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學知識】《本草綱目》中有哪些內容?這些內容都是怎麼記載的?

中藥古今研究:砂仁

一、典籍摘要

1、《藥性論》:“主冷氣腹痛,止休息氣痢,勞損,消化水谷,溫暖脾胃。”

2、《開寶本草》:“治虛勞冷痢,宿食不消,赤白瀉痢,腹中虛痛,下氣。”

3、《本草備要》:“辛溫香竄。補肺益腎,和胃醒脾,快氣調中,通行結,治腹痛痞脹,噎膈嘔吐,上氣咳嗽,赤白瀉利,散咽喉口齒浮熱,化銅鐵骨鯁。”

4、《本草新編》:“砂仁,味辛、苦,氣溫,無毒。入脾、肺、膀胱,大小腸。止噦定吐,除霍亂,止噁心,安腹痛,溫脾胃,治虛勞冷瀉,消宿食,止休息痢,安胎頗良,但只可為佐使,以行滯氣,所用不可過多。用之補虛丸絕佳,能輔諸補藥,行氣血於不滯也。”

5、 《藥籠小品》:“辛溫。和脾快氣,行結滯。治痞脹,溫中醒胃。”

6、《藥性歌括四百味》:“砂仁性溫,養胃進食。止痛安胎,行氣破滯。(去殼,取仁。)”

7、《馮氏錦囊秘錄》:“辛溫香竄,補肺益腎,和胃醒脾,快氣調中,通行結滯。除霍亂噁心,卻腹痛安胎,溫脾胃下氣消食;治冷瀉赤白,及休息痢,上氣奔豚,鬼疰邪疰,轉筋吐瀉,胃氣壅滯,丹田虛寒,能溫脾胃,睏乏能醒。然未免香燥走竄,孕婦氣虛者,多服反致難產,不可不知。若肺熱咳嗽,氣虛腫滿,火熱腹痛,血熱胎動,皆宜禁用。”

8、

《本草便讀》:“啟脾胃以

寬中

,辛溫有效;逐寒凝而快氣,香燥多功;治嘔吐腹疼,結滯冷痰可解化。”

9、《藥性切用》:“辛溫香;入脾胃而快氣調中,通行結滯,止痛安胎。多服耗氣。炒研去用。”

10、《外科證治全生集》:“順氣,開鬱結,炒研安胎,產後停惡露,小腹作痛,生研六錢,滾水衝蓋,溫服立療。”

中藥古今研究:砂仁

11、《本草分經》:“辛溫香燥,和胃醒脾,快氣調中,通行結滯,消食醒酒,治痞脹,散浮熱,得檀香、豆蔻入肺,得人參、益智入脾,得黃柏、茯苓入腎,得白石脂、赤石脂入大小腸,能潤腎燥,引諸藥歸宿丹田,腎虛氣不歸元用為嚮導最為穩妥。”

12、《本草撮要》:“功專消食散滯,得白朮、條芩能安胎。”

13、《珍珠囊》:“治脾胃氣結治不散。”

14、《日華子本草》:“治一切氣,霍亂轉筋,心腹痛。”

15、《本草經疏》:“氣味辛溫而芬芳,香氣入脾,辛能潤腎,故為開脾胃之要藥,和中氣之正品,若兼腎虛,氣不歸元,非此為嚮導不濟。若咳嗽多緣肺熱,則此藥不應用矣。”

16、《本草匯言》:“溫中和氣之藥也。若上焦之氣梗逆而不下,下焦之氣抑遏而不上,中焦之氣凝聚而不舒,用砂仁治之,奏效最捷。然古方多用以安胎何也?蓋氣結則痛,氣逆則胎動不安,此藥辛香而散,溫而不烈,利而不削,和而不爭,通暢三焦,溫行六腑,暖肺醒脾,養胃養腎,舒達肝膽不順不平之氣,所以善安胎也。”

17、《玉揪藥解》:“味辛,氣香,入足太陰脾、足陽明胃經。和中調氣,行鬱消渴,降胃陰而下食,達脾陽而化谷,嘔吐與洩利皆良,咳嗽共痰飲俱妙,善療噎膈,能安胎妊,調上焦之腐酸,理下氣之穢濁,除咽喉口齒之熱,化銅鐵骨刺之鯁。”

18、《雷公炮製藥性解》:“味辛,性溫,無毒,入脾、胃、肺、大小腸、膀胱、腎七經。主虛寒瀉痢,宿食不消,腹痛心疼,咳嗽脹滿,奔豚,霍亂轉筋,祛冷逐痰,安胎止吐,下氣化酒食。炒去衣研用。”

19、《本草經解》:“氣溫,味辛澀,無毒。主虛勞冷瀉,宿食不消,赤白洩利,腹中虛痛下氣。(薑汁炒)”

二、現代研究

1、成分:主含揮發油,還含有黃酮類等。《中國藥典》規定陽春砂、綠殼砂種子團含揮發油不得少於3。0%,海南砂種子團含揮發油不得少於1。0%;含乙酸龍腦酯不得少於0。90%。

2、作用:本品有調節胃腸功能、抗炎、鎮痛、抑制血小板聚集、降糖等作用。

中藥古今研究:砂仁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