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是個“乾飯人”,吃得多卻不長肉?輔食新增不對影響寶寶發育

朋友的寶寶15個月了,每次吃稀飯、麵條之類的輔食都能吃上一大碗,喝奶也不錯。可是,一到社群體檢發現,寶寶身高到了80CM,還不錯,可是體重只有18斤,醫生說偏輕了。

寶寶是個“乾飯人”,吃得多卻不長肉?輔食新增不對影響寶寶發育

“我娃真的算是個乾飯人,吃得挺多,兩便也挺好,怎麼就是不長肉呢?”朋友挺苦惱的。我和她聊起來,發現原來是她給孩子準備輔食過程中出了一些問題,導致孩子看起來吃得挺多,但營養吸收並不好。

下面我們就來看看在給寶寶新增輔食時,爸媽們容易進入兩個誤區,讓寶寶白白當了個“乾飯人”。

誤區一:怕寶寶過敏,輔食品種過於單一

有些寶寶在剛新增含鐵米粉或是之後吃稀飯、爛麵條時,好不容易把吃的餵給寶寶了,結果沒兩天,寶寶不是拉肚子,就是身上長紅疹子。

寶寶是個“乾飯人”,吃得多卻不長肉?輔食新增不對影響寶寶發育

爸媽把寶寶帶去醫院檢查,一做過敏源檢測,發現的確存在某些食物過敏的情況,再對照著輔食一看,真是累覺不愛——本來剛開始能吃的食物就不多,再把過敏的食物一去掉,幾乎天天都是米飯、土豆和香蕉……吃的東西里面都沒肉,這讓寶寶怎麼長肉?

緩慢增添輔食品種,堅決迴避過敏食物

我家一一曾經也是一個“敏寶”,當時醫生給的建議是,他

有牛奶蛋白過敏的情況,但不一定對其他高蛋白質食物也過敏。

所以,像豬肉、雞肉、牛肉等優質動物蛋白質,可以將其做成肉泥慢慢給他吃。

寶寶是個“乾飯人”,吃得多卻不長肉?輔食新增不對影響寶寶發育

於是,在一一適應了含鐵米粉後,我每新新增一種輔食時,都用本子記錄下他吃後的反應,並且儘量延長他適應新輔食的時間(一般吃五到七天沒有過敏情況後,我再新增一種新的輔食品種)。

對於明確過敏的食物要堅決迴避,等一段時間後重新再試。像一一在最初階段吃蛋黃就出現了過敏渾身長紅疹,我遵照醫囑暫停了蛋黃的新增,過了一兩個月後重新再加上,也順利吃上了蛋黃。

寶寶是個“乾飯人”,吃得多卻不長肉?輔食新增不對影響寶寶發育

這樣給寶寶新增新輔食的頻率會很慢,但是很安全。慢慢累積後,寶寶能吃的輔食品種會越來越多,隨著他胃腸道、免疫系統不斷髮育完善,他能吃上的有營養食物會越來越多,自然不會出現營養攝入不全的情況。

誤區二:啥都打成汁、泥,寶寶吃得多還是不長肉

寶寶在告別“初級輔食”含鐵米粉,進入到進食稀飯、爛麵條階段時,家長們發現:寶寶好不容易喂進去了,可不是吃兩口不吃了,就是噁心乾嘔。

寶寶是個“乾飯人”,吃得多卻不長肉?輔食新增不對影響寶寶發育

於是,很多家長就把這些吃的繼續打成泥,甚至把水果打成汁給寶寶喝——至少這樣能讓寶寶吃一點吧。

但實際上這樣做並不好。這是因為大家重視了輔食的營養種類,卻忽視了輔食的營養密度。

寶寶是個“乾飯人”,吃得多卻不長肉?輔食新增不對影響寶寶發育

好比一個人的食量一頓可以吃兩個肉包,可你卻讓他喝三大碗肉沫粥,也許那粥裡的肉沫還不如一個肉包裡多,肚子吃得鼓鼓的該有的營養卻並不充足。

所以,咱們一定要讓胃容量有限的寶寶攝入“高密度”營養。

那麼如何區分“高密度”和“低密度”營養呢?一般來說,有這樣三個標準。

完整食物營養密度>分解的食物

舉個例子就是,完整的蘋果的營養>蘋果塊>蘋果泥>蘋果汁。

寶寶是個“乾飯人”,吃得多卻不長肉?輔食新增不對影響寶寶發育

面對已經順利吃上含鐵米粉的寶寶,就可以將肉、菜、等研磨成泥拌在米粉、稀飯、麵條裡給寶寶吃。水果則可以切成塊狀拿給寶寶吃。

固體食物營養密度>液體食物營養

最簡單的例子是:米飯>稀飯>米湯;魚肉>魚湯等。有很多婆婆媽媽們喜歡給寶寶喝湯或者做“湯泡飯”,殊不知營養物質還是在肉裡,湯裡的營養卻很少。

寶寶是個“乾飯人”,吃得多卻不長肉?輔食新增不對影響寶寶發育

寶寶貌似吃得多,但真正得到的營養並不多,所以可能出現寶寶吃得多,但不長肉的情況。我們可以逐漸將熬的稀飯、煮的麵條慢慢變稠、變幹一些,吃飯時做一些誇張的咀嚼動作,引導並教會寶寶把食物“嚼一嚼,再吞下”,讓寶寶吃上更多好吃的營養食物。

健康食物的營養密度>不健康食物

這一點很好理解,就是水果>糖果>含糖飲料。

寶寶是個“乾飯人”,吃得多卻不長肉?輔食新增不對影響寶寶發育

一般爸爸媽媽不會出現這種問題,給不健康的食物給寶寶吃。但要注意的是,因為小寶寶胃容量有限,所以他們在吃了零食後,就不太願意吃主食了,可要注意給寶寶吃零食的數量和時間,可以在吃完正餐1小時以後,再給寶寶吃少量嬰幼兒專屬的零食。

不知道你家寶寶體重是否達標,寶寶在新增輔食之初這兩個“坑”你有沒有踩過?希望讀完此文對您和你的寶寶有所幫助。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