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四大派別——楊朱派

《老子》一書的問世標誌著道家學派的形成,老子理所當然的成了道家的開山祖。與“儒分為八”,“墨離為三”一樣,道家學派在“道術將為天下裂”的時代,也發生了分化,形成了不同的派別。這裡,我們主要依據《莊子》、《呂氏春秋》《淮南子》所載,來大致論述道家學派的分化情況。今日就楊朱派作論述。

道家四大派別——楊朱派

楊朱即陽子居,又稱作陽子、陽生、楊氏等,相傳為衛人(今河南淇縣、滑縣一帶),《史記》未載其人,《漢書·藝文志》也沒有關子他的著作的記載,儘管在《莊子》書中被屢次提到(如《應帝王》、《寓言》、《山木》、《天地》、《徐無鬼》、《胠篋》等),但不少人以《莊子》一書“寓言十九”而否認楊朱的存在及其楊朱與老子的師生關係。

實際上楊朱確為老子的弟子,這在《莊子》中是有明文記載的,請看下面兩段文字:

陽子居見老聃,日:“有人如此,向疾強梁,物徹疏明,學道不勌,如是者可比明王乎?”老聃曰:“是於聖人也,胥易技系,勞形怵心者也,且也虎豹之文來由,猨狙之便來藉。如是者,可比明王乎?”陽子居蹙然曰:“敢問明王之治?”老聃曰:“明王之治,功蓋天下而似不自己,化貸萬物而民弗恃。有莫舉名,使物自喜,立乎不測而遊於無有者也。”(《莊子·應帝王》)

陽子居南之沛,老聃西遊於秦,邀於郊,至於梁而遇老子。老子中道仰天而嘆曰:“始以汝為可教,今不可也。”陽子居不答。至舍,進盥漱巾櫛,脫履戶外,膝行而前曰:“曏者弟子欲請夫子,夫子行不閒,是以不敢。今閒矣,請問其過。”老子曰:“而睢睢盱盱,而誰與居?大白若辱,盛德若不足。”陽子居蹴然變容日:“敬聞命矣!”其往也,舍者將迎,其家公執席,妻執巾櫛,舍者避席,煬者避灶。其反也,舍者與之爭席矣。(《莊子·寓言》)

道家四大派別——楊朱派

從這裡我們可以看出,楊朱曾師事於老子,並深受老子學說的影響,“避席”與“爭席”就反映了楊朱接受老子思想影響前後的變化,在《莊子》書中,儘管“寓言十九重言十七”,但其寓言部分,除完全架空的人物以外,對歷史人物相互關係的行輩,則從無紊亂”(徐復觀:《有關老子其人其書的再檢討》,轉引自陳鼓應《老莊新論》第47頁,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8月版)。因此楊朱的存在是無法抹煞的,就像墨翟我們不能抹煞的一樣,楊朱我們也斷然不能煞殺的”,“老聃與楊朱的存在如被抹殺,則彭蒙之師彭蒙、宋鈃、環淵、莊周等派別不同的道家便全無歸屬。”(郭沫若:《十批判書·稷下黃老學派的批判》,人民出版社1954年6月版)

先秦時期,楊朱的學說影響很大,許多史籍中往往是楊、墨並稱,孟子更指出:“楊朱、墨翟之言盈天下。天下之言不歸楊,則歸墨。”(《孟子·滕文公下》)但由子楊朱沒有著作留傳下來(《列子·楊朱》篇為魏晉偽作,不可代表楊朱的思想)我們無法全面瞭解其學說,但在先秦的不少著作,如《莊子》、《孟子》、《荀子》、《韓非子》、《呂氏春秋》等中保留了一些零星的資料片斷。

《孟子·滕文公下》在對楊朱進行批判時,指出楊朱的學說主旨是“為我”,並認為這是一種“無君”的“禽獸”之論,因此,孟子以“距楊、墨,放淫辭,邪說者不得作”為己任,“能言距楊、墨者,聖人之徒也”。在《盡心上》中,孟子更進一步指出“楊朱取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為也”,也就是說,楊朱的“為我”之旨,是一種徹底的利已主義,子天下有利之事,哪怕是拔取一根毫毛,楊朱都是不肯幹的。孟子的這種說法給後世影響很大,後世說楊朱自私利己的說法都來自於孟子。實際上這是對楊朱思想的一種誤解。

道家四大派別——楊朱派

《韓非子·顯學》曾指出,楊朱“不以天下大利易其脛一毛;世主必從而禮之,貴其志而高其行,以為輕物重生之士也”。在這裡韓非子以為楊朱的思想核心是“輕物重生”,這種觀點在《淮南子·汜論》也得到了迴應,該篇曰:“全性保真,不以物累形,楊子之所言也,而孟子非之。”由此可以看出,孟子所說的“拔一毛而利天下不為”,實際上就是韓非所說“不以天下大利易其脛一毛”,也是對《淮南子·汜論》所說“全性保真,不以物累形”的一種誇張化和形象化。

楊朱的這種思想,是主張珍視生命,不為外物所累,拋棄一切功名利祿,順應自然,這與老子的“厚生”主張是一致的,也是對老子“厚生”學說的一種極端發展。正因為此,有人認為楊朱是“春秋戰國時期一個獨立學派的開創者”,而與道家無關。(詹劍鋒:《老子其人其書及其道論》第113頁,湖北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實際上這種主張是對“個體生命的尊重與個人的闡揚,體現了道家崇尚自然生命的一貫特點”(陳鼓應:《老莊新論》第103頁,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8月版。)後來宋鈃“舉世而譽之而不加勸,舉世而非之而不加阻(沮)”,就正是楊朱“貴己”精神的體現。

楊朱不僅不是一位利己主義者,相反,他卻是一位“泯卻小我的人”,《莊子·山木》謂楊朱曾言“行賢而去自賢之行,安往而不愛哉”?《韓非子·說林上》也有類似記載:“行賢而去自賢之心,焉往而不美?”楊朱的“舍者與之爭席”就正是其泯卻小我的一種體現,是一種為我主義,也就是《呂氏春秋·不二》所說的“陽生貴己”之意。這種泯卻自我的思想與道家去盈守虛,知榮守辱的思想是完全相通的。

(摘自:張運華《先秦兩漢道家思想研究》,第35-40頁。)

按:本平臺為純粹公益學術平臺,本平臺所刊登之文章多為原創,所刊發內容僅作為學習交流之用,凡本平臺所轉載內容均註明出處。此外,本平臺拒絕任何人予以本平臺任何形式捐贈。

道家四大派別——楊朱派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