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作息安排有益身體健康

在現在競爭日日激烈的時代,要合理安排每一天的作息時間,才能有益身體的健康。《養生鏡》等著作就提出“每日調攝”的具體方法。我們要結合實際情況,從以下幾方面做起。

起居 每天早晨應按時起床,不要貪睡而起晚,要養成良好的作息習慣。以日出前後為宜,所謂“與日俱興”。清晨起來,先爭開眼,伸展四肢,然後用手拍心胸數遍,隨即坐起,穿好衣服,用手擦拭面部,使之生熱。然後開始下床活動,隨手將被翻面,讓被內濁氣消散,開啟門窗,然後疊被理床。走到屋外,作適當的運動如打拳、氣功、跑步等。此時天已破曉,旭日初出,陽氣生髮,空氣清新,活動肢骸,使周身氣血流暢,可以收到很好的健身效果。晨起之忌,起床太晚,失去了“朝吸天光”的好時機,也不必過早,於雞鳴前即起,陽氣尚末生髮。戶外鍛鍊,衣著要適當,要避免觸冒風寒、霜露,鍛鍊以周身暖和、微似有汗為宜,不宜過量而汗出太多。

勞作 日間陽氣主外,以勞作為主,《養性延命錄·教誡篇第一》所說:“從朝至暮,常有所為”。勞作以人而異:或做工,或務農,或讀書求學,或處理公務,或操持家務。上午精力最佳,一日之事,能在上午處理好儘量處理好,下午的安排可比上午略少。每天的工作要每天完成好,莫拖延推諉,也不要鬆緊不一,保持每天工作量大體相同。勞作時間,要按年齡、體質而異,一般人以8小時為宜。連續工作之間要適當的休息。用腦和用體要互相調節,用腦者要多做運動,增加活動量;用體力者要注意休息,勿過疲勞。勞作負擔不能過重,否則會損傷氣血,精力內耗,但是也要克服懶性,以免體力日益衰退。每日要有適度的體力活動為健身之原則。

晚憩 黃昏之後,人體陽氣入內,不宜再過多辛勞。晚間以休息與娛樂為主,或與家人座談家常。或聽音樂、或閱覽書刊等,解除一天工作之疲勞,放鬆身心,為睡眠做好準備。如因需要,晚間學習或做工作,時間不宜太久,一般不超過22時。若夜半不休,必然影響陰陽消長的生理節律,難以入眠休息,次日精神不振,長久如此,就會損害健康。晚間鍛鍊,以散步尤為適宜。清代詩人龔自珍說:“春夜傷心坐畫屏,不如放眼入青冥”。意思是說:如果遇到不順心的事憂亂情緒,獨自鬱悶傷心,不如到室外去走走,放眼星空,寬暢胸懷,安定心神。

飲食 飲食為養生之要務。飲食一般人以一日早、中、晚三餐為宜。俗話說:“早飯吃好,午飯吃飽,晚飯吃少。”體弱而脾胃運化不健者,可適當增加餐次,減每次餐量。《飲膳正要》說:“晚餐不可多食”。民諺有“晚飯少一口,活到九十九”。因為晚上睡覺,活動量降低至最小值,如攝入過多食物,就會過剩,它就能夠轉化成脂肪儲存起來,日久天長,人就會發胖,增加心臟負擔;同時,晚餐過飽,還會增加胃腸負擔,出現腹脹,消化不良,影響睡眠。所以《修齡要旨·起居調攝》說:“飽餘勿便臥”。

生活不但要有張弛、動靜的節律,還必須保持規律,堅持按照常規施行。所以,生活作息要合理安排,有益自己的身體健康。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