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有個特色小吃,與熱乾麵堪稱“雙絕”,但很多外地遊客不知道

行走於各地旅遊的人們,除了欣賞沿途的美景與城市風景,想必也是貪戀那一口各個城市各不相同的特色美食,說到四川,人們的第一反應必定是火鍋,而說到武漢,想必大家都會不約而同的想到——熱乾麵。

武漢有個特色小吃,與熱乾麵堪稱“雙絕”,但很多外地遊客不知道

但是,我們今天的主角並不是熱乾麵,而是作為武漢市黃陂區的大三大特色小吃之一的豆絲。豆絲作為一個黃陂人每年家家戶戶必做的美食,似乎總是得不到外地人的認可,若問起特色美食,除了熱乾麵,作為後起之秀的周黑鴨必定也會排在豆絲前面。但即使是默默無聞,但是在黃陂人的年味記憶裡,一定是一絲“味兒”來自於豆絲!

武漢有個特色小吃,與熱乾麵堪稱“雙絕”,但很多外地遊客不知道

豆絲並不是一道簡單的美食,根據現存資料的記載,豆絲的起源,最早可追溯到清朝時期。每年到了臘月,人間會拿出早就準備的早稻米,根據個人的口味和喜好不同,會搭配精選的黃豆或者綠豆,按照1:4的比例將豆子和早稻米混合,浸泡一整天后取出,過濾乾淨水分後,就要開始正式的工序了。

武漢有個特色小吃,與熱乾麵堪稱“雙絕”,但很多外地遊客不知道

做豆絲的時候,基本都是一整家人參與勞動,混合的稻米和豆子需要打成米漿,往往一次就要打幾十斤,需要幾個人輪流合作才能完成,如果打出來的米漿太稀,燙豆絲的時候不容易成型,豆絲薄而且不容易起鍋,如果打出來的米漿過於黏稠,燙出來的豆絲會沒有口感,而且如果想要曬乾吃就會很硬,所以加水打漿是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

武漢有個特色小吃,與熱乾麵堪稱“雙絕”,但很多外地遊客不知道

米漿打好了之後就是正式地燙豆絲環節了,農人的大鍋是那種老式的燒柴鐵鍋,燙豆絲用的油,老人們喜歡用菜油,一次能燙一大張,燙好的豆絲當時就吃口味最好,外形和手抓餅類似,可以在裡面鋪上醃菜或者粉絲食用,喜歡吃辣的朋友還可以搭配上老乾媽一起食用。

武漢有個特色小吃,與熱乾麵堪稱“雙絕”,但很多外地遊客不知道

當然了,豆絲為什麼會被稱為“絲”呢?儘管新鮮的豆絲最好用,但是每年還是會有很多人選擇將豆絲切成絲狀然後曬乾,曬乾的豆絲更利於儲存,過年串門的時候那家要是做了豆絲,是一定會帶上幹豆絲拜年的,在黃陂人的心中,豆絲在心中的分量不言而喻。

武漢有個特色小吃,與熱乾麵堪稱“雙絕”,但很多外地遊客不知道

如今,豆絲已經日漸式微,因為其繁瑣的工藝原因做豆絲的人已經很少了,在豆子泡發的過程中,對於溫度和時長十分講究,若是溫度太高,豆子會臭,若是溫度低了,豆子又泡不開。泡的時間太短,豆子會很生硬,一個小細節沒有處理好,都會影響豆絲最終的品質,過程出錯一小步,給豆絲造成的損失就會是一大步。冬天吃著的豆絲湯,加上兩根小白菜,幾片帶著肥的臘肉,原先打漿的辛苦和過程的繁瑣都能一筆勾銷。

武漢有個特色小吃,與熱乾麵堪稱“雙絕”,但很多外地遊客不知道

豆絲大概會被人們遺忘,但是有一家店一直在默默堅持,老謙記就是其中之一。店門坐落在武昌司門口,幾平方米的小店帶給了大家最原始的回味,被武漢當地人視為驕傲,羨慕的大字燙金招牌,可以瞭解到老字號一路走來的輝煌歷程,除了新鮮的豆絲包菜和煮幹豆絲外,老謙記獨創的枯炒豆絲也可以佔領一席之地,獨特的味道使它能夠延續至今。

武漢有個特色小吃,與熱乾麵堪稱“雙絕”,但很多外地遊客不知道

不可否認,豆絲還在農村的脫貧攻堅中提供了一臂之力,在村幹部的引領下,“北新村”自主研發了豆絲的合理配方,集中的銷往了武昌,漢口,江漢等武漢各地,帶動了“北新村”村民致富,受到了豆絲消費者的好評,為弘揚傳統特色美食做出了貢獻,也把豆絲留在了我們的身邊。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