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喝的茶發澀、發苦?錯誤的泡茶方式,你別再做了!

古人說:

茶之妙,在乎始造之精、藏之得法、泡之得宜。

簡易言之,

茶葉優劣與產地原料、製作工藝有關,而茶葉是否好喝,則與泡茶方法有很大關係。

泡茶方法不對,難得到茶葉真香真味,更難體會茶道“精行儉德”的奧義。

所以,

喝好茶不如會喝茶,泡茶是一門技術活。

為什麼喝的茶發澀、發苦?錯誤的泡茶方式,你別再做了!

有人會說:不就是泡茶嘛,誰不會泡呀。

杯子裡放點茶葉,然後熱水一衝,這種泡茶方式是個人都會。可這樣有美感嗎?能體現喝茶的藝術性嗎?喝茶,喝得是健康,是一種恬淡自然的生活方式。

所以在古代,

優雅的文人墨客,將簡單喝茶上升為精神世界的延伸,發展出煎茶道、泡茶道、鬥茶道、功夫茶道,品味“烹茶飲茶”中的樂趣。

因為茶道內容過於寬泛,

小編就不多講了,只說一說居家泡茶的幾種招式,讓你泡的茶不苦不澀。

為什麼喝的茶發澀、發苦?錯誤的泡茶方式,你別再做了!

泡茶,需要水

古人認為

“茶是水之神,水是茶之體”

,泡茶需要選好水,山泉水最佳。沒有山泉水,也可以用純淨水,切不可用雜質較高的硬水。

硬水中含有較多的鈣、鎂離子和礦物質,沖泡時,鈣鎂等離子會與茶多酚等成分發生絡合反應,從而導致茶味偏淡。

為什麼喝的茶發澀、發苦?錯誤的泡茶方式,你別再做了!

如果硬水中的鐵離子含量過高,會導致茶湯變成黑褐色,甚至會浮起一層“鏽油”,茶湯將無法品飲。

泡茶選水,

無色、無臭、透明、無異味、無懸浮物,嚐起來清亮甜潤

泡茶,需要器

茶友常說:

水是茶之母,器是茶之父

,合適的茶器可提升茶的韻味,讓茶席間有藝術性的美感。

器具選用,不要與茶性相沖,推薦用瓷杯、紫砂杯、竹木杯、玻璃杯等杯子喝茶。

為什麼喝的茶發澀、發苦?錯誤的泡茶方式,你別再做了!

至於紙杯和保溫杯為什麼不適宜泡茶呢,並不是對身體有影響,而是紙杯內壁有一層蠟,蠟溶解後會影響到茶的味道;

保溫杯則為茶葉設定了一個高溫、恆溫的環境,這會使茶葉的顏色變黃、變深,味道變苦,出現水悶味,影響口感。

若是習慣於用保溫杯喝茶,可以用茶壺沏好茶,然後等水溫降低倒入保溫杯中。

泡茶,茶葉要適量

茶水比例與浸泡時間,決定茶湯濃淡程度。

如果茶多水少,茶湯顏色變深、茶味變重,影響口感且浪費錢,茶少水多的話,茶味偏淡,也是不好喝的。

為什麼喝的茶發澀、發苦?錯誤的泡茶方式,你別再做了!

一般來說,

茶與水的比例在1:50~80,即投茶3克,至少注水150ml。

而喜歡喝濃茶的,茶葉可以多投。偏好淡茶的,可以適當多注水。

茶葉多也無礙,可以減少浸泡時間,調整茶湯濃淡。

熱水泡茶,注意溫度

很多茶友有個通病,

喜歡用剛燒開的熱水沖泡茶葉。

沸水沖泡黑茶可以,但不宜沖泡綠茶、黃茶等嫩茶,沸水可使茶葉中不耐高溫的營養素(如維生素

C

等)大量破壞,並且使茶的香味很快消失。

為什麼喝的茶發澀、發苦?錯誤的泡茶方式,你別再做了!

所以

泡茶的水溫宜按茶葉老、嫩來分,老茶可用95℃的開水直接衝入;嫩茶則應低些,80℃左右比較適合。

如果您無法掌控水溫,可以在水燒開之後,放置一兩分鐘,既讓沸水降溫,又能使茶水中雜質沉澱。

泡茶,掌控浸泡時間

一些初入門的茶友,

常將茶葉泡上幾十分鐘或一個小時,所以這樣茶喝起來發悶、發苦。

這樣泡茶,不苦才怪呢。

為什麼喝的茶發澀、發苦?錯誤的泡茶方式,你別再做了!

浸泡時間一般根據泡數決定,

對於嬌嫩的綠茶、黃茶第1泡、第2泡在10秒鐘左右即可,黑茶沖泡時間更長些,不過黑茶第一泡記得倒掉——【醒茶】

另外,後面的每一泡可根據前一泡的坐杯時間適當地延長

3-5

秒。紅茶、黑茶比較耐泡,

8~9

泡茶湯色澤仍然很正,茶味依舊撩人。

泡茶為了—品茶

說了那麼多,做了那麼多,目的是為——品茶。

品茶不僅品茶滋味,茶湯、茶香、葉底皆可以細品。

古人品茶湯——

“茶湯有三大辨十五小辨。一日形辨,二日聲辨,三日氣辨。形為內辨,聲為外辨,氣為捷辨。如蝦眼、蟹眼、魚眼連珠,皆為萌湯,直至不湧沸如騰波鼓浪,水氣全消,方是純熟;如初聲、轉聲、振聲、驟聲,皆為萌湯,直至無聲,方是純熟;如氣浮一縷、二縷、三四縷,及縷亂不分、氤氳亂繞,皆為萌湯,直至氣直衝貴,方是純熟。

古人品茶香——

“茶有真香,有蘭香,有清香,有純香。表裡如一純香,不生不熟日清香,火候均停日蘭香,雨前神具日真香。更有含香、漏香、浮香、問香、此皆不正之氣。”

合適的泡茶方式,回饋茶葉真香真滋味

關注:陸小羽說茶

更多的茶知識,信手拈來………

另外!!!

陸小羽近日遇到學識超淵博專家,粉絲可在下方留言評論,大專家親自解答。

機會難逢,不要錯過!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