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講課一整天嗓子都不累

很多培訓師如果連續上課一整天,就會覺得嗓子特別疼,甚至嚴重的嗓子沙啞到說不出來話。之所以會出現這些問題,原因就是我們在說話的時候不會科學的發聲,那怎麼才算是科學的發聲呢?

如何講課一整天嗓子都不累

首先我們要知道什麼是嗓子?有兩層解釋:一種解釋是發聲器官,比如我們的喉嚨、聲帶;另一種解釋就是我們發出的聲音。許多人有好的嗓音條件卻因為使用不當而發不出悅耳的聲音;或者明明是一個結實的“大嗓”,卻時常面臨過度疲勞、嘶啞疼痛、用聲不持久的尷尬。這些就是典型的嗓子好但不會用嗓的情況。

嗓子“緊”是很多人在說話時的感受,這種好似有不明物卡在喉嚨裡的感覺不僅很糟糕,而且容易發出一些不悅耳的音色,其中重要的原因就是喉嚨不夠放鬆。“捏喉”和“壓喉”,都是喉嚨緊張不放鬆的體現。

捏喉是一種怎樣的感覺呢?喉嚨像被人掐住一樣變得很緊,喉頭的位置偏高,這樣的聲音尖細、擠捏,很容易出現高頻的破音或假聲。

那壓喉又是一種怎樣的體驗呢?舌根、下巴用力僵硬,彷彿將力量都壓在喉嚨上,氣息不順暢,聲音踩空、不自然。長此以往還容易導致聲帶的疲勞或病變,對聲帶造成損傷。

如何講課一整天嗓子都不累

上面的問題最主要的原因是沒有掌握科學的用聲方法,我從發聲技巧以及日常如何護操兩個方向來分享一下如何能更持久的用聲。

先打個比方。如果給你一袋十斤的大米。你會怎樣把它拎走呢?是會用小指頭勾起來?用手掌把它抓起來?還是直接把它扛在肩膀上,用腰背的力量一起去幫你承擔這份重量呢?

我們肯定會選擇後面的方式。但很多人卻用類似拿小拇指勾起一袋大米的方式去用聲,喉嚨區域性用力的喊,把用聲的負擔全部集中在聲帶這一個地方。這樣進話不但辛苦,音色也單薄不好聽,嗓子很容易就啞掉了。

因此科學發聲用六個字既括:“抓兩頭,放中間”

上頭的口腔面部和下頭的底氣(橫膈肌、腹部)應該積極的咬字、積極的控制氣息。中間的部分就是喉嚨了。不單是喉嚨。我們的下巴、脖子、肩膀、胸口這一片都應該是相對放鬆的,這樣的發聲才是高效科學的。這是因為膜部的呼吸肌還有口腔的肌肉都很有韌性,但聲帶的肌肉相對來說是薄而脆弱的。

正確的呼吸就是抓下頭,採用胸腹式聯合呼吸法。吸氣的時候肩膀寬鬆下沉,腰腹周圍自如的膨脹,這種吸相較於更多人習慣性的淺提氣來說,既保證了足夠的氣量,又不會使喉嚨像提氣時那麼緊張。氣息來到腰腹空間,會讓聲音更加厚實。在呼氣時,我們要充分利用橫膈肌,在說話發生的時用上底氣的力量,就能分擔喉嚨的壓力。

對於大部分未受過訓練的人來講,吸氣時更多是將氣儲存於胸腔,所以大家可以現在呼吸看看,是不是吸氣時胸大肚子小了,呼氣時胸小肚子大?其實這是錯誤的,胸腹式聯合呼吸法最明顯的視覺體現就是:吸氣時胸部腹部同時擴大,呼氣時同時縮小。

但是由於這一的呼吸方式在生活中大家很少運用,所以必須經過長期有意識的訓練才能自如掌握。胸腹式聯合呼吸也就是人們常說的“氣沉丹田”,透過這樣的呼吸方式會幫助你的聲音更有底氣。

怎麼用丹田發聲,首先得了解自己是屬於哪種呼吸,好方便接下來的自我調整。

將一隻手置於胸部,另一隻手置於腹部,然後感受自己的呼吸。

假如呼吸的時候,是胸部上的手在動,就是胸式呼吸。胸式呼吸的弊端:吸入的氧氣量少,人容易緊張,說話底氣不足。;假如呼吸的時候,是腹部上的手在動,就是腹式呼吸;腹式呼吸的時候,胸部是幾乎沒有起伏的。腹部吸氣時凸起,因為橫膈膜下降,肺部空間變大;吐氣時腹部凹進去,橫膈膜上升,壓縮了肺部空間。

丹田發聲的呼吸,是建立在二者之上的丹田呼吸法。接下來將告訴你怎麼去找到這種建立在二者之上的丹田呼吸法的感覺。

如何講課一整天嗓子都不累

如何找上面提到的建立在二者之上的丹田呼吸法的感覺,去感覺怎麼用丹田發聲。有兩種方法——

1、雙手叉腰,手指能夠觸控到腹部兩側的位置,肩膀自然下沉。自己輕輕咳嗽,氣往外咳嗽時候,手指會隨著腹部凹進去;氣吸進去時,肚子會把手指往外推。

2、雙手叉腰,手指能夠觸控到腹部兩側的位置,肩膀自然下沉。想象鼻子進水了。擤鼻子,把水擤出去。氣往外的時候,手指會隨著腹部凹進去;氣吸進去時,肚子會把手指往外推。

問題來了,當你的腹部凹進去時,你盡力讓它往外頂,也就是不讓它往回縮得那麼快!這時候,你的丹田部位會緊繃用力。這就是海氏丹田發聲中強調的氣沉丹田時,丹田呼吸的感覺。氣息撥出的時候,腹部不會回縮,而是有對抗!這種對抗,對丹田發聲學習非常有幫助!這樣,你就能自己體會到怎麼用丹田發聲。

如何講課一整天嗓子都不累

找到上面的這種對抗感,然後嘗試喊口令。就是軍訓的時候喊的那種“1234-2234-3234”……,每喊一個數字,丹田都有緊繃對抗感。你就學會了怎麼用丹田發聲!

兩個日常保護喉嚨的小練習:

在講課之前或者課間休息時,推薦使用以下兩個小方法來放鬆和按摩聲帶。作為掌握科學用嗓基礎上的良好輔助,它們可以讓聲帶的使用更加高效。

1。 氣泡音。

氣泡音是一個非常經典的護嗓方式,是所有專業的聲音從業者都熟練掌握的一個秘籍,操作起來簡單且不受時間、空間的限制。

吸氣,口腔開啟,準備好發單母音“a”的狀態,然後用輕微的氣流達到我們的喉部震動聲帶,發出一串較低的、斷續的、像氣泡一樣的聲音。發氣泡音的時候,身體要放鬆,喉部和聲帶的狀態保持相對穩定、始終如一,氣息要平穩,氣泡大小要一致、均勻,顆粒感越明顯越好。 這個練習可以放鬆和按摩聲帶,在大量用聲前發氣泡音就好比劇烈運動前的熱身一樣,讓肌肉能夠更好地適應接下來高強度的工作。

初學者如果發不出氣泡音,可以嘗試先輕輕發一個低音“a”,然後逐漸減小音量、降低音調,到最低處就會出現氣泡音了。

2。哼鳴。

哼鳴也是一個非常好的放鬆喉嚨的練習,並且能夠更好地幫助我們找到正確的發聲狀態。閉上嘴巴發出“um”的延長音,身體放鬆、心情愉悅,就像含著半口水一樣,氣息持續、穩定,並有延伸感,好似用氣息將聲音推向很遠的地方,引起了身體內部和周邊空氣的震動一般。

發出這個聲音的時候會感覺到鼻樑有明顯的震動,胸腔處也會有一點兒共鳴的感覺。這個練習不但能放鬆喉嚨,而且能很好地檢驗你是否做到了“兩頭積極、中間放鬆”,因為只有同時做到氣息深沉、口腔(內部)開啟、喉嚨放鬆,你才可以發出這樣有空間感的聲音。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