沖泡白茶時如何注水,多半人會陷入3個誤區,經驗之談,值得看看

沖泡白茶時如何注水,多半人會陷入3個誤區,經驗之談,值得看看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於頭條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村姑陳

《1》

陰天是適合獨處的時候。

它遮蔽了陽光,少了將一切暴露於明朗陽光下的徹底。

頭頂一層層的雲,薄厚那麼恰好。

再厚一層便會“黑雲壓城城欲摧”,薄一層就會讓太陽肆虐地照耀大地。

空氣中流動著蠢蠢欲動的冷空氣,手邊一杯熱茶。

冒出絲絲熱氣,將暖意緩緩暈染開,織成網,化作橋,讓思緒肆無忌憚地天馬行空。

沖泡白茶時如何注水,多半人會陷入3個誤區,經驗之談,值得看看

陰天的慵懶,讓日子都變得慢了,無意間聯想到前幾天刷到的短影片。

影片中的茶藝師在沖泡白茶,便是這般的輕緩、慢注。

溫柔優雅的動作固然賞心悅目,但是,還是有不少錯誤之處。

比如,定點注水。

比如,注水時動作輕緩,怕燙壞了茶葉。

比如,注水速度慢慢悠悠。

這些都不是日常提倡的正確沖泡方式,至於原由,馬上奉上。

沖泡白茶時如何注水,多半人會陷入3個誤區,經驗之談,值得看看

《2》

定點注水 VS 環壁注水。

定點注水,操作難度更低。

它指的就是,選定一個方位,將沸水注入蓋碗,整個過程不需要變換方位。

但是,簡單的背後,卻大大影響著茶湯的滋味濃淡。

定點注水,無法保證所有的茶葉都能夠被浸潤,沒有受到沸水刺激的茶葉,釋放物質。

沖泡白茶時如何注水,多半人會陷入3個誤區,經驗之談,值得看看

像影片中的白茶餅,隨著沸水浮於水面。

只有接觸沸水的那面,在釋放物質,而茶餅的另一面,還是乾燥的狀態。

滋味物質的釋放大約只有一半,自然而然的,茶湯滋味寡淡。

浸潤一半的茶餅,還有一個不好,就是物質釋放不均勻。

被沸水沖泡開的茶葉,物質析出稍快一些,與幹茶的釋放速度不一致。

最後造成茶湯滋味不佳的結果。

沖泡白茶時如何注水,多半人會陷入3個誤區,經驗之談,值得看看

環壁注水,即水壺在蓋碗上方“畫圈圈”,儘量讓每一片茶葉都被潤溼。

通常情況,使用標準蓋碗時,大約劃上三圈半,就可以完成注水。

像壽眉,芽、葉、梗齊全,整體蓬鬆的茶葉。

環壁注水,有利於讓沸水充分浸泡幹茶,讓茶香、滋味充分釋放。

沖泡幹茶,都建議從環壁注水開始,讓每一枚茶葉都沐浴在沸水中,均勻釋放滋味物質。

白茶從第一衝到最後一衝,讓沸水“雨露均霑”,養分全都被泡進茶湯。

這樣的茶湯喝下去,才能切身感受到好茶,最真實,最自然,最原汁原味的風采。

而定點注水,可以在環壁注水之後,確保幹茶都被徹底浸溼,再進行。

沖泡白茶時如何注水,多半人會陷入3個誤區,經驗之談,值得看看

《3》

輕緩注水 VS “兜頭注水”。

根據茶藝師的說法,注水時應該輕緩,那樣不至於燙壞茶葉。

只見她提起水壺,將壺嘴靠近蓋碗邊沿,緩緩注水。

讓人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不理解這樣做的意義在哪?

沸水終究都要接觸白茶,如她所說,真怕燙壞白茶,那這慢慢地“凌遲”不是更殘忍?

更何況,白茶的工藝是萎凋和烘乾。

在這期間,已經通過了溫度的考驗,沸水,怎麼會傷它分毫?

沖泡白茶時如何注水,多半人會陷入3個誤區,經驗之談,值得看看

好茶,從不怕開水燙,儘管兜頭注水,給白茶一個“痛快”。

優質的白茶,芽頭、葉背都有豐富的白毫。

這層白毫,從出生起,就在保護嫩梢、茶青。

不僅能防曬、禦寒、防水,還能防止蟲咬,是茶青忠誠的小衛士。

當成茶製作完成後,白毫依舊沒有消失,生長時積累的茶氨酸,在沖泡時,將毫無保留地釋放進茶湯。

它們是茶湯鮮爽感的主要來源。

沖泡白茶時如何注水,多半人會陷入3個誤區,經驗之談,值得看看

想要將白毫沖刷進茶湯,靠輕緩的注水可不足以做到。

經歷了寒冬臘月、風吹雨淋的白毫,當然不是想象中的脆弱。

所以,溫溫吞吞地注水,對白毫來說,就像隔靴搔癢,一點衝擊力都沒有。

輕緩注水之後,白毫還緊緊地貼在茶葉上,茶湯中卻是零零散散,如此一來,滋味單薄,香氣薄弱也就不奇怪了。

故而,兜頭注水才是對白毫“騎士”的尊重。

利用水流的衝擊力,促使白毫脫離茶葉,泡進茶湯裡。

沸水能夠讓白茶的芳香物質,徹底釋放,這樣才能感受到馥郁的香氣,鮮爽的滋味。

沖泡白茶時如何注水,多半人會陷入3個誤區,經驗之談,值得看看

《4》

“慢出水” VS 快出水。

這個影片,著實是將“慢”字摸透了,從頭慢到尾。

輕緩注水,接著緩慢注水,讓人懷疑是不是自己調了0。5倍速。

看著進度條一分一秒前進,出湯卻有條不紊,優哉遊哉地進行。

全程慢動作般的沖泡手法,讓人好生著急!

恨不得衝進螢幕,奪了她手中的蓋碗,教教她快出水,別浪費好茶了。

沖泡白茶時如何注水,多半人會陷入3個誤區,經驗之談,值得看看

蓋碗泡茶,速度是關鍵。

品茶,可以慢慢來,細細品,可出湯不能。

但凡慢上些許,都極大程度影響著茶湯的濃或淡、甜或苦。

幹茶的前幾次沖泡,自注水開始,到茶湯倒出,這過程,應該儘量把控在7-8秒之間。

如果以茶藝師的手法,讓茶湯慢慢流進公道杯,直到最後一滴茶湯瀝乾。

差不多有20秒以上的時間,別看都是以秒為單位,但得到的卻是兩份風味差距極大的茶湯。

沖泡白茶時如何注水,多半人會陷入3個誤區,經驗之談,值得看看

內質豐富的茶葉,在與沸水相遇的一刻,就在釋放滋味香氣。

讓茶湯順著蓋碗的出水口,不說“銀河落九天”,至少能“滔滔湯水向下流”。

茶葉內質經不起“慢慢來”,一旦釋放只會前仆後繼、源源不斷。

長時間的浸泡,物質釋放會失去平衡,苦澀物質含量“噌噌噌”地上漲,茶湯滋味就會又苦又澀。

“細水長流”就留給沖泡的尾聲吧。

在白茶滋味漸漸弱了之後,再給茶葉慢慢來的時間,讓它調整狀態,整裝再出發。

延緩出湯時間,榨出剩餘的滋味。

沖泡白茶時如何注水,多半人會陷入3個誤區,經驗之談,值得看看

《5》

泡茶也有輕重緩急。

定點、輕緩、慢注,都不適合日常泡茶。

茶藝觀賞便好,喝茶,說白了,還是好喝最重要。

緩慢輕柔的動作,只能帶來感官上的享受。

茶湯並不會因此,變得醇滑柔和,只會背道而馳。

滋味過濃或過淡,僅僅為了取悅視覺,而辜負了好茶,實在是不應該。

拒絕任何“花裡胡哨”。

喝到好茶,掌握恰當的泡茶方式很重要。

更多關於泡茶的知識

環壁注水、定點注水,白茶沖泡為什麼要這麼講究?

九點鐘注水、三點鐘注水、定點注水,誰才是沖泡茶葉的主流方式

沖泡白茶,在注水量上,有必要較真嗎?

一泡好白茶的沖泡四要素:水溫、投茶量、沖泡工具、注水方式!

握碗沿,注水滿,開口大,這3個細節不注意,蓋碗還真會燙傷手掌

原創不易,如果您覺得這篇文章對您有幫助,請幫忙點個贊。

關注【小陳茶事】,瞭解更多白茶,巖茶的知識!

小陳茶事村姑陳,專欄寫手,茶行業原創新媒體“小陳茶事”主筆,已出版白茶專著《白茶品鑑手記》,2016年-2020年已經累計撰寫超過4000多篇原創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