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氣少,血壓就高!妙用張仲景名方真武湯,昇陽氣降血壓,請收藏

今天這篇文章,我和大家聊一聊

陽氣不足和高血壓的事兒

中醫上,肝陽上亢型的高血壓比較常見,高血壓頭暈證屬腎陽不足者,現實生活中其實還是有很多的。

這種腎虛型高血壓,常見於中老年人,以老年人居多。

陽氣少,血壓就高!妙用張仲景名方真武湯,昇陽氣降血壓,請收藏

中醫講啊,腎為水火之宅,是人體元氣的匯聚所在,隨著年齡增長,就會出現腎氣不足的表現。

腎陽不足的高血壓患者,常怕冷、乏力,甚至出現伴有肺水腫等陽氣虧虛症狀,

這個時候溫補腎陽,往往血壓就會穩定下來。

不過,在臨床中,中醫證候往往是虛實相雜,需要我們抽絲剝繭,順藤摸瓜,找到最終的病因,對症用方,才能取得滿意的臨床效果。

我就遇到過這樣一個患者。女性,50來歲,有高血壓,頭暈目眩,特別愛犯迷糊。高血壓犯病的時候,高壓達到170,低壓能到110。

臉上會感到發熱,那種灼燒的感覺,而且脖子後邊特別僵硬,不敢動彈,不敢扭頭。坐臥起立都很困難,有時候,想站起來活動一下,需要費好大勁兒,氣喘吁吁。

這些症狀,在緊張的時候容易發作。

陽氣少,血壓就高!妙用張仲景名方真武湯,昇陽氣降血壓,請收藏

吃了很多西藥,血壓一直反反覆覆降不下來。

最後在家人的建議下,來看中醫。

我一看患者舌苔,舌質淡紅,舌苔白滑,脈象緩弱。仔細詢問,發現患者還手足不溫,胃脘發涼,夜尿還有點多。看上去,這是陽虛啊。

但是,陽虛為什麼引起了高血壓、頭暈、臉灼熱、氣喘這類的毛病呢?

這裡就要給大家說一箇中醫術語了,這就是

“寒水上衝”

。就是說,一切的症狀,都是由腎陽虛弱,陰寒水溼之氣上犯巔頂所致。

陽氣少,血壓就高!妙用張仲景名方真武湯,昇陽氣降血壓,請收藏

這麼說,可能大家不太明白,我換一個思路給大家解釋一下:

首先,我們得清楚一點,就是這個人的舌脈,包括四肢和脾胃的不溫,包括尿頻等等,無不告訴我們,她有陽虛的問題。

具體說,就是脾腎陽虛,而且以腎陽虛為主。

接下來,請你注意一個細節,就是患者緊張的時候發病。為什麼?因為人緊張的時候,氣機鬱滯,陽氣的升發更為虧少,所以一系列的陽虛症狀,會加重。

首先,她頭暈迷糊。那是陽氣無法升發於頭面,令元神之府失養所致。

脖子和背部僵緊,這是陽氣虧少,督脈和太陽經所及之處經絡不通、寒邪鬱滯的表現。

一站起來氣喘。這是腎陽虧虛,納氣無常,導致肺的宣降失常所致。

面部灼熱,那是下焦陰寒之氣太重,虛陽上浮所致。

陽氣少,血壓就高!妙用張仲景名方真武湯,昇陽氣降血壓,請收藏

至於說血壓高,那更好理解——陽氣那麼少,血管經脈得不到溫煦,於是就變得緊張僵硬。

這就好比一根皮管子,冬天放在外頭,被凍僵了一樣。在這個彈性欠缺的狀態下,氣血在裡頭流動,會受到一定阻力。為了衝破這個阻力,血液會拼命地加大力量往前衝,於是血壓就會升高。

一切的問題,都源於陽虛啊,因此用補陽的辦法,就能治好。

於是,一張方子就被開出來了。咱們一起看看:

制附片、白朮、巴戟天、殭蠶、鉤藤,茯苓、澤瀉,懷牛膝、赤芍、白芍、夏枯草,肉桂。水煎服。

結果,3劑藥喝下去,患者果然就不暈了,頸部和背部的僵硬感大大減輕,但是其它症狀還有。這個時候,我囑咐,加入乾薑,制附片。繼續用。

結果,連服10劑,患者諸症悉平,啥毛病都沒有了。

陽氣少,血壓就高!妙用張仲景名方真武湯,昇陽氣降血壓,請收藏

上述配伍裡,我用的其實是張仲景在《傷寒論》中記載的真武湯的加減。真武湯,是溫陽的方子,基本組成是

茯苓、白朮、白芍、附子、生薑

。這裡頭,生薑、附子溫陽的,白朮、茯苓利水健脾,白芍養陰和營,以防諸藥的燥性。

醫案裡頭的方藥,就是在真武湯的基礎上,加入巴戟天、殭蠶、鉤藤、澤瀉、懷牛膝、赤芍、夏枯草、肉桂。

這裡頭,巴戟天、懷牛膝、肉桂增進溫補陽氣之能,夏枯草、殭蠶、鉤藤止眩暈。澤瀉配合白朮和茯苓來利水健脾。赤芍活血化瘀。

陽氣少,血壓就高!妙用張仲景名方真武湯,昇陽氣降血壓,請收藏

其實,用溫陽的辦法治療高血壓頭暈迷糊,這個做法早就有。

人家張仲景在經文裡早就說,真武湯能治“頭眩”

。可見,這不是一個新鮮的想法,而是遵古人之意的現代實踐。

所以你看,這個中醫治病,是不是挺有意思的?有些事,就是這樣,看似如霧裡觀花,實際上就是一層窗戶紙,一捅就破了。

其實啊,現實生活中,腎陽不足型高血壓證屬,有很多。

尤其是老年人,到了一定時候,在高血壓的同時,伴隨腎陽虛的問題,而且怎麼吃降壓藥都無濟於事。

在這方面,我們應該學習一下古人、經方里頭的思路。

總之,陽氣少了,血壓反倒容易高了。這裡頭看似有些難以理解,但實際上卻是客觀存在的。

我把這個寫出來,供大家體會、學習、探討。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