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的變法為什麼會失敗?他的外號為啥叫拗相公?

公元1069年,王安石在全國範圍內推行新法,開始了中國歷史上規模最大、爭議也最大的變法運動,史稱“熙寧變法”或“王安石變法”。變法的頂層設計者王安石推行了一系列現在看來頗具現代意義的改革。新法由三個部分組成。一是財政改革,有均輸法、青苗法、市易法、免役法、方田均稅法、農田水利法;二是軍事改革,有置將法、保甲法、保馬法等;第三是教育考試製度改革。其中的青苗法就是由政府設立農村小額貸款公司,讓農民們在青黃不接之際,拿到利息為20%的政府低息貸款,使他們不受“兼併之家”高利貸的盤剝。這項制度催生了由國家開設“農民銀行”的先河,比孟加拉銀行家尤努斯早了近千年。

王安石的變法為什麼會失敗?他的外號為啥叫拗相公?

歷史就是如此殘酷,尤努斯獲得了諾貝爾和平獎,王安石的改革最後卻以失敗而告終。而王安石本人,在隨後的800多年裡,一直被當成宋代黨爭和北宋王朝滅亡的最大罪人,承受著來自官方和民間的雙重詆譭。

中國古代的變法運動,幾乎都以失敗而告終。雖然王安石躲過了商鞅的車裂之刑和張居正死後被鞭屍的悲慘結局,但在他身後留下了完全相反的歷史評價。一方認為王安石是大奸大惡之人,北宋衰亡都是由他而起,有人甚至將中華文明自宋代的斷裂也怪在他頭上。這種評價讓王安石在恥辱中度過了800多年。另外一方則認為,王安石是我國古代偉大的改革家,他的很多改革政策被視為現代改革的先聲。梁啟超就是王安石的鐵桿粉絲,他親自撰寫《王安石傳》為他正名。梁啟超把王安石推行的青苗法和市易法看作近代“文明國家”的銀行;把免役法視作“與今世各文明國收所得稅之法正同”;他還稱讚王安石變法是“實國史上、世界史上最有名譽之社會革命”,並認為保甲法“與今世所謂警察者正相類”。總之,在他眼裡,“今世歐洲諸國,其所設施,往往與荊公不謀同符”。甚至有一種說法,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列寧也曾經稱讚過王安石是十一世紀偉大的改革家,而美籍華裔歷史學家黃仁宇則認為,王安石可以把中國歷史一口氣提前1000年。

王安石的變法為什麼會失敗?他的外號為啥叫拗相公?

一項變法能否成功,取決於很多因素。但政策總是人制定的,最後也是需要人去執行的。而人是極其複雜的動物,這決定了人不可能完全理性,更多的時候是我們心中的那個魔鬼在支配我們的行為。正如戴爾卡內基所說,“一個人的成功85%歸於性格,15%歸於知識”。作為一項規模宏大的改革運動的主持者,王安石的性格和行事作風,在很大意義上決定了變法的走向和命運。

站在雲端的改革家

王安石是個極端的理想主義者,他像站在雲端的上帝,充滿憐愛地俯視著大地。在他的心中,他的偉大使命就是挽救那個危機重重的北宋王朝,關愛那些水火之中的百姓。理想主義者的鮮明特徵就是具有強烈的改造世界的使命感。他們不關注現在,而是著眼於未來。恰如孔子一生都在為他的“天下大同”的理想而奮鬥,縱然“惶惶然如喪家之犬”,仍然“知其不可而為之”,柏拉圖也為建立由哲學家統治的“理想國”而奔走呼號。和他們一樣,王安石的一生也在為他的理想而拼搏。事實上,處於雲端的理想,最終要被現實的種種不適應而擊碎。恰如林語堂先生在《蘇東坡傳》中評價的那樣,王安石“徒有基督救世之心,而無圓通機智處人治事之術……,是一個不實際的理想主義者”。

王安石,字介甫,號半山,江西臨川人。北宋政治家、文學家,封舒國公,後改荊國公,最後晉封舒王,位極人臣。死後贈太傅,諡號文。王安石的變法雖然失敗了,但他死後極盡哀榮。他的牌位曾配享神宗廟,和皇帝一起受到供奉,後來又配享孔廟,和孔聖人並駕齊驅,成為繼孔孟之後的第三位聖人。然而時隔不久,政治變遷,輿論倒戈,王安石竟至身敗名裂。

王安石的變法為什麼會失敗?他的外號為啥叫拗相公?

在宋代的諸多筆記和民間傳說中,王安石的性格古怪。馮夢龍的《警世通言》說他,“因他性子執拗,佛菩薩也勸他不轉,人皆呼為拗相公”。王安石被稱為“拗相公”,指他性格執拗,不懂通權達變的道理,是一個八匹馬也拉不回,一條道走到黑,頭撞南牆終不悔的主。

在古人的眼中,心術不正者往往長著一副奸邪的嘴臉,因此,在宋人的筆記中,王安石的相貌奇醜,他“虎頭牛耳”,“臉孔黧黑,膚理如蛇皮”。黃庭堅說他終日目不停轉,好像王安石一天到晚在想著如何整人一樣。從人們的描述來看,王安石簡直就不是個地球人,而是帶著神聖使命來拯救地球的外星人“E。T”。事實上,王安石的性格和行事作風還真不是地球人能夠理解的。在王安石的眼裡,天下皆非,唯獨自己是對的,他代表著不被別人理解的正義。所以,他是孤獨的,沒有人理解他,也不需要別人理解,他是個在暗夜裡踽踽獨行的先行者。

王安石的智商很高,很小的時候就是個神童。他喜歡讀書,目睛如龍記憶力超群。更為重要的是,王安石具備了一個政治家的基本素質,他口才出眾,議論高奇,放到現在,就是經常在辯論賽中擔任四辯而無往不勝的演說家。王安石在文學中具有突出成就,名列“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因此,連把他罵得狗血噴頭的《宋史》,在這一點也不得不秉筆直書,“其屬文動筆如飛,初若不經意,既成,見者皆服其精妙”。

王安石的變法為什麼會失敗?他的外號為啥叫拗相公?

王安石所處的時代,北宋立國已逾百年,表面繁榮的背後實則暗流洶湧。北宋奉行享樂主義,但朝廷面臨著巨大的財政危機,人多錢少的局面一直困擾著北宋朝廷。用當時的財政部長韓絳的話說,就是“百年之積,惟存空簿”,朝廷眼看就要喝西北風而破產。此時,改革像一把拉開的弓,隨時處於發射狀態,而作為經濟“鬼才”的王安石,被寄予了極大的希望。在宋神宗的支援下,王安石開始了一系列旨在透過發展生產、生財理財,以求富國強兵的改革。

從熙寧二年開始,王安石密集實行了均輸法、青苗法、農田水利法等若干新法。但是,王安石播下的是龍種,收穫的卻是跳蚤。原來為民謀利的新法,在執行過程中被不斷賦予“新”的含義,從安民到害民,一字之差,無數百姓生靈塗炭,這是理想主義者王安石所沒有想到的。但是理想主義者只關心整體,不關心區域性,只關心如何將改革進行到底,而不顧及其他。王安石相信目的正義是終極的目標,而不去關心手段是否正義。因此,儘管王安石承受著來自朝野上下的壓力,他決心排除萬難把改革進行到底,縱然前路漫漫,但他將“雖千萬人,吾往矣”。

王安石的智商驚人,但情商實在不咋地。有一個理論,一個人的成功,智商佔20%,情商佔80%。這未必科學。但我們知道,智商決定了人能不能做事,而情商則決定了人能不能把事情做好。理想主義者王安石是個特別簡單的人,就像大熊貓永遠拍不成彩照一樣,他的世界是黑白二元色,他的價值判斷只有好和壞,是典型的直線思維。他和他的改革團隊是正義的化身,除此之外,都是反正義的一方。在這種“非黑即白”思維的指導下,王安石秉承著“非我族類,其心必異”的原則,“順我者昌,逆我者亡”,對反對派及中立派實施殘酷打擊,從而開啟了宋代腥風血雨的黨爭的序幕,北宋朝廷成為以王安石為首的改革派和以司馬光為首的保守派之間的決鬥場。王安石第二次罷相之後,和王安石同樣執拗的司馬光上臺,盡廢新法。至宋徽宗時期,以蔡京為首的一幫宵小又打著變法的旗號,盡廢舊法,到南宋又重回保守路線,反正是有宋一朝,路線一直搖擺,政策朝令夕改,在無休止的內鬥中耗盡了北宋的元氣,以至於“宋人議論未定,而金人已過河”。

這種非黑即白的價值判斷,嚴重影響了王安石的改革團隊建設,逐步讓王安石陷入了孤立無援的境地,在改革的道路上,他成了孤家寡人。偉大的人物都是孤獨的,所謂高處不勝寒,但是一個偉大人物在政治上沒有堅定的支持者,可以想象,他的改革將是多麼舉步維艱的過程。

王安石的變法為什麼會失敗?他的外號為啥叫拗相公?

隨著改革的推進,王安石失去了所有的朋友。與王安石英雄惺惺相惜的司馬光,屢次在皇帝面前為王安石說話的韓維等一幫道德文章皆有可觀的朝廷重臣,集體站在了王安石的對立面,直至王安石遭罷相而將新法全部廢除。打虎親兄弟,上陣父子兵,王安石在官場多年,不僅未能形成穩固的家族權力同盟,反而王安國、王安禮等一幫親兄弟也是不遺餘力地反對他,甚至連自己親手提拔起來的學生鄭俠,也在關鍵時刻上《流民圖》,給王安石以沉重的打擊。至於自己提拔上來“堅決擁護”變法的能人,如呂惠卿等,也是在關鍵時刻背後使絆子,意欲置王安石於死地以取而代之。

王安石像遊戲“暴力摩托”中的車手,要時時防範來自各方的攻擊,孤立無援地在改革的道路上艱難狂奔。一邊是道德文章名滿天下的朝廷重臣,一邊是固執的王安石和同樣固執但在路線上搖擺不定的宋神宗,率領的一幫來路不明、心術不正、處心積慮為自己謀私利的所謂一幫能吏。如此鮮明的實力對比,讓王安石變法的失敗成為必然。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