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寒養生有三寶

作者/王茂泓(原創)

2021年1月5日是24節氣中的第23個節氣——小寒。小寒15日的三候為:“一候雁北鄉,二候鵲始巢,三候雉始雊。”小寒是一年中最寒冷的節氣,日照時間最短,地凍天寒,萬物瑟瑟,恰似“歲暮陰陽催短景,天涯霜雪霽寒霄”的景象。

小寒在冬至之後,雖冬至開始一陽始生,地下陽氣積累而有萌動之意,但天地之間陽氣仍在斂藏,地面以上越來越冷。故小寒養生要把握陰寒在外,—陽已生的特點,注意護陽需防寒,斂陽勿太過。

1、防寒補腎,合理運動

①小寒節氣——防寒保暖

原因:

寒為陰邪,易傷陽氣,故小寒一定要注意防寒保暖。

重點:

肩頸部、腳部、腹部的保暖最重要。

提醒:

因寒主收引,為冬季的主氣,人體陽氣因天寒而內伏,陽氣斂藏得越好,腎氣就越充足。防寒不能太過,尤其電熱毯不可多用久用、空調溫度不能太高、辛辣不宜太過。

②飲食原則——溫熱補腎

總原則:

溫熱補陽以防寒;同時兼顧冬季的一般飲食原則——減甘辛增鹹苦。

推薦食物:

板栗、芝麻、核桃、杏仁、糯米、高粱米、大棗、桂圓、榛子、松子、葡萄乾等,另外適量吃些鹹味食品,如冬菇、海帶、紫菜等。畏寒明顯者可多以肉桂、花椒等熱性食物佐餐。

③生活起居——勿擾乎陽

原因:

小寒時節,陽氣斂藏,晝短夜長,應勿擾其陽。劇烈運動、大汗淋漓即耗陽散陽,小寒當靜以養陽之藏。

方式:

早睡晚起、合理安排運動。

推薦和緩運動:

瑜伽、太極拳、慢跑、踢毽、做操等,以補腎散寒,舒筋活絡,暢通氣脈。

2、紅薯、臘八粥、晃腰摩腎——小寒三寶

①第一寶:紅薯

功效:

《本草綱目拾遺》謂紅薯能“補中、和血、暖胃、肥五臟”。

紅薯肉——善補脾胃,可預防便秘及腸癌;

紅薯皮——善通氣助消化;

紅薯藤——入肝經,明目,去熱毒,可以調理結腸炎及糖尿病;

紅薯葉——搗碎外敷可治療面板瘡癤。

食用方法:

防寒紅薯宜烤著吃。

傳統中醫觀點:

小寒需斂藏精氣,固本扶元,而脾土健運是其基礎。紅薯肉黃皮紅,稟土中之火氣而生,是冬天的應季食物,尤其適合小寒時節。

②第二寶:臘八粥

功效:

補中益氣、養脾胃、和五臟、除煩止渴、益精烏髮、補腎祛寒。

配料:

甘溫食材,傳統的臘八粥以穀類為主料,再加入各種豆類及乾果熬製而成。《燕京歲時記》記載:“臘八粥者,用黃米、白米、江米、小米、菱角米、栗子、紅豇豆、棗泥等,合水煮熟,外用桃仁、杏仁、瓜子、花生、榛子、松子及紅白糖、葡萄,以作點染。”

傳統中醫觀點:

《黃帝內經》謂“五穀為養”,補養五臟精氣者非五穀莫屬,故古人稱“粥飯為世間第一補人之物”、“與腸胃相得,最為飲食之妙訣”。故為小寒之寶。

③第三寶:晃腰摩腎

功效:

調養腎氣,交通心腎,補益腎精。

方法:

晃腰時以手心按在腰眼處,放鬆身心,如風吹柳枝,隨風飄搖,從左到右,再從右到左各搖晃36次,之後輕輕拍打腎俞穴,再以心包經的勞宮穴,貼在腰部上下按摩,至有熱感為止。

傳統中醫觀點:

小寒亦補腎之時,而腰為腎之府,強腰即能補腎。

3、陰中求陽,“羽”音調神

小寒正處隆冬,陽氣潛伏,陰寒最盛。此時要順應冬之斂藏,但注意斂陽勿傷神。斂藏太過,則心神陽氣不足、君火不明,陰不遇陽則躁,導致神躁不寧,冬季抑鬱。因此,小寒養生勿忘調神,寧神定志,淡泊樂觀,勿勞神憂事,勿情緒過激外,尚應從以下方面加以調整:

①以音調神——“羽”音方法:

日常生活中多聽“羽”音,如山泉流水音或《二泉映月》、《漢宮秋月》等樂曲,或多發“吹”音。傳統中醫:五音對應五臟,“羽”音入腎,圓潤條暢,能養腎調神。

②以陽光調神:

小寒的陽光,溫暖、適宜,不熱不燥。隔窗避風,背對太陽而曬,不僅促進鈣的吸收,補腎壯骨,而且對治抑鬱症。

③以色彩或運動調神:

方法:穿著可多選橙色、紅色等暖色調服裝;適當加大運動量;艾灸關元、百會。功效:昇陽,除煩解鬱。

養生一薦

1、附桂蛋

製作方法:制附片60克,加水先煎一小時,再與肉桂50克,雞蛋5枚同煮,蛋熟後敲破殼再煮,去渣吃蛋,每日一枚。

功效:溫陽補虛散寒。

加減變化:女性畏寒者,可當歸10克,生薑50克,冬蟲夏草5根煎服,以養血益腎散寒。

2、小寒養生粥

組成:江米50克、黃米20克、粳米20克、桃仁10克、花生15克、紅豇豆15克、葡萄乾10克、枸杞10克、葵花子10克、杏仁5克、大棗7枚。

功效:健脾益氣,補養腎陰。

小寒養生有三寶

紅薯、 栗子和加泰羅尼亞 panellets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