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養生,這三點一定要注意

我國地域廣闊,南北自然環境、氣候差異較大,人體體質自有不同。深秋氣候轉變,人體隨之發生相應變化,是發病較多的時節,尤以呼吸系統、消化系統疾病多見。

《黃帝內經——素問·四氣調神大論篇》:秋三月,此謂容平。天氣以急,地氣以明,早臥早起,與雞俱興,使志安寧,以緩秋刑,收斂神氣,使秋氣平,無外其志,使肺氣清,此秋氣之應,養收之道也;逆之則傷肺,冬為飧洩,奉藏者少。

在“多事之秋”,我們更應注重養生保健,這三處學起來,做到防病於未然。

01

秋季邪氣

1。“秋老虎”

立秋後看似天氣轉涼,事實上嶺南地區屬於亞熱帶氣候,豔陽高照,早晚氣溫雖較夏天涼爽,但中午熱氣逼人,這就是“秋老虎”在肆虐,易耗氣傷津。

秋季養生,這三點一定要注意

2。秋燥

燥為秋之主氣,肺主氣司呼吸,開竅於鼻。秋燥之邪多從口鼻而入,最易傷肺,引起支氣管炎、哮喘等呼吸系統疾病發作。好多人覺得一到秋天面板變得緊繃,毛髮乾枯無光澤,口唇乾燥起皮,咽喉幹、癢等症狀,這都是秋季燥氣當令造成的。

秋季養生,這三點一定要注意

3。秋瀉

秋天氣溫適宜,病菌繁殖快,食物容易腐敗變質,人們仍習慣於夏天的飲食習慣,喜喝冷飲,喜食瓜果;秋天胃腸道激素分泌產生變化,蠕動增加,胃腸功能有所下降,所以容易腹瀉。

秋季養生,這三點一定要注意

4。秋乏

入秋天氣漸涼,人體開始進行自我調整,各種生理功能漸趨平衡,但炎夏造成的能量消耗未能完全恢復,不少人感到渾身疲軟無力、精神疲憊、倦怠、睡意連綿、呵欠不斷,食慾增強卻又不易消化,這種現象被稱為“秋乏”。

5。秋愁

“立秋”後涼風急,白露生,寒蟬鳴,“霜降”後北方大地草木凋零,萬物敗落,自然界出現蕭條、淒涼景象。因此在秋天就特別容易引起人們悲愁、憂鬱的情緒,這就叫“悲秋”。若調養不當,悲秋過度,就容易引起抑鬱症及情志疾病。

秋季養生,這三點一定要注意

02

秋季養收

《素問·四氣調神大論》指出“使志安寧,以緩秋刑,收斂神氣,使秋氣平;無外其志,使肺氣清,此秋氣之應,養收之道也。”此時正值由熱轉涼的時候,陽盛逐漸轉變為陰盛,順應四時養生要遵循春生夏長秋收冬藏的自然規律,秋天要突出一個“收”字。

秋季養生,這三點一定要注意

起居有常 早臥早起

秋應肺氣,自然界的陽氣由疏洩轉向收藏,人應早睡而順應陰精的收藏。秋季天氣寒熱多變多燥,重在養肺,使陽氣收斂。“春捂秋凍,不生雜病。”秋天氣候轉涼,穿衣要有所控制,遇涼不要立即添衣(體質虛弱者、兒童、老年人除外),適當秋凍是一種有效的養生方法。

飲食有節 少辛增酸

秋氣燥,《仙神隱書》主張入秋宜食粥,粥可養胃健脾止瀉。秋季飲食,宜“省辛增酸”,過食辛辣則發散而易傷津,酸先入肝而主收斂,適當食之以養陰潤燥。多喝白開水,多吃新鮮蔬菜水果以生津潤燥。少吃辛辣煎炸之品避免辛辣助燥傷陰,少吃瓜類水果避免寒涼傷脾。

秋季養生,這三點一定要注意

不妄作勞 登高望遠

秋高氣爽時節是鍛鍊身體的好時期,不過運動鍛鍊要因人而異,青壯年可爬山、打球等,老年人可散步、太極拳、五禽戲等。隨著天氣漸冷,深秋時節要適當“春捂秋凍”,增強耐寒能力。

形與神俱 安神寧志

秋日自然界的蕭瑟景象,易使人觸景生情,特別是老年人更易引起心中淒涼垂暮之感,勾起憂鬱之情。故老年人應調節秋日的情志,多外出散步聊天或登高望遠等秋遊活動,以緩解蕭瑟秋季對人心情的負面影響。

03

潤肺健脾食譜

蓮子百合銀耳湯

秋季養生,這三點一定要注意

材料:

蓮子15克、鮮百合30克、水發銀耳30克、雞蛋1個、白糖適量。

做法:

將蓮子去芯,水發銀耳去根、去雜洗淨,撕成小片,與百合同放在砂鍋內,加適量清水,文火煮至蓮子肉爛,再加入雞蛋、白糖。雞蛋煮熟後即可食用。

功效:

滋陰潤肺,寧心安神。

小米山藥粥

秋季養生,這三點一定要注意

材料:

山藥80克、小米50克、紅棗5個。

做法:

將山藥洗淨搗碎或切片,紅棗洗淨待用。將山藥、小米、紅棗放入鍋中,加適量的清水,用大火先煮沸,轉小火煮約約半個小時,至粥稠軟爛即可。

功效:

健脾止瀉,益氣養胃。■

【來源:深圳市中醫院】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