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steel:焦炭能否重演上漲1000元噸的行情?

最近焦炭又開啟了漲漲漲的模式,自4月19日第一輪上漲落地後不到10天的時間已經連漲3輪(19日、24日、28日已有部分鋼廠接受),累計上漲300元/噸,面對焦化提漲鋼廠毫無反抗之力,焦化則似乎有點想要為之前一週跌兩輪報仇的意思,可謂一輪落地一輪又起的節奏。

基本面:

供需差已經劈叉,產量比去年底還要低3。38萬噸/天;

庫存大幅去化,現每週下降20-30萬噸左右;

焦煤上漲成本支撐強勁,鋼廠利潤豐厚安全墊足夠;

那麼問題來了, 焦炭能否重演上漲1000元/噸的行情呢?如果可以需要哪些條件?後續的風險點又有哪些?

環保督查,焦炭產量破前低

首先要說下這輪焦炭為什麼能上漲。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環保限產,且環保限產超預期執行了。這個要從中央第一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組進駐山西省開展生態環境保護督察說起,進駐督查時間是從2021年4月7日至2021年5月7日止(現有訊息稱督查時間將延長半個月至5月22日結束),開展環保督查工作。在此期間山西各地市確實受到了環保組的入駐督查,給企業生產也造成了一定的影響,其中晉中是最嚴重的,還被生態環境部點名批評“山西省晉中市盲目上馬焦化專案,未批先建、違規取水、違法排汙問題嚴重”。至此環保督查開始升級,焦化限產加劇,導致了焦炭供應急劇下降,截止4月22日Mysteel調研的全國獨立焦化+鋼廠焦化冶金焦產量為117。34萬噸/天,較3月份初的高點124。66萬噸/天減少了7。32萬噸/天,同期的鐵水產量對比也只減少了8。79萬噸/天。短短的一個多月時間焦炭就由之前的過剩變成了緊缺品種,價格自然而然就止跌反彈了。

Mysteel:焦炭能否重演上漲1000元噸的行情?

貿易商囤貨惜售待漲

除了焦化廠自身的限產因素以外,促使焦炭快速反彈的另一個原因就是貿易商低位抄底囤貨,拉動了一部分投機需求,最近一個月港口庫存上升非常明顯,日照和董家口兩港焦炭汽運集港量也從二月初的1。6萬噸/天漲到了最高6。7萬噸/天,目前集港量又回到了3。5萬噸/天左右。港口除了漲庫存以外,焦炭貿易資源價格也水漲船高,產地主流價格才漲2-3輪,港口貿易資源已經從低點2000元/噸,漲到了2400元/噸,港口價格一直處於領先產地1-2輪的節奏,且這個價格大部分貿易商還惜售,因為目前市場一致看好節後焦炭價格還會繼續上漲,有貨的商家基本上也是囤貨惜售待漲的狀態。

Mysteel:焦炭能否重演上漲1000元噸的行情?

鋼廠庫存低位,一貨難求

焦炭漲這麼快,現貨到底有多緊張呢?要說焦炭緊漲的時候就是去年底焦化去產能那一段時間了,當時在鋼廠幾乎沒有什麼利潤的情況下,焦炭價格一度連漲15輪,漲幅達1000元/噸。而目前似乎鋼廠的庫存和那個時候差不多也都處於非常低的水平,可能個別鋼廠庫存緊張程度要超過那個時候了,據瞭解目前有部分鋼廠焦炭庫存僅剩1-2天的用量,甚至有計劃5月初新投高爐也因缺焦炭可能要延期投產,焦炭可謂一貨難求。

Mysteel:焦炭能否重演上漲1000元噸的行情?

從供需基本面資料比對來看,目前焦炭除了庫存略高於去年底以外,鋼廠緊缺程度和去年底是相當的,而庫存高主要是有貿易商在囤貨,焦化廠也有惜售待漲的情況,且隨著時間的推移庫存也在不斷的去化。現在是鋼廠在努力的備貨,貿易商也在瘋狂的搶貨,而焦化廠則心態爆好有貨也不著急出售了。

5月環保限產是焦炭上漲主要驅動

那麼目前焦炭已經上漲3輪,如果想重演去年千元的上漲行情肯定還需要一系列的驅動因素推動才行。

首先供應方面,環保限產仍然是主要的推動因素,5月環保是否會對焦化持續性的限產施壓,從而影響焦炭產量是價格繼續上漲的主要驅動。

其次焦化新增產能投放是否會延期也十分關鍵,最近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組對山西晉中、河南安陽等地新投焦化專案手續不全、產能置換不合法等都有通報,對已經投產的新專案有限產影響,而對還未投產的新專案則有延期可能,畢竟新專案手續問題也不是每個企業都合法合規的。

再者目前鋼廠利潤豐厚,鋼廠都在拼命多生產,在限產政策還未落地之前鐵水產量仍有繼續上升空間,需求短期向好也給出了足夠的利潤安全墊,對焦炭價格上漲也能容忍。

鋼廠限產政策懸而未決,是焦炭下跌主要風險

而跌價的風險點主要可能會來自下游鋼廠的限產,今年工信部、發改委一再對外強調壓減粗鋼產量、嚴查鋼鐵違規超產情況,目前唐山限產已經常態化,而其它省份是否會跟進限產是影響焦炭價格上漲最大的風險。一旦鋼廠嚴格執行限產對焦炭的需求影響也是不容小覷的,且鋼廠限產需求下降,貿易商若見形勢不對會立馬減少採購併開始拋貨,會對供應端造成銷售壓力,屆時焦炭價格恐怕就會出現上漲乏力,見頂回調。

綜合目前市場情況來看,短期需求強勁庫存會繼續去化,且下游鋼廠利潤豐厚焦價上漲安全墊足夠,是焦價加速上漲的過程;節後焦價能否持續上漲的驅動是環保是否會對焦化加劇限產;風險點則有可能會是鋼廠端的限產政策落地帶來的需求下降,以及貿易商高位拋貨兌現利潤。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