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精特新風潮漸起,這家投資機構想成為中小企業的伯樂|投資動態

專精特新風潮漸起,這家投資機構想成為中小企業的伯樂|投資動態

圖片來源:Unsplash

2022年,資本市場的最大熱點無疑是“專精特新”概念。無論在私募股權行業還是二級市場,都掀起了不小的波瀾。實際上,專精特新小巨人被批次化打造的背景之下,是我國製造行業對“卡脖子”、“國產替代”在垂直細分領域發力的深刻印證。加之北交所的高調開閘,圍繞專精特新的話題度一度到達白熱化階段。

時代伯樂董事長蔣國雲認為,專精特新浮上水面後是對中國經濟的利好。他認為,“新材料以及高度依賴進口的電子元器件、高階裝置、專用裝置、醫療裝置等領域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據鈦媒體所觀察到的現象來看,目前,一二級市場中主流基金已著手開展專精特新概念的基金佈局。而就基金設立的意義而言,也均將目光瞄向了培育具有“專業化、精細化、特色化、新穎化”特徵的中小企業的方向。

在時代伯樂基金投資人看來,專精特新之所以在2022年火遍全網有其深刻原因:其一,在國內,人口紅利基本消失,出生率大幅下降,老齡化現象嚴重的背景下,以地產和老基建的傳統經濟增長邏輯已不再有效,資本市場亟需要新的市場增量。

其二,就全球資本市場的客觀規律而言,以高質量標的為核心資產的權益市場投資邏輯是未來發展的必由之路。據鈦媒體瞭解,就美國資本市場而言,權益類資產配置已從居民資產配置的25%上升到40%,而這個比例在國內還有巨大的增量空間。從2019年開始至今,工信部公佈了三批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名單,合計4762家,當前只有7%的企業實現上市,上市企業數量明顯嚴重不足,潛力巨大。

其三,2021年11月15日,北交所的成立讓這些“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在資本發展之路上邁進了一個嶄新的時期,終於有一個登上交易所舞臺敲鐘的機會。當大量的資本開始關注“專精特新”企業時,為企業帶來的不僅僅是更好的融資環境,也為企業帶來了認知升級和管理創新。對於“專精特新”企業而言,創業是一系列極其專業的行為,已經從業餘選手競爭走向專業選手比拼。創投機構賦能企業,幫助他們成為創業家,讓創業成功成為大機率事件,最終成為行業的“隱形冠軍”,帶動整體產業升級,從而促進整體區域經濟繁榮。

創立於2011年,時代伯樂已經走過十年。在人民幣基金行業,已有十足積累。董事長蔣國雲是私募股權行業從業二十年,可謂資歷深厚。在其任職履歷中,其於31歲加入國信證券研究所並擔任所長,此後又在民生證券擔任總裁。至今為止,先後管理並投資150多個專案,個人上市案例超過20家。

在時代伯樂的投資列表中可以看到,其對國內政策趨勢和行業發展有著敏銳的嗅覺。據蔣國雲透露,早在2015年,該機構就已在半導體及新一代資訊科技、醫療健康、新材料、高階裝備製造等解決卡脖子的領域中佈局,目前投資的專案已有13家獲得專精特新稱號,其中6家已經上市,6家在準備申報上市或正在排隊,還有1家發展勢頭良好。

剖析時代伯樂的底層核心會發現,它的核心競爭力來源於其構建了一套“募投管退”的長效機制。

自建立伊始,該機構便建立了系統化的行業研究體系並進行長期跟蹤、不斷積累行業資料庫,而在晶片領域更是有著深厚積累。在投前階段,該機構會專注於行業研究,從獨特性上來說,時代伯樂旗下的研究院更擅長以獨立、深入和前瞻性為導向錘鍊研究能力,注重對行業成長驅動的挖掘和風險因素的識別。基金內部專業人士會頻繁深入到企業一線開展調研並長期跟蹤。

比如時代伯樂投資的一家半導體領域的科創板上市公司芯海科技,就是透過對半導體產業梳理研究,發行MCU賽道的投資機會,進而挖掘到這樣一家專注於高精度ADC、高效能MCU的全訊號鏈積體電路設計的專精特新企業。

在投中階段,也有完善的篩選+風控盡調體系。在其基金內部,梳理出了“五好標準“、“十不投”等理念用以篩選專案。在投決方面,建立起來“四權分立”的決策機制,八大標準投後服務體系+三大非標投後賦能體系更是形成了對被投企業體系化的支撐能力。

在賦能團隊配置上,該基金擁有一批來自於著名頂級諮詢機構的人員成為公司員工或者合作伙伴,能夠為定增標的提供從BLM、IPD到ISC等一系列管理賦能。在全行業之中,時代伯樂所構建的賦能體系也已處於前沿,在行業內頗具競爭力。

在談到未來2-3年的投資機遇時,蔣國雲表示,更看好助力內迴圈為主的專精特新新興產業。就投資邏輯上說,時代伯樂更關注國內具備專業化生產、具有服務和協同配套的能力,和其產品和服務在產業鏈某個環節中處於優勢地位的企業,尤其是具備專業化生產、服務和協作配套的能力,其產品和服務在產業鏈某個環節中處於優勢地位的公司。

實際上,時代伯樂將本輪專精特新的投資看成是本土投資機構的又一次迭代進化。

在經濟增長“換軌”的大背景下,以往以C端消費網際網路的投資邏輯不再適用。而隨著資本向實體、向製造的趨勢下,老牌基金和新銳機構紛紛走在了同一起跑線。就底層邏輯上說,需要投資人對行業有更細緻入微的研判,對國際視野有著更高的洞察,需要投資機構有更強的賦能能力。

而在這一點上,時代伯樂無疑走在了行業前列。蔣國雲指出:“以往靠短期IPO賺錢的效應和效率在降低,投資前移已經變成行業共識。”

在這個問題上,時代伯樂給出的邏輯是向產業賦能、進一步提升機構專業屬性。就行業來看,上市公司資源一直是私募股權行業較為稀缺的資源板塊,而經過多年發展,目前時代伯樂已經和100餘家上市公司達成了長期合作,在該機構的“賦能池”中,依靠投資銀行等二度人脈關係的賦能半徑則高達500家上市公司。

透過鏈狀的資源擴充套件,時代伯樂已與代表國內企業最強音的上市企業構成了價值通道,極大的提升了一級市場專案的商業擴充套件空間。而同時,來自二級市場的產業需求也會由時代伯樂所搭建的平臺源源不斷的向一級市場傳導,也讓這家基金更加熟稔一二級市場的風格。

隨著資本市場不斷的發展,投資機構的自我迭代進化也在不斷進行之中。在蔣國雲看來,光是有視野和大局觀還遠遠不夠。他認為,如今創業創新的潮流已經從“草根”創業改變到以科學家為首的知識密集型軌道之上。諸如精準醫療、新消費、ICT等領域的高精尖專案此起彼伏,而科學家向企業家轉型的剛需真實存在。在這一點上,時代伯樂也做了較為全面的佈局。

為了彌補科學家創業的資訊和管理短板,如今,時代伯樂透過多年的產業投資,取得了和地方政府的良好合作關係。其可以第一時間獲悉各地在招商引資、產業佈局的資訊以反哺所投企業。另外,時代伯樂還可幫助地方政府成建制搬專案,為目標企業定製產業基金,極大的提高了國內產業升級效率和質量。

新的一年,對於時代伯樂即將迎來收穫之年。在專精特新的風潮襲來之時,這家投資機構再一次走在時代的前方,也為人民幣基金的未來發展提供了另一種思路。

(本文首發鈦媒體App,作者 | 苑晶)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