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筆記:黃帝內經·四氣調神大論篇

四氣調神大論篇主要講四季與天地陰陽之道,為宇宙萬物生長之本源,應順環境變化而得成長之道,不可反逆,反逆必生亂,損傷命之本,災病立生。

農曆正月、二月、三月為春季,以“立春”之日始,後至“夏至”之前謂“春三月”。此時節天氣下降,地氣上升,萬物因之而榮盛。人居此時節,應晚睡早起,縮短睡眠時間,散步於庭院,全身放鬆步履緩慢自然深呼吸,無慾以養情志。春屬木肝應之,肝氣春季當旺,若受傷夏季必易受寒之病。

夏至以後到立秋前三月為夏季,天地之氣相交正旺,萬物生長結實茂盛,人在此節今,應晚睡早起,日間多熱,應不懼煩躁,心情開郎清新,不因多汗而煩惱。夏屬火應於心,若此節發怒煩躁,心臟受損,則秋季來時生咳病往來寒熱,導致秋季無法存夠充足營養,免疫系統必弱,到了冬天必生重病。

立秋到冬至之間三個月為秋季,天氣肅殺,地氣漸收,人應早睡早起,保持情志安靜,緩和外在秋日的肅殺之氣。秋主金應於肺,應無事不奔走,少言寡語,使肺氣清和,秋之殺氣不入肺。如若肺氣受損到冬天必生下痢,飲食到胃即下洩,營養無法吸收完全。

冬至到立春間三個月為冬季。此為天寒地凍之時,陽氣潛藏地下深處,應早睡晚起,精神也應地下陽氣般藏志隱匿不出,不過度運動流汗傷身,汗不出面板。冬主水應於腎,如若陽氣過度外洩,必傷腎,春季來臨必生痿病、骨病或四肢麻木冰冷不仁,新陳代謝減弱。

天地間節令正常則氣清神明,萬物安養無災。如果節令失調失序,則病邪必橫行無忌,趁虛而入。如若違逆春季養生之道,則全身輸送營養及宣洩管道不通,肝臟堆積廢物無法排出,肝內而生病變。

違逆夏季養生之道,則使皮表陽塞,汗液無法正常排出,心臟因動產生之熱能無法宣洩而出,以致傷及心臟。

違逆秋季養生之道,則脾臟無法孕藏足夠之津液來潤澤肺藏,致令肺中熱煉煩滿。

違逆冬季養生之道,則令腎精不藏,腎陽不升反下沉,無法固精保元,體力流失,骨骼鬆弛無力。

春夏二季養足陽氣(吸收足夠營養加強免疫系統之功能),於秋冬來養髒內應收存之營養為根本之法。

陰陽四季之變化,也就是萬物消長始終之理,為生死之大道,違反則災變立生,順從則疾病不生。

不治天下已亂之時,求治於未亂之時。凡病已生成,再給予藥治,天下大亂方思其治,就如同口喝而掘井取水,打扙時才去鑄兵器,時已晚矣。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