交易市場上交易的是前兩種。第三種碳普惠因為個人的綠色減碳量實在太少,所以需要統一組織進行,主要是精神鼓勵。

小鎮有個大概測算,按照廣東碳普惠試點的方法計算,一個人騎腳踏車1千公里,就算能交易,大概能賺幾塊錢。

所以個人參與碳交易還不可行。

第二問:多少錢一噸碳?

第一筆交易達到了52。78元每噸,比試點的時候高多了,試點的時候平均在30元左右,上海曾經發生過因為有一家企業交易量太龐大,單價砸到了接近10元,被迫中止交易。

這個價格和歐洲現在40多美元還是有很大差距,不過中國未來會長期保持50元左右的價格。

第三問:為什麼中國碳交易市場價格這麼低?

按照《巴黎協定》原則,歐洲是希望碳價在40-60美元之間,從而用經濟壓力加速碳減排。但是中國很長一段時間不可能接受,主要有幾點考慮:

1。 中國全國碳交易市場本來就是加急上的,原來還要再過一兩年,既然加急上,那還是要穩妥為主。

2。 目前上的都是發電和高排放企業,搞碳交易是希望增加一種市場化的手段督促這些企業最佳化生產、降低碳排放,可不是想把這些企業搞死,所以價格一定要適度,不能超過企業承受上限。

3。 中國和歐洲不同,中國還有巨大的經濟發展潛力和需求,2030年才碳達峰,然後經過30年的努力才實現碳中和,歐洲比我們早了近20年。如果我們中國的碳交易市場把價格定的太高,就背上了一個非常沉重的負擔,更可能讓歐洲等先發國家獲利。

所以,想要去碳交易市場淘金的還是先等等。

目前碳交易還在磨合中,先簡單介紹一下,最後說下小鎮的整體想法:

不要真的以為我們一定要實現“碳中和”,碳中和是一個旗幟,根本是為了設定一個目標,逐年倒推制定每年的達標計劃,方便進行考核,給出了一條引導各行業轉型的路徑。

一方面支援供給側改革,另一方面也給了生態環境部在治理嚴重汙染之後一個治理環境的新抓手。

只要我們成功實現了轉型、自然環境變得更好,碳中和實現與否並不重要,畢竟人類碳排放對地球影響到底如何到現在還沒有定論,更不要說一個龐大的國家沒有任何人有能力統計出真實的碳排放,更何談計算是否實現碳中和?

對外當然要大說特說,爭奪國際道義。但是,咱們心裡一定要清楚:搞碳中和、碳交易,歸根到底是為了中國自身更好的發展,可不是為了迎合西方。

老鐵們:

記得點一下“贊”和“在看”

關注我們的防失聯備用號哦~

↓↓↓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