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渣、鍋貼、苦腸……這裡有青島美食的獨家記憶

脂渣、鍋貼、苦腸……這裡有青島美食的獨家記憶

原題:市集開“土宴”,美食入“非遺”

鍋貼、臭魚、脂渣、豬苦腸

每一樣都散發本地煙火氣

世界上的風景有千千萬萬,但很多時候讓人印象最深的卻是一頓飯。美食,大都是老百姓身邊的家常,但卻凝聚著一方土地最初的煙火氣,延續著一座城市的生活情結。7月3日,李滄區對第四批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專案名錄進行授牌,青島鍋貼、鄭莊脂渣等本地名吃開啟了自己的非遺之路。

本地味道走上非遺舞臺

7月3日下午5時,李滄區在樂客城舉辦“時尚文化·樂客城市集”,助力夜經濟發展。這場主打時尚的市集在7月3日、4日連開兩晚,除了有年輕人最喜歡的黑科技、潮流音樂等,還把非物質文化遺產專案請上舞臺。現場,李滄區為入選第四批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專案名錄的專案進行授牌,包括新入選專案13項,擴充套件專案2項。在傳統技藝類別中,鄭莊脂渣製作技藝、老趙家風味臭魚製作技藝、青島鍋貼製作技藝、東李老曲家豬苦腸製作技藝入選。這些青島人熟悉的名吃,正式成為非遺美食。

一下子與這麼多非遺美食零距離,現場市民紛紛拿起手機拍照。“沒想到我們常吃的鍋貼、脂渣都申請非遺了,週末帶著父母再去吃一頓。”市民王先生感嘆道。

非遺美食融入生活方式

提起青島本地美食,青島鍋貼幾乎是家喻戶曉。青島鍋貼滄口鍋貼鋪,是青島鍋貼的總店,始創於19世紀末20世紀初,是青島鍋貼的基礎和旗幟,歷經百年長盛不衰,透著一股古樸典雅,老而彌堅的形態,目前正在改造中。此外,還有四流中路店、四方分店和勝利橋快餐店。

脂渣、鍋貼、苦腸……這裡有青島美食的獨家記憶

授牌現場,青島鍋貼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青島鍋貼共分為四大系列五十多個品種。這其中有高雅的魚翅、刺參、鮑魚為主料的“三珍鍋貼”;又有適合大眾口味的“三鮮鍋貼”等。“集京魯川粵之精華、納鮮香嬌嫩之特點”的青島鍋貼宴,深受社會各界的厚愛。在青島,一份鍋貼可以是早飯,也能成為大家的中飯甚至晚飯,看似隨意,實際也是一種生活方式。

“焅出來的鄭莊脂渣!脂渣不是肉渣!脂渣不是油炸!脂渣不是油渣!”鄭莊脂渣的這句宣言,外地人可能還是不太明白,青島人卻早已心照不宣。“鄭莊脂渣創始於1993年,多年來一直秉持精心選料,嚴格按照‘瘦八肥二’的標準,經140℃低溫精煉,減少營養流失,保證肉質新鮮、口感酥脆。壓榨過程也進一步革新,更符合健康理念。”鄭莊脂渣的工作人員說,現在,青島人不止吃脂渣,還愛上了脂渣餐飲。脂渣拌圓蔥、脂渣燉鍋、脂渣大包子等深受青島人喜愛。

脂渣、鍋貼、苦腸……這裡有青島美食的獨家記憶

青島非遺美食知多少

2007年,青島市公佈了第一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記者從市文化和旅遊局非物質文化遺產處獲悉,截至目前,青島已有五批167項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專案。其中與飲食文化相關的就有不少,包括:即墨黃酒傳統釀造工藝(即墨老酒黃酒傳統釀造工藝、妙府黃酒傳統釀造工藝)、麵塑(嶗山麵塑、流亭大饅頭)、香酥雞烹飪技藝、萬和春排骨砂鍋米飯製作工藝、青島糖球製作技藝、古法榨油技藝(胡姬花古法榨油技藝)、海產品傳統制作技藝(沙子口金鉤海米加工技藝、海鮮傳統醃製技藝、石花菜涼粉加工技藝、海鮮醃製技藝)、蒸餾酒傳統釀造技藝 (寺後老燒鍋酒傳統釀製技藝、琅琊釀酒工藝)、肉食傳統制作技藝(周氏流亭豬蹄製作技藝、泊裡燒肉、城陽大面子製作技藝)、傳統麵食製作技藝(即墨麻片製作技藝、水煎包傳統手工製作技藝)、嶗山綠茶製作技藝、 膠州灣海鹽製作技藝等。

嶗山麵塑、流亭大饅頭、香酥雞、萬和春排骨砂鍋、青島糖球、沙子口金鉤海米、石花菜涼粉、周氏流亭豬蹄、泊裡燒肉、城陽大面子、即墨麻片和水煎包等都是島城市民熟悉的美食。而香酥雞,沙子口金鉤海米、周氏流亭豬蹄、萬和春排骨砂鍋、即墨老酒黃酒、妙府黃酒更是登上省級非遺名錄。

非遺美食走向海外

“近年來申請的美食類非遺專案比之前有所增加,也是看到了非遺這塊招牌對其發展的帶動。入選區級非遺後,才有機會申請市級、省級和國家級非遺,專案可以擁有更好的平臺,帶來更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李滄區文旅局工作人員說。

近年來,青島非遺美食的影響力不斷擴大。嶗山區王哥莊街道阿明饅頭店李海青被選派參加了“中國非遺美食世界行(法國)系列活動”,擔任了“世界和平公益愛心晚宴”的宴會主理,斬獲“中國非遺美食(巴黎)國際邀請賽”金獎,青島人熟悉的非遺美食走向了國際舞臺。

青島市文化和旅遊局非物質文化遺產處工作人員介紹,入選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專案名錄,將有機會獲得青島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專項資金補助。我市將鼓勵非遺代表性專案保護單位利用網路銷售平臺銷售相關產品,專案將有機會參加青島市“傳承與共享”非遺大集、參加中國非遺博覽會等。

為學技藝凌晨2時就起床

32歲的曲訓群,是東李老曲家豬苦腸的第五代傳承人。東李老曲家苦腸於1884年由老祖曲成金醃製發明秘方,1933年由曲訓群的太爺爺曲學君老先生改進秘方並進行售賣,1955年由其祖父曲知元接手並在東李村村辦企業東李腸衣廠進行加工,1997年傳承至其父親曲寶亮經營至今並創立獨立門店,2008年曲訓群作為老曲家第五代傳承人參與加工製作。

脂渣、鍋貼、苦腸……這裡有青島美食的獨家記憶

老曲家苦腸所用主材是精挑細選的優質豬小腸,經過多道工序嚴格製成。多年來,一家人誠信經營,傳承古法手工製作,積攢了良好的口碑。

“最開始接手時,真的有點扛不住。為了保證貨品新鮮,每天凌晨2時就要起來幹活,每天早上8時做完開張售賣,有時候要一直忙到下午。大約兩三年的時間,我才逐漸掌握了家傳的技藝。”曲訓群說。2015年,曲訓群為家裡的豬苦腸申請註冊了商標,也開始在網路上宣傳。他告訴記者,之所以要申請非遺,就是要把傳統手藝傳承下去。曲訓群計劃梳理相關製作工藝的書面材料,將製作方法整理成冊,同時多渠道積累資金擴大店面,開啟東李老曲家豬苦腸的知名度。

青報全媒體記者 馬曉婷

編輯|牛志鵬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