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認知科學飲食好處,竭誠培育科學飲食習慣

深度認知科學飲食好處,竭誠培育科學飲食習慣

吃飯,實在是人生頭等大事。

吃飯,也實在是需要科學對待的要事。

什麼時候吃,吃什麼,怎麼吃,吃多少,哪些宜多吃,哪些宜少吃,以及吃飯的正確態度、正確姿勢與正確程式,都是需要認真對待的事情。

如何吃出可口的美味?如何吃出良好的健康?

如何吃出旺盛的精力?如何吃出姣好的容顏?

吃飯裡有食補的好方法,有養生的真功夫,這些都需要我們躬身樂行,實踐印證。

由於各種各樣的原因,當代社會相當多的人,已經喪失了好好吃飯的品質,喪失了專注吃飯的能力,已經把吃飯視為不得不做的任務。

渴望文字能引導更多的人,深度認知科學飲食,學會科學飲食,竭誠培養科學飲食的習慣,更為健康蓬勃快樂富足的生活。

深度認知科學飲食好處,竭誠培育科學飲食習慣

一、常見的飲食惡習有哪些?

1。 不按時按點吃飯,吃飯時間不規律。

2。 吃飯飽一頓,餓一頓,飲食不均衡。

3。 不餓就吃,不餓常吃,不餓慣吃,隨意吃飯,壓力吃飯,慣性吃東西,嘴裡不吃點什麼東西,就覺得不舒服,不安寧。

4。 餓了不吃,或是忙得無暇去吃,或是懶得不願去吃,直到餓得受不了,才胡亂弄點東西,聊以充飢。

5。 吃飯時話多如蚊,絮絮叨叨,邊嚼食物邊說話,吃相極其不雅。

6。 吃飯時心不在焉,刷手機,打遊戲,看影片,想鬧心事。

7。 飲食有偏好,總缺鈣、缺維生素、缺膳食纖維。

8。 飲食高鹽、高糖、多油、調料重,抗拒清淡飲食。

9。 吃完飯就睡,或躺下玩手機。

10。 很少做飯,總是叫外賣,總是在外面吃,家裡沒有煙火氣。

11。 不知道吃啥,心血來潮猛吃猛喝幾天,心血退潮一連將就數天。

12。 成天少喝水,甚至不喝水,愛喝冰鎮飲料,碳酸飲料。

這些毛病,一次兩次不打緊,時間長了,一旦養成壞習慣,就會如影隨形,嚴重侵蝕健康。

這些壞習慣,不能馬上被改變,只能逐步被替代!

事實上,沒有人能將哪個壞習慣給改掉了,他只是養成了一個好習慣,把壞習慣給替代掉了。如同走順暢了快捷便利的新路,緩慢耗能的老路就自然廢棄了。

誰不喜歡更好的呢,大腦也是!

要改壞習慣的唯一辦法是,培養好習慣,替代壞習慣。

深度認知科學飲食好處,竭誠培育科學飲食習慣

二、什麼是科學飲食?

科學飲食,也叫合理飲食,就是依據人體的生物節律與營養需求,科學安排每日飲食的時間、食量、食材種類和飲食方法,讓飲食更健康更合理,更享受更幸福。

科學飲食的核心要求,包括七個要點:

一是在每日用餐次數上,主張一日三餐;

二是在每日用餐時間上,主張用餐間要相對固定,到時間點就吃飯;

三是在每日用餐食材上,主張乾淨有機無公害,葷素搭配,營養素齊全;

四是在每日用餐食量上,主張早吃好,午吃飽,晚吃少;

五是在每日用餐態度上,主張專注、正念、覺知,消除心不在焉;

六是在每日飲水安排上,主張多喝水;

七是在每日飲食禁忌上,主張少吃鹽,少吃糖,不抽菸,少喝酒,少吃油炸、醃製食品,不吃過夜食品,不吃垃圾食品,少喝冰鎮飲料,少喝碳酸飲料。

一言以蔽之,科學飲食就是運用科學的營養、飲食知識,加上正念、覺知的飲食態度,健康規律的吃飯,享受每一口食物,吃好每一頓飯。

深度認知科學飲食好處,竭誠培育科學飲食習慣

三、什麼是人體必需的七大營養元素?

人體所需的營養素不下百種,其中一些可由自身合成、製造。

人體自身無法合成、製造必須從外界攝取的約有40餘種。這40種營養素可概括為七大營養素,包括蛋白質、脂肪、糖、維生素、礦物質、水、膳食纖維。

1. 蛋白質

蛋白質是一切生命的基礎,在體內不斷的合成與分解,是構成、更新、修補組織和細胞的重要成分,它合成與分解的各種酶參與物質代謝及生理功能的調控,保證機體的生長、發育、繁殖、遺傳,並供給能量。

攝取途徑:蛋、豆、奶、肉、魚,是提供蛋白質的五大主要食物。

2. 脂肪

脂肪是能量的來源之一,它協助脂溶性維生素(A、D、E、K和胡蘿蔔素)的吸收,保護和固定內臟,防止熱量消失,保持體溫。

攝取途徑:動物油、植物油(胡麻油、花生油、大豆油、橄欖油)和動物外皮(如雞皮、鴨皮、鵝皮、豬皮等)油脂,是提供脂肪的三大類主要食物。

3. 糖類

糖類是人體的主要能源物質,人體所需能量的70%以上由糖類供給,糖也是組織和細胞的重要組成成分。

攝取途徑:米、面、雜糧(五穀),是提供糖類的主要食物。

4. 水

水是人體內體液的主要成分,是維持生命所必須的,約佔體重的60%-70%,具有調節體溫、運輸物質、促進體內化學反應和潤滑的作用。

攝取途徑:水的來源,主要是我們每天所飲用的水。

5. 維生素

維生素是維持人體健康所必需的物質,需要量雖少,但由於體內不能合成或合成量不足,必須從食物中攝取。

維生素分水溶性(維生素B族、維生素C)和脂溶性(維生素A、D、E、K等)兩類,它們對人體正常生長髮育和調節生理功能至關重要。

攝取途徑:蔬菜、水果,是提供維生素的兩大類主要食物。

6. 礦物質

礦物質是骨骼、牙齒和其他組織的重要成分,能活化荷爾蒙及維持主要硣素系統,具有十分重要的生理機能調節作用。

攝取途徑:蔬菜、水果,是提供礦物質的兩大類主要食物。

7. 膳食纖維

膳食纖維是指植物中不能被消化吸收的成分,是維持健康不可缺少的營養素,它能軟化腸內物質,刺激胃壁蠕動,輔助排便,並降低血液中膽固醇及葡萄糖的吸收。

攝取途徑:蔬菜、水果,是提供膳食纖維的兩大類主要食物。

深度認知科學飲食好處,竭誠培育科學飲食習慣

四、什麼是正念飲食?

正念飲食,就是將注意力專注的、不加評判的集中在味蕾上,集中在品嚐食物的美味上,深度覺察自己的體驗,不評價,不分析,不判斷,寧靜臨在,了了分明。一旦覺知到注意力跟隨思緒跑了,就趕緊拉回來繼續品嚐美食。

正念飲食,是以覺知為基礎的,沒有覺知,就沒有正念,更談不上正念飲食。

五、什麼是飢餓感、飽足感?如何量化飢餓感、飽足感?

飢餓感,就是我們對飢餓的感知與感覺。

同樣,飽足感,就是我們對吃飽的感知與感覺。

飢餓感,可用飢餓感量尺來衡量。感覺一點都不餓打1分,感覺飢餓打5分,感覺非常餓打10分,在1-10分之間給自己對飢餓的感覺打分,在5分餓時就應進食。

科學飲食要求,人應在感覺到生理飢餓的時候才進食,也就是在感到5分飢餓的時候才進食,不可過早進食,以避免壓力進食、隨意進食,亦不可過晚進食,以避免飢餓過度(餓過時),導致消化道系統受損,影響吸收與代謝功能。

飽足感,可用飽足感量尺衡量。感覺一點都不飽(非常飢餓)打1分,感覺不飽也不餓打5分,感覺很飽很脹打10分,在1-10分之間給自己對飽足的感覺打分,在7分飽時就應停止進食。科學飲食要求,人吃飯應吃到七分飽即可。

如何平衡飢餓感與飽足感呢?五分餓就吃,七分飽就停,少食多餐!認真對待一日三餐,不隨意,不馬虎,不湊合,不敷衍。

深度認知科學飲食好處,竭誠培育科學飲食習慣

六、成人每天應喝多少水?具體什麼時候喝水較好?

科學飲食要求,人體每天應攝取水分總量約在2500毫升左右,包括白開水、茶水、湯水,以及以其他形式攝取的水分。

準備一個300毫升的專用杯子,早晨起床喝一杯水,早餐喝一杯奶或豆漿,上午工作間隙喝兩杯茶,中午用餐喝碗湯,下午休息間隙喝兩杯茶,晚餐吃幾個水果,晚上睡覺前喝一杯牛奶(加一勺蜂蜜,助眠)。

這樣,一天下來,身體所需的水分就夠了。

養成習慣後,自然而然的就喝了,不知不覺就把水分補足了。

七、成人身體每天大概需要多少熱量?

我們普通成人,一天需要約2000大卡的熱量,基本就夠了。這麼點熱量,大致相當於“4個大紅蘋果(共約1000g)+3根香蕉(共約500g)+2個手工饅頭(共約500g)”所提供的熱量。

這其中約20%的能量,供給大腦(每天耗能約400大卡),其餘能量均用於身體代謝,生髮精力。

所以,咱現代人,每天根本不用怕熱量吃不夠,只怕一不留神就吃多了,還得透過運動鍛鍊把多餘的能量燃燒掉。

可就是這麼點熱量,非洲的許多小孩每天還是吃不上,還是營養不足熱量不夠,我們實在是更應該節約飲食,避免浪費。

深度認知科學飲食好處,竭誠培育科學飲食習慣

八、什麼是科學飲食的習慣?

每日都自覺踐行飲食七要點,專注正念的飲食,就是科學飲食的習慣。

九、科學飲食有什麼好處?

1。 能夠強化吃飯的儀式感,敬畏食物,感恩吃飯過程,擺脫隨意、粗放、湊合、將就的吃飯方式。

2。 能夠有意識、有覺知的吃飯,擺脫嘴巴在吃飯、心神在亂飄的無意識狀態。

3。 能夠更精深入、更精細的品嚐食物的美味,充分享受美食。

4。 能夠全方位的滿足身體需要,避免心理偏好,消解偏食惡習。

5。 能夠讓飲食更健康、更合理,吃的好,吃的香,吃的恰到好處。

深度認知科學飲食好處,竭誠培育科學飲食習慣

十、如何養成科學飲食的習慣?

還是主動運用七步養習功!

第一步:設定身份渴求

渴求,渴求,渴求成為一個敬畏食物、好好吃飯的人!

渴求成為一個愛美食、會吃飯的人!

渴求成為一個有著良好飲食習慣的人!

民以食為天,人生上世,吃飯為大,吃飯乃人生頭等大事,但是我們卻很難做到認真對待。我們常常號稱為生存奔波,自詡為養家餬口打拼,但由於覺知缺位,卻沒有能力坐下來專注的吃一頓飯,沒有能力專注的享受艱辛勞動帶來的成果。

我們辛辛苦苦忙碌了一天,走了好長的路才好不容易坐下來吃頓飯,或費了好大的功夫才做好一頓飯,但大腦總是不讓我們靜下來安心專注的吃飯。

幾乎每次吃飯時,我們的大腦裡總是思緒亂飄,注意力總是被各種各樣千奇百怪層出不窮的念頭所牽引,所拐跑,思緒想著過去的烏煙瘴氣,想著將來的亂七八糟,徒留身體在機械的、慣性的吃飯。

等我們意識到走神的時候,飯已經差不多吃完了,或已經吃完了,幾乎想不起這頓飯具體都是什麼味道。這真是糟踐美食,暴殄天物!

絕大多數人,這一生很難身心合一、深度覺知、專注臨在的享受美食。有太多太多的人,一生累計吃過七八萬次的飯,但就是幾乎沒有專注的吃過一次飯,幾乎每一次吃飯,都是嘴巴在機械的吃,思維在胡亂的飄,注意力一直在遠方。

走神,是大腦進化的副產物,是大腦空轉的結果,思維不是飄在過去,就是飄在未來,就是不能好好的安住當下。只有刻意的練習提升覺知力,只有養成科學飲食、正念飲食的習慣,才能在安住當下好好的享受美食。

只有深深的渴望,才能穩穩的追求,才能不懈的練習,才能不斷的提升。

深度認知科學飲食好處,竭誠培育科學飲食習慣

第二步:設定慣常行為

1. 吃飯時間標準化,常態化

早餐時間定在7:00——8:00,午餐時間定在12:00——13:00,晚餐時間定在18:30——19:30,過時則可不食,以強化身體記憶。

當然,不同地區的人,可根據當地時令安排,保持規律就好。

2. 食譜相對標準化,常態化

可制定家庭食譜,如同學生的課程表一樣,列明一週七天內,每一天的每一頓飯吃什麼,形成家庭獨特的美食食譜,壓在餐桌下面,儲存在手機上。

這樣照單吃飯,頓頓不重樣,一週一迴圈,一則可節約時間,不用耗神思考每天吃什麼;二則節約食材,不隨意買菜,按食譜採購,勤買菜,早買菜,買鮮菜,種類多,菜量少,不浪費;三則可吃的豐富,不將究,不湊合;四則可系統化的提升烹飪水平,讓家人吃的更好。

每季度初更新升級一次家庭食譜,保持食譜常新、常換、吃不膩。

關於菜譜食材的種類,要保持營養素齊全。

至少一週內,要吃遍紅、黃、綠、白、黑五種顏色的蔬菜,要吃便魚、肉、蛋、豆、奶五種品類的食物。細化到每頓飯上,要保持頓頓有綠蔬,低碳少脂高纖高蛋白。

總體上,保持清淡飲食,少吃油炸醃製食品,少吃食鹽,少吃高熱量食品。

具體到每天的三餐的食材配置上,則應予以區別對待。

一般來說,早餐是吃給大腦的,要吃的豐富吃的好,穀物、蔬菜、豆漿(牛奶)、肉都得有,以充分提供大腦所需的能量。午餐是吃給身體的,要吃的足量吃的飽,以主食為主,蔬菜多多益善,好湯必不可少。晚餐儘可能少吃,吃點蔬菜水果最好,保持腹中不空、無飢餓感就可以了,再多吃就是吃給疾病了。

深度認知科學飲食好處,竭誠培育科學飲食習慣

3. 餐前舉行進食儀式

設計個人化、個性化的進餐儀式,以表達對食物的敬畏與感恩,把思維與身體匯入吃飯模式,如做一組深蹲,或一組俯臥撐等等。

吃飯前必須把手洗乾淨,把餐桌整理乾淨,講究衛生的同時,強化就餐的儀式感。

4. 靜坐、祈禱、感恩

在餐桌旁坐下來後,靜默,祈禱、感恩,感恩上蒼賜予的美食,感恩家人烹飪的美食,感恩能夠與家人一起吃飯、共享美食。同時,可讓心靜下來,讓思緒靜下來,讓吃飯有神聖感。

5. 觀摩欣賞食物色香味

用心觀摩欣賞食物的顏色、形狀,聞食物的香味,激發胃口,開啟食慾。

6.先喝湯,啟用味蕾

吃主食前,先喝幾口湯,細細品嚐湯的味道,充分調動啟用味蕾。

7. 正式進食,細嚼慢嚥,保持專注

拿穩筷子,正式進食,少夾少塞,一口一口的吃,細嚼慢嚥,專注品嚐,注意力集中在味蕾上,凝神享受食物的美味,一口吃完,口腔吞嚥乾淨後,再吃下一口。

進食時不說話,或儘量少說話,保持良好的吃相,切忌狼吞虎嚥,胡吃海塞,粗放潦草,呼哧吸溜,旁若無人。

深度認知科學飲食好處,竭誠培育科學飲食習慣

8. 主食後再喝湯,以助於消化

主食後喝湯很重要,一則可避免主食吃的太多,二則有助於食物消化,三則補充營養素,好湯大補,湯中有豐富的營養素。

9. 體味飽足感,停食

總體感到味蕾有飽足感、胃部有飽足感、身體有飽足感時,也就是有七分飽時,即停止進食,放下碗筷,切忌吃的太飽。

飽足感因人而異,得自己感覺。總體上對成人來講,早餐吃一拳頭主食、兩拳頭蔬菜、一杯牛奶或豆漿、一個雞蛋、一巴掌肉,就可以了。午餐吃兩拳頭主食、三拳頭蔬菜、一碗湯就可以了。晚餐吃一拳頭蔬菜、一盤水果就可以了。

10. 靜坐、回味、感恩

停食後,靜坐十多秒到幾十秒,回味食物的美味,再次感恩。

11. 清潔口腔

漱口,清潔口腔,起身離開餐桌。

12. 小走,或站牆子,以助消化

飯後走五到十分鐘,或靠牆筆直的站五到十分鐘,切忌直接躺沙發或躺床。

深度認知科學飲食好處,竭誠培育科學飲食習慣

第三步:設定觸發方式

很多人,總是不自覺的把食物本身當作觸發方式,一看見食物就不由自主的想吃,就直接抓吃、咬吃、站著吃、邊走邊吃,這是很不好的習慣,是無意識下意識的飲食習慣,也很不利於消化道的健康。

良好的觸發方式,就是你的進食儀式,儀式做完後,開啟吃飯過程。

因此,設計好你喜歡的進餐儀式,是很重要很關鍵的環節,也是很有意思很有樂趣的事,你可以喝一杯水、做一組深蹲、做一組俯臥撐、背一首古詩,等等等等。

進餐儀式要簡單易行,令人感覺良好,養成習慣,收益頗多。

第四步:設定節點目標

什麼時間吃,吃什麼,都相對容易做到,無需設目標。

吃飯的目標設定,主要包括控制飲食要少吃、專注飲食不走神兩個方面。

控制飲食少吃目標,主要是晚餐要少吃,少吃3天算一個節點,少吃5天算一個節點,少吃10天算一個節點,少吃30天算一個節點,少吃50天算一個節點。連續少吃50天,你的腸胃基本上就習慣了,晚餐吃多了,反而不舒服,你也就不願意多吃了。

控制飲食不走神,相對就更難些,先設定1頓飯中的覺知次數,看看吃每頓飯的全過程中,你能覺知幾次,覺知次數越多越好,3次是個節點,5次是個節點,10次是個節點,慢慢練習,逐步提升。透過練習,能做到1頓飯全程有覺知、少走神或不走神,就厲害了,一天3頓飯都全程覺知、少走神或不走神,就更厲害了,一連數天數週頓頓吃飯都全程覺知,就是大牛了,就到了“悟道前挑水、吃飯,悟道後挑水、吃飯”的覺知境界了。

深度認知科學飲食好處,竭誠培育科學飲食習慣

第五步:專注專注,專注練習

專注練習觸發方式,專注練習進餐儀式,專注練習吃飯的慣常行為,付出足夠多的時間與努力,練習足夠多的次數。

忘了,再練,又忘了,又再練,就是不放棄,就是不間斷,就是不斷的同大腦的懶惰作鬥爭,同潛意識的抗拒做鬥爭,直至大腦接受,直至潛意識接納。

要相信,你能練成飯前便後洗手的習慣,就一定能練成科學飲食的習慣!

別看人人都會吃飯、都會說話,可吃飯與說話的功夫,真有天壤之別、雲泥之差。沒有誰的吃飯與說話功夫,是天生的,都是一次又一次一天又一天練出來的。

不誠意練習,不用心練習,一生連飯都吃不香,就太虧了,真是枉走人間這一遭。你甘心枉走人間這一遭麼?!

第六步:及時反饋,改善改進

在一次一次的練習中,對照設定的家庭食譜、進餐儀式、觸發方式、慣常行為,及時反饋,及時改進。

第七步:及時獎勵,正向迴圈

關於這一步,說的實在太多了,不再囉嗦,及時、慷慨獎勵便是了!

深度認知科學飲食好處,竭誠培育科學飲食習慣

十一、養成科學飲食習慣的指徵是什麼?

1。 敬畏食物,頓頓感恩。

2。 每天正念飲食,專注吃飯,寧靜愉悅的享受吃飯過程。

3。 不厭食,不挑食,吃啥都香,吃嘛嘛香。

4。 飲食節制,晚餐少吃才舒服,吃多不舒服。

5。 看到他人不好好吃飯,不由自主的憐憫與慈悲。

深度認知科學飲食好處,竭誠培育科學飲食習慣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