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來告訴你什麼是躁鬱症

我來告訴你什麼是躁鬱症

躁鬱症,醫學上稱為雙向障礙或雙向情感障礙,英文名稱bipolardisorder,簡稱BP(電影《一念無明》中阿東應聘時也曾提過)。醫學上常常把心理上的疾病命名為某某障礙,比如雙重人格被稱為分離性身份識別障礙、討好型人格被稱為迎合型人格障礙、強迫症屬於焦慮障礙等等,倒不如我們日常叫的名字容易理解和記住。躁鬱症顧名思義分為躁狂和抑鬱兩種症狀,如果說正常人的情緒維持在一個水平線,那麼躁狂就是高出這個水平線的峰值,抑鬱則是低於這個水平線的低谷。如果再加上時間這個變數進行動態分析,一般常說躁鬱症人群分為的三種階段也就較好理解了。

我來告訴你什麼是躁鬱症

如圖所示,患者在躁狂期時,情緒量化值為第一階段,抑鬱期則為第二階段,第三階段為躁狂和抑鬱交替出現。根據我自身的實際情況和所瞭解到的其他患者情況,各階段出現的時長基本如橫座標時間的寬度相似。以“一年”為週期來看的話,往往大部分時間處於抑鬱期長達半年以上,躁狂期在2-3個月左右,還有幾個月可能為正常期,也可能會交替出現。這裡有兩點要說明,首先我將患有躁鬱症的人群稱之為患者,並非貶義詞,患者的釋義除了“患有疾病”還有

忍受或經受痛苦

的人,而我們即是後者,在痛苦中修煉成長的人。其次,我說的一年為週期的病情分佈只是以自身經歷和所瞭解到的大多數情況為例,並不能代表全部情況,有患者與之不同也很正常。

我來告訴你什麼是躁鬱症

躁狂期又分為輕躁狂和重度躁狂,網上會有很多特點描述,諸如情感高漲、思維奔放、活動增多等等。兩者的區別也往往是呈現在程度的不同,或是重度時人會出現一些極端行為和幻覺等。無論讀者之前有無瞭解,我僅從自己的角度來跟大家講一下我的感受,可能與大多數描述類似但卻更加真實。躁狂時的最直接最容易發現的一個變化就是

話多。

沒錯,其實說了這麼多我覺得最容易辨別和意識到的表現就是這兩個字。這不僅與抑鬱時甚至出現的“失語”(抑鬱期還會提到)形成鮮明對比,就算比正常狀態也會有明顯增多。話多,也不一定代表思維渙散、跳脫,對於某一個話題,也可以十分有針對性的滔滔不絕。這一點我的感受與網上的說法有所不同,一般觀點認為躁狂時思維比較有跳躍性,往往說著一件事會突然跳到別的事,注意力不集中等。而實際感受卻不同與此,可以集中精力做或者談論某一件事,並且可以想到更多的可能,比平時更寬泛或者深入的點。這也是我認為我們可以掌握或者利用這種狀態的一個重要理由。雖然上訴只提到話多這一特徵,其實還伴隨著語速和思維加快的表現。另一個顯著特徵是精力旺盛,這個我沒有異議,的確躁狂期睡眠明顯減少,常常覺得自己有做不完的事。這時也可以根據所需(或許“所能”更為恰當)睡眠時長來判斷自己的躁狂程度,嚴重時可以做到一天只睡1、2個小時,甚至不睡覺。同時伴隨而來的,也會有自我感覺良好(常常會覺得自己所做是多麼了不起的事),以及性慾亢進(這個涉及敏感問題,但不管你承不承認,相信或多或少都會有一些)。

我來告訴你什麼是躁鬱症

抑鬱期顯著的特徵就是自責與自我否定,自殺的想法開始急劇提升。想起過去的一件小事便開始責怪自己的不是,愧疚的種子可能因此蔓延,又或者就此開出要命的曼陀羅,有了死亡的契機。其實你已經做的很好了,在別人眼中我們也許已經足夠好了,然而抑鬱期的我們能想到的就是自己一無是處,什麼也做不好,什麼也做不到,彷彿只有死亡這唯一的出路。也許有人會說,“那就不去想好了”、“人怎麼還會這樣?”等等,這些話說起來容易,沒有設身處地的感同身受,說著一切安慰的話都是在傷害對方。在那個時期裡,是隻要一用腦子就只會想到死的狀態,對任何事都很難真正提起興趣,不動腦子就只能渾渾噩噩地混吃等死。痛苦只有經歷過才能體會到其中滋味。突然明白為什麼看到一位患者在聽到醫生說的“辛苦你了,在黑暗裡撐了那麼久”會淚流滿面。那段黑暗中,我們關起了與人接觸的大門,自己獨自前行。情況好時我們還可以應對別人的問題,情況不好時還要面臨失語的窘迫。失語,我將那種狀態這樣命名,與神經中樞病損導致的失語症真的很相似,大腦中完全失去了任何文字表達的能力,與躁狂時形成鮮明對比。與人交流往往陷入沉默的尷尬,並開始有意思迴避與人接觸。

第三種交替出現的時期,正是我現在正在經歷的狀態,可能今天躁狂明天就會變得抑鬱,可能上午躁狂下午就開始了抑鬱。但情況都沒有那麼糟糕,我相信這是將其變成可控的開始。在後面的發文中,我會分享自己的親身經歷,透過對比相信諸位更能體會到這種可控的可能性。今天就說到這裡,發文的同時還要兼顧學業,當然還是希望大家包括我自己能夠有所收穫繼續支援,繼續修煉之旅!

我來告訴你什麼是躁鬱症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