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陽上亢鎮肝息風的治療原則為什麼不會好?理論上可能存在漏洞

肝陽上亢的治療原則是鎮肝熄風,但在實際臨床中,這個原則並不好用,包括張錫純的鎮肝熄風湯,使用場景很狹窄,那麼仲景的理論中怎麼就沒有這個鎮肝息風的概念呢?

整個厥陰篇的內容,和鎮肝息風也沒有任何關聯性啊。

先來看看張錫純的鎮肝熄風湯:

懷牛膝、生赭石、生龍骨、生牡蠣、生龜板、生杭芍、玄參、天冬、川楝子、生麥芽、茵陳、甘草

肝陽上亢鎮肝息風的治療原則為什麼不會好?理論上可能存在漏洞

生赭石,重墜的意思所謂的鎮肝,龍骨牡蠣龜板潛陽入陰,其他的是滋陰,茵陳去溼。想法很好,但效果不好。說明想錯了。

再看仲景的厥陰篇方劑,烏梅丸,當歸四逆加人參附子湯 人參附子湯 麻黃升麻湯 柏葉湯 白頭翁湯,乾薑半夏散 烏頭桂枝湯 當歸生薑羊肉湯等等。在桂林本厥陰篇中包含有消渴的方子。

這些方子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處理腸胃道,氣血,水,並且補陽的藥多一點。

是不是很奇怪,竟然沒有肝陽上亢的法則和方藥。也完全沒有鎮肝息風的概念。

那是不是古人就沒有肝陽上亢的症狀呢,這不至於。張錫純時代的民國時期,人的物質水平和以前傳統中國的飲食習慣並無太大變化。

以仲景的資質,不可能看不到這個症狀,以雜病篇肝病的治療法則是:見肝之病知肝傳脾。治療的是脾胃系統。

再和厥陰篇的方劑聯絡起來就很明瞭了,仲景的處理方案就是處理腸胃道和疏通三焦少陽系統,包括虐病篇的鱉甲煎丸,其原理也是這樣的。

這就牽涉到一個目前發病率很高的中風的治療原則。

肝陽上亢鎮肝息風的治療原則為什麼不會好?理論上可能存在漏洞

說明以肝陽上亢,陰虛生風來論治中風是錯誤的。

我自身的身體反應也證明上面的懷疑是對的。

後世醫家在這個問題上走偏了,中風不好恢復的原因應該在這裡。

肝臟冷!這是一個很重要的訊號。肝怕熱,總是去清熱,但,肝為嬌髒,暖肝是不可能的。導致治療方案的總體思路出現錯誤。你怎樣讓肝臟從冷的狀態變暖,需要遵循的是隔髒治法。

為什麼會肝陽上亢?血液裡面的死水過多,陽不入陰導致!為什麼鎮肝熄風湯使用範圍很窄,你如果血液裡的死水代謝不掉,這個鎮肝息風的辦法是無法解決這個死水的。

肝陽上亢鎮肝息風的治療原則為什麼不會好?理論上可能存在漏洞

確認肝臟冷,直到我自己身體出現了這個反應,才算完全確認,我自己一直在處理腸胃道,到今天腸胃道已經逐步在恢復了,上午的時候,腋下開始變得溼冷,這種感覺已持續一天,就是腋下位置一直冒冷氣,包括腋下對應後背位置。就是那種溼溼冷冷的感覺,連綿不斷。和其他臟器出來的寒氣明顯不同,這種是帶有明顯的水氣的感覺。

說明啥問題,為啥處理腸道會出現這個反應。再看看仲景厥陰篇的方劑是不是就十分明白了。仲景的厥陰篇方劑基本上都是處理腸胃道,疏通氣血,三焦,水氣。這是不是就解開了厥陰用藥的謎底?

按現代醫學發現,肝臟的血液四分之三來自於腸道的毛細血管的供應,腸道環境直接決定了肝臟的寒熱。那仲景不去考慮鎮肝息風,而是直接處理肝臟血液的來源,當肝血的代謝正常的時候,新的血液代替掉死水,則肝臟氣血恢復,其 無論寒熱,都會外散。

肝陽上亢鎮肝息風的治療原則為什麼不會好?理論上可能存在漏洞

而導致肝熱或者肝寒的原因,都和腸道里面毛細血管吸收的營養來源直接關聯。如果大便乾結,勢必腸道熱邪重,肝血的來源也帶有這些邪熱,而如果大便糖稀,毛細血管吸收的營養勢必帶有寒氣,則肝寒。

而氣血運轉需要三焦暢通,三焦暢通反過來影響腸道環境。所以,仲景的治療原則是,疏通三焦和腸道。

這樣的話,再看仲景厥陰篇的方劑是不是就很好理解?

而中風的患者,無疑是氣血不足導致,無論是外風還是內風,這些只是發病的誘因,之所以中風後很容易發生後遺症,原因也在這裡,因為氣血虧損過多,並不足以支援身體全部功能。所以,中風後遺症一般生命存續期就比較短,原因也在這裡。

肝陽上亢鎮肝息風的治療原則為什麼不會好?理論上可能存在漏洞

那麼,治療的話,是不是就應該從根本上改變腸道環境,使身體吸收轉化氣血的能力增強疏通少陽,使身體氣血周流加強,那麼,是不是隻有這樣才是解決中風的根本方案?

對於肝臟來說,表現出來的無論是寒 還是熱,這些都是邪氣,影響的都是氣血迴圈,那麼肝臟就會正氣不足,導致的最終結果還是寒。

所以,肝陽上亢在治療原則上,應該是從根源上提出治療方案,而不是鎮肝息風。遵循仲景的見肝之病知肝傳脾的原則,按照厥陰篇的條文和原理,處理腸胃道,疏通三焦網膜是解決肝陽上亢的王者之道。

肝陽上亢鎮肝息風的治療原則為什麼不會好?理論上可能存在漏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