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才是自動駕駛研發的正確節奏,這家新勢力的答案值得思考

什麼才是自動駕駛研發的正確節奏,這家新勢力的答案值得思考

撰文|iDailycar

圖片|來自網路

美國國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NHTSA)6月15日資料顯示,自2021年6月以來,在美國涉及智慧駕駛輔助系統的報告事故中,特斯拉汽車佔了70%。轉看國內市場,在新勢力帶動下,中汽資料中心顯示全國L2智慧駕駛輔助產品裝車率連年攀升,但與特斯拉相同的是,隨之而來不斷上升的高速智慧駕駛輔助系統失控事故。

這些事故嚴重影響到公眾對高階自動駕駛的信心,更產生了所謂的“恐怖谷”效應,即因事故頻發導致人們心理上的恐懼和抗拒,反而阻礙了新技術的發展。

該如何準確對待自動駕駛,做到既不耽誤研發,又能讓使用者吃顆“定心丸”,避免加劇“恐怖谷”效應?這是每個主機廠必須正視的課題。

什麼才是自動駕駛研發的正確節奏,這家新勢力的答案值得思考

針對這一課題不同主機廠交出了不同答卷。就新勢力而言,主要分為兩派,一派是以蔚小理為代表,優先從城際高速應用場景切入的縱向拓展,另一派是以威馬、埃安為代表,從城市高頻應用場景出發的橫向拓維。兩派從不同維度對自動駕駛領域進行了深度探索,形成一道安全屏障。

一 縱向延伸,技術迭代保障駕駛安全

以蔚小理為代表的縱向拓展,基於自動輔助駕駛技術進行深度迭代,以此構建安全的駕車環境。

其一蔚來,首先是增加緊急駕駛輔助(EDA)功能。在Pilot狀態下,這一功能能持續檢測駕駛員對車輛的控制能力,配合儀表彈出、警告聲、剎車等提醒、喚醒駕駛員的方式,實現駕駛員對車輛的有效控制。並且針對前方車輛目標,自動緊急制動(AEB)功能啟動的車速範圍進一步擴大。

其次,蔚來繼續自動輔助導航駕駛(NOP)和視覺融合全自動泊車系統(S-APAwithFusion)功能新增,在實現進出匝道、超車、併線、巡航的同時結合多種感測器對周圍環境進行感知。

什麼才是自動駕駛研發的正確節奏,這家新勢力的答案值得思考

其二小鵬,OTA升級+全新NGP自動導航輔助駕駛。NGP輔助駕駛可實現平緩超車、行限速調節、最優車道選擇等功能。

硬體上,小鵬NGP以視覺感知+毫米波雷達構提升識別度。以P7為例,OTA升級之後進一步挖掘14個攝像頭、5個毫米波雷達和12個超聲波雷達的潛力,配合英偉達的強大運算處理能力,感知系統進一步最佳化。

什麼才是自動駕駛研發的正確節奏,這家新勢力的答案值得思考

人機互動上,新駕駛者重新學習使用NGP功能成必須環節。

其三理想,第三傢俱備完整NOA和AEB全棧自研能力的品牌。就2021款理想ONE來說,其在導航輔助系統和AEB功能上進行技術迭代。硬體方面,配備地平線J3晶片,以800高畫素前視攝像頭,識別準確率和有效視覺範圍更廣。軟體方面,以品牌自研的感知演算法實現軟硬體功能疊加。

什麼才是自動駕駛研發的正確節奏,這家新勢力的答案值得思考

此外,完整AEB功能達成視覺和毫米波雷達感知融合,區別於單純依靠雷達探測,識別準確率更高,並進一步完善了警報提示功能。

二 橫向拓展,多維視角打造安全環境

與蔚小理直接從城際場景切入不同,以威馬、埃安為代表的老汽車人更傾向於橫向拓維,即圍繞“安全”這一核心要素,結合場景、技術、擔責等方面綜合考量,形成自動駕駛的環抱優勢。

什麼才是自動駕駛研發的正確節奏,這家新勢力的答案值得思考

以威馬為例。基於“科技普惠”理念,威馬致力於將前瞻科技快速應用於主流價位量產產品,而不是“有錢人的大玩具”。這一思路下,威馬首款車型EX5配備與博世深度研發的livingpilot智行輔助系統,擁有多達20個高畫質攝像頭、雷達的感知模組,率先在同級別量產車上實現了功能最完備的L2級駕駛輔助。

在優先城際還是城市的問題上,威馬顯然選擇了另闢蹊徑。據相關報道顯示,電動車使用者城市內用車高達78。7%。對比之下城內場景更高頻。這一場景之下,泊車問題成為核心難題。博世首席系統架構師、安全經理MatthewNimmo曾直言:“因停車引起的事故佔所有交通事故總和的40%”。

基於此,威馬優先聚焦城市高頻用車場景,專注做好自動泊車。從1。0階段的無人自主學習泊車HAVP,到適用面更廣的2。0無人高精地圖泊車PAVP,幫助使用者解決跨層自主泊車、規避障礙物、主動避讓行人等各類疑難路況,實現下車即走,召之即來的智慧化體驗。

什麼才是自動駕駛研發的正確節奏,這家新勢力的答案值得思考

一邊量產限定場景的L4級自動駕駛技術,打使用者痛點、市場差異;一邊同步研發儲備城市、城際自動駕駛技術,等待法規和市場成熟的釋放時機。

埃安同樣專注於泊車功能提升,其結合了百度Apollo自動駕駛軟、硬體技術研發優勢,多款車型都具備HAVP記憶泊車功能,可實現低速場景下的智慧召喚和自主泊車。

最後一環往往也是主機廠最不願提及的一環——責任承擔,如果自動駕駛出了問題到底哪方擔責?

去年7月,威馬便主動承諾:L4級無人駕駛汽車,在無人在車內的情況下,無人駕駛事故責任歸於車企。這是汽車行業第一份清晰劃定無人駕駛責任的宣告。威馬的無懼擔責帶動了蝴蝶效應。之後,今年3月,賓士也宣佈為L3級自動駕駛擔責。

透過最全L2級輔助系統+優先L4級無人泊車+敢於擔責,威馬為當下使用者使用自動駕駛營造了一個安全環境。

總結

不論是縱向深耕還是橫向拓維,這兩種方法都是基於自動駕駛的有利探索,對於廣大車主來說,主機廠的主動探索是其消解恐怖心理的第一步。

值得一提的是,一個橫縱結合的大勢正悄然興起。據悉,威馬的NLP高速領航輔助即將於下半年率先搭載於W6車型;其即將釋出的首款轎車M7則是國內最早宣佈採用3枚鐳射雷達+4顆Orin晶片的車型之一,具備全場景自動駕駛能力。而小鵬、嵐圖等一干新勢力也在抓緊對自動泊車功能的研究開發。

就汽車發展史而言,漫長曆史中人為操作尚且事故百出,完全依賴技術尚值考量,而且純電汽車仍處發展階段,其技術研發上仍具發展空間。這些事故的出現將會引起消費者與主機廠對於機動駕駛技術與方向的重新考量。自動駕駛的終極之路在哪尚未可知,但自動駕駛探索的第一步已成功邁出。【iDailycar】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