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齊短板 科學補硒

作者:舒 雲

硒是人體不可缺少的一種微量元素,在抗癌、延緩衰老、增強人體免疫力等方面具有較大潛能。我國是整體缺硒國家,全國70%左右的土壤缺硒或貧硒,由此帶來的結果是相當一部分國人日常硒元素攝入不足。從富硒大米、富硒地瓜,到富硒西瓜、富硒茶……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消費水平的提高以及養生保健理念的深入人心,各式各樣的富硒產品開始“飛”入尋常百姓家。

不過,硒雖重要,卻是把“雙刃劍”,並非補得越多越好。有關研究表明,適量的硒攝入有益健康,而攝入過量的硒則會產生相當的毒副作用,產生毛髮脫落、指甲褪色等後果。根據中國營養學會制定的《中國居民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入量速查手冊》,我國成人每日硒的推薦攝入量為60微克,可耐受最高攝入量為400微克/天,食用安全範圍相對較窄。

科學補硒,既需要結合自身實際情況合理掌握補硒強度,也需要補齊富硒產品相關標準。

迎合消費者對高品質生活的追求,如今不管是線上還是線下,城市還是鄉村,形形色色的富硒產品越來越多。富硒雞蛋、富硒豬肉、富硒保健品、富硒養生杯……似乎只要與“硒”字沾了邊,就都可以進階成“高大上”的功能性富硒產品,吃了用了就能健康無憂。

事實上,因為相關國家標準及監管的缺失,這些打著富硒旗號的產品有相當一部分並未明確標註硒含量、含硒類別等資訊,它們中究竟有多少是名副其實的富硒產品,又有多少符合生產規範,普通消費者往往很難弄清楚。更有甚者,在利益的驅使下,把部分非富硒產品也標註成了富硒產品,甚至一些非富硒地區的農產品及其加工品也都穿上了富硒的“外衣”。市場上富硒產品魚龍混雜的結果,不僅容易造成消費者補硒不足或補硒過量,長此以往也必將影響富硒產業的可持續發展。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標準是經濟活動和社會發展的技術支撐,是國家基礎性制度的重要方面。我們期待業界和有關部門共同努力,儘快完成各類富硒產品的標準制定,形成硒產業“國標”。唯有如此,才能讓富硒產業健康發展,才能幫助人們實現科學補硒,從而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需要。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