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對知識的焦慮,並沒那麼強烈|觀羅振宇2021年《時間的朋友》跨年演講有感

你對知識的焦慮,並沒那麼強烈|觀羅振宇2021年《時間的朋友》跨年演講有感

▲羅振宇《我懂你的知識焦慮》封面

圖文排版?|文風

這是「文説」的第?181?篇原創

一、你為何期待跨年演講?

羅振宇《時間的朋友》跨年演講,從第一年舉辦開始,便被給予厚望。

因為近幾年,人們對新鮮資訊的需求非常強烈,其迫切程度到了每天睜眼、蹲馬桶、等紅綠燈,都要不自覺刷刷朋友圈、公眾號、微博、知乎和抖音,又或者是聽聽喜馬拉雅、得到等音訊。這樣短反饋會來得更猛烈、多巴胺會釋放得更頻繁。

而這個跨年演講的主題,剛好又是時下各種熱點和趨勢的整理分享。這次2020~2021年,是演講的第六場(年),地點是武漢光谷,主題是《長大以後》。

這場演講的內容跟主題很符合,旨在說長大以後面臨的挑戰(個人成長、經濟壯大以後),以及提醒觀眾留意那些現階段開始萌芽(例如政策),以後會成為趨勢的事物和行業,以更好規劃面對未來。

如果你有關注這個跨年演講但你想看而拖著沒看(卻點選收藏了文字版),那我會建議你刪掉它——畢竟已經過去了10多天,你現在不看,未來很大程度也不會看。而且,你也不應指望拾人牙慧找到演講重點。你的拖延症之所以戰勝了你的求知感,因為在某種程度上,你對知識的焦慮,其實並木有想象中那麼強烈。

坦白說,與其說那些是你對知識的焦慮,對接收新知識的渴望,倒不如說你只是對知識囤積、對知識變現,以及對如何快速賺錢感到焦慮罷了。因而,我把“知識焦慮”全稱為“我現在的知識,不足以賺取到更多的財富,因此我感到焦慮”。

去年跨年演講大會上,羅振宇就推薦了《錢從哪裡來》以及《變數2》,今年繼續推出了《香帥財富報告》以及《變數3》。看到這些書名不禁讓人疑惑,怎麼推薦的書籍大多跟金融經濟、社會政策有關?我想安安靜靜讀讀《從前慢》、《十萬個為什麼》就不可以(信不信真推薦這些反而沒人看跨年演講)?

使用者喜好,反作用到平臺。社會浮躁,人們大多愛聽一些精進、速成、大局觀、高大上的知識,這樣在認知層面上可以自我感覺良好。

你對知識的焦慮,並沒那麼強烈|觀羅振宇2021年《時間的朋友》跨年演講有感

二、如何破除知識焦慮?

很多讀者吐槽羅振宇和跨年團隊,其實duck不必。羅振宇,說到底,是一個傳媒人,一個販賣知識的商人。

吐槽誰不會?吐過就算,無益成長。如果因他搞知識,能讓更多人愛上學習,這本身就是一件好事。就像10年前的于丹,有人說她《論語》講得一塌糊塗,但也有不少人因此開始讀《論語》,開始注意到傳統書目的價值,這不挺好?

回到這個跨年演講,我們一般讀者,既不用付費,也沒人強迫你去看,那看完之後,如果有收穫,足矣(雖然很多廣告,水分也多,但忽略就好)?

舉個栗子,這場演講,有一個例子給了我啟示:

如果2060年中國實現“碳中和”,那麼,核能的裝機容量是現在的5倍,風電的裝機容量是現在的12倍,而太陽能會是現在的70倍。一個巨大的產業發展空間打開了。你信,還是不信?

如果2060年中國實現“碳中和”,那意味著我們現在看到的所有的燃油車,都將退出歷史。那麼大的汽車產業,將完全換一套產業鏈、換一套規則和玩法,重來一遍。你說這會帶來多大的機會?你信,還是不信?

如果2060年中國實現“碳中和”,那意味著中國的森林一年生長量要達到10億立方米,這比現在翻了一倍啊,森林覆蓋率要穩定在26%以上,中國的生態環境會發生一次飛躍。你信,還是不信?

如果2060年中國實現“碳中和”,那意味著整個的中國中西部地區會成為最主要的能源輸出地之一。中西部地區的價值、在中國經濟版圖上的角色,會被重新定義。你信,還是不信?

如果2060年中國實現“碳中和”,那意味著中國會擺脫對外部能源進口的依賴。那麼所謂的馬六甲困境,也就是能源運輸卡脖子的問題,將不復存在。那麼中國的國際地緣政治環境,也會迎來一個新局面。你信,還是不信?

如果2060年中國實現“碳中和”,中國的能源產業將從資源屬性切換到製造業屬性。你知道這意味著什麼?製造業啊,那是中國人的基本功,到了咱們的主場啊。憑藉製造業那個可以不斷最佳化、持續迭代、效率越來越高、成本越來越低的特性,將釋放一個多麼巨大的經濟增長空間。你就想去吧。你信,還是不信?

——羅振宇2021年時間的朋友《長大以後》原文節選

這個例子,告訴大家政策是希望未來朝著新能源、綠化方向發展,那麼大家在職業上、選購汽車上會有一個參考。

大會還講了很多概念、零零散散的,例子基本圍繞著“時間的朋友”和“長大以後”這兩個主題的字面意思出發(具體我不整理,有興趣自己去看)。

大會內容是不可能全消化的,

正確的做法是:

對哪些知識點或熱點感興趣,就對應深入學習。比如他談及經濟,我可以選擇《薛兆豐經濟學講義》、《無價》、《貧窮的本質》;他談及心理學,我可以選擇《非暴力溝通》、《自卑與超越》、《烏合之眾》。選擇書目的時候,可以先從通俗易懂再到經典書目。

這樣深入學習,少而精,總比開口閉口裝逼提提概覽然後露餡沒下文要好。

所以朋友們,明白了嗎?羅振宇們其實跟商場導購員差不多,他向你推薦的內容(產品),你不可能全部感興趣、全買或者全部用上。明白了“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這句話,你對知識的焦慮感大概也可以減輕幾分。

再說,很多人其實並木有自己想象中那麼愛知識、愛讀書,我好幾次在公眾號舉辦讀書送書活動,要求是簡單留言分享讀書故事即可,反應熱烈;後續反過來,直接報銷書籍(讀者自行選購書籍),條件是寫一篇讀後感,參與者寥寥無幾(面向物件:母校讀者協會師弟妹)。我告誡自己,這樣吃力不討好又免費的事情,以後不要再做。

寫到這裡,不要再問“如何破除知識焦慮”了。你對知識都沒焦慮,又何談破除?你口中所說的知識,其實只是日常生活中的熱點新聞、時事八卦罷了,那些算是知識嗎?如果把你放深山一年,與世隔絕,不能上網,一年後出來你會把往年所有“知識”(代指熱點新聞)過一遍嗎?不會!但你還是會讀書,會學習,這些才是知識!知識和資訊有差,搞不好我們只是對資訊焦慮罷了?!

嗐,與其焦慮而不正確吸收知識,整理資訊,倒不如放過自己,讓自己舒坦一點。

你對知識的焦慮,並沒那麼強烈|觀羅振宇2021年《時間的朋友》跨年演講有感

-關注我,帶你學設計?-

這是「文説」的第?181篇原創

文藝設計師與您分享有趣事物和創意設計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