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步做一碗手擀麵,好吃得連舌頭都吞掉!重溫外婆的味道!

小時候外婆經常做手擀麵給我們吃,長大了出門在外好懷念小時候的味道。濃濃的麵湯包裹著根根筋道的麵條,好吃得幾乎連舌頭都吞掉。如今外面的麵條都是工業生產的掛麵和泡麵,果腹之餘,卻更加懷念外婆手擀麵的味道,也許這剛好印證了越是傳統的才越是經典的。

外婆不在了,前陣子跟我媽學做手擀麵,操作起來並不難,關鍵是比外面好吃很多!

最早的實物麵條是由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的科學家發現的,他們在2005年10月14日在黃河上游、青海省民和縣喇家村進行地質考察時,在一處河漫灘沉積物地下3米處,發現了一個倒扣的碗。碗中裝有黃色的麵條,最長的有50釐米。研究人員透過分析該物質的成分,發現這碗麵條已經有約4000年曆史,使麵條的歷史大大提前。

原材料:

麵粉:用標準粉、富強粉或者餃子粉均可。

水:自來水即可,追求自然風味的話,可以用礦泉水。

調料:

鹽可以增加面的韌性;白砂糖會調和麵的口味;還可以新增雞蛋液,增加營養。

四步做一碗手擀麵,好吃得連舌頭都吞掉!重溫外婆的味道!

第一步:和麵

用小碗舀麵粉,如果是2個成年男人,三小碗足夠啦。

將麵粉放入容器,建議選擇不鏽鋼盆,輕便,能撐得住力氣,而且沾上面粉也很容易清洗。

新手注意事項

如果你的目標是三小碗麵粉的量,那麼,此步驟舀麵粉的時候,最好只舀出兩小碗,原因,慢慢看。

四步做一碗手擀麵,好吃得連舌頭都吞掉!重溫外婆的味道!

第二步:加水揉麵

舀出一小碗水,往麵粉一點點加水,要沿著不鏽鋼盆的邊緣,一點點加水。“一點點”的意思是,水流的大小,類似於普通純淨水瓶子的瓶口一半的流量,讓水緩慢而均勻的流出來。

在加水的過程中,不停得用手揉搓麵粉,所揉搓的單位越小越好。這個怎麼理解——用中間的三個手指尖去揉,每次揉的越少,以後出來的麵糰越勻稱。

用手將面絮揉成光滑的麵糰後,蓋上一塊溼布,醒面15分鐘。

四步做一碗手擀麵,好吃得連舌頭都吞掉!重溫外婆的味道!

第三步:擀麵

將麵糰再反覆揉搓一遍,案板上撒上乾麵粉,將麵糰壓扁。壓扁後用到將麵糰切成幾個劑子。每個劑子用擀麵杖壓扁至薄薄的一層,類似上圖。再將麵皮摺疊起來。

四步做一碗手擀麵,好吃得連舌頭都吞掉!重溫外婆的味道!

第四步:切面條

用刀將麵條切成細條,麵條不能切太粗,粗了不入味而且小朋友咬不動。切完之後撒點麵粉在麵條上,防止麵條互相黏連。

四步做一碗手擀麵,好吃得連舌頭都吞掉!重溫外婆的味道!

第五步:煮麵條

煮的時候麵條下完煮開再下青菜,不然青菜煮久了會變黃。我們這邊煮麵條會加花蛤,瘦肉(加地瓜粉拌勻並跟麵條同時下鍋),蝦仁幹,青菜等。

煮出來光聞那味道,就像重回小時候呀!

一碗地道又好吃乾淨的手擀麵送給大家,記得動起手來哦!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