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一款茶,愛上一座山,來江西弋陽疊山品茗茶之“甘”

一位老友帶我來江西弋陽龜峰玩耍,中午吃飯前,泡了一壺茶和大家品嚐。金色的茶湯,香味四溢,一杯接著一杯,忘了吃飯。忍不住好奇詢問茶的來歷。

為一款茶,愛上一座山,來江西弋陽疊山品茗茶之“甘”

弋陽龜峰

倔強高傲的巖茶

作為經常飲茶的大條北方人,對茶味的認知也比較粗獷,概念還停留在綠茶、紅茶、生茶、熟茶,甚至對描述茶味的詞語也少得可憐。而南方江西是產茶、飲茶的大省,平頭老百姓個個都是品茶行家,茗茶之“甘”,美妙在哪兒?天生能說出個一二三四。當我得知這是一款“巖茶”,頓時愣了,想起曾經在青海,當地人招待客人,喜歡在茶裡放“鹽”,補充體力,促進消化。

為一款茶,愛上一座山,來江西弋陽疊山品茗茶之“甘”

原來此“巖”非彼“鹽”。因為這款茶的茶樹生長在岩石上。江西多山地,雨量充沛,氣候溫和。茶樹生長在懸崖絕壁,石縫巖隙,汲取天地大自然的能量,艱難生長。所以巖茶以“巖骨花香”的獨特巖韻著稱,其中有生生不息,倔強高傲的氣質。大紅袍是巖茶的代表,看看地圖,產大紅袍的武夷山距離弋陽僅1小時車程。面前這款名叫“秋風蘭”的巖茶產自疊山,和武夷山有著同樣的丹霞地貌,已屬於大紅袍的氣場範圍。

為一款茶,愛上一座山,來江西弋陽疊山品茗茶之“甘”

為一款茶,愛上一座山

古人會因一張硯臺愛上一座山,如今“為一款茶,愛上一座山”的現象不難理解。既然茗茶之“甘”來自茶山,追溯它的美妙,聯想到這座茶山一定是富有情趣的。

為一款茶,愛上一座山,來江西弋陽疊山品茗茶之“甘”

早上的晨霧還沒有散去,登上疊山一座山包,俯瞰造型美妙的秋風蘭茶園,如墜幻境。

為一款茶,愛上一座山,來江西弋陽疊山品茗茶之“甘”

深秋時節,涼絲絲的空氣輕漫芽尖,裹著清新芬芳撲面而來,沁人心脾。茶樹一層一層,沿著山坡的鋪展開來,鮮嫩的綠色與周邊的竹林蔥翠相得益彰,簡單的色調朦朦朧朧中,營造出人間秘境氛圍。

為一款茶,愛上一座山,來江西弋陽疊山品茗茶之“甘”

升起小飛機環顧四周,盡是茂密的竹林。疊山山巒層層疊嶂,其中較為平坦的地方隱約可見有白牆灰瓦小山村。

秋風蘭:弋陽特色土產

茶園遍佈幾個山頭,形成波紋的形狀,酷似手指紋。其中一座呈環形,一圈一圈向外延伸,又像石落水中的漣漪……不得不讚嘆茶園的造型富有創意,實用與美觀集一身,茶農的奇思妙想絲毫不輸西方園藝大師。正巧,拍到茶園的主人在這裡忙碌著。於是按捺不住好奇心,爬上圓圓的山包,前去搭訕聊了一會兒。

為一款茶,愛上一座山,來江西弋陽疊山品茗茶之“甘”

原來巖茶本是野生茶,要形成規模種植,必先除草,平整山坡,沿邊砌築石岸,構築“盆栽式”臺地。這樣便於管理,可以高效採摘。

為一款茶,愛上一座山,來江西弋陽疊山品茗茶之“甘”

秋風蘭茶園和老闆一樣年輕。幾年前,憑著對巖茶世間美味的執著和自信,園主自己找專家鑑定土壤,然後自己開著挖土機,一勺一勺開道、平山。幾年的勤勤懇懇,終於創造出千畝茶園的芬芳。

為一款茶,愛上一座山,來江西弋陽疊山品茗茶之“甘”

園主雙手叉腰,望著自己的成果,掩飾不住的驕傲。如今,秋風蘭在當地已經小有名氣,已是弋陽特色土產,再過幾年,有志代言江西的“靚麗名片”。

風骨之香

“秋風蘭”背後滿滿的自信的不僅是它的“甘”之味。還有一股勢不可擋的氣運推波助瀾。那即是“疊山”的來頭。

為一款茶,愛上一座山,來江西弋陽疊山品茗茶之“甘”

原來疊山是宋代民族英雄謝疊山的故鄉。中國歷史上,和民族英雄文天祥並譽為愛國主義的“二山”。他一生志節耿耿,貧賤不移,堅貞不屈。南宋末年,不惜傾家蕩產,聚集民間義軍抗擊外侮。南宋滅亡後,他守懷抱節,嚴詞拒絕元朝高官厚祿利誘。最後在元大都憫忠寺絕食殉國。後人為了紀念這位民族英雄在北京法源寺后街3號修了謝疊山祠,在他的故鄉弋陽建了疊山祠(今疊山書院)。

為一款茶,愛上一座山,來江西弋陽疊山品茗茶之“甘”

英雄為這片千畝茶園平添附加值,由此聯想到園主倔強和巖茶苛刻的生存環境。同時,謝疊山還是一位喜歡品茶的詩人,他曾為尋茶,寫下一首著名的《覓茶》:“茂綠林中三五家,短牆半露小桃花。客行馬上多春日,特叩柴門覓一茶。”

為一款茶,愛上一座山,來江西弋陽疊山品茗茶之“甘”

此時,站在茶山山頂,反覆咀嚼這首詩,不知道這款家門口的巖茶是否合他心意?睹物思人,我也似乎讀懂了秋風蘭,並被其深深打動。所謂“骨香”,即是“風骨之香”,是不屈不撓、玉樹臨風,是不隨波逐流的鏗鏘,是風吹雨打,千錘百煉後的神閒自若。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