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家科普 | 碳水不可或缺,減肥謹慎“抗糖”

近年來,一股“抗糖”風正在年輕女性中悄然興起,少吃碳水化合物成為減肥標配。可事與願違,在“抗糖”隊伍中,有人過度戒糖戒出了低血糖,有人吃“抗糖”產品吃出了危害健康問題。那麼,一般人有必要“抗糖”嗎?

小家科普 | 碳水不可或缺,減肥謹慎“抗糖”

碳水是人體熱量來源

在營養學上,人們所說的糖是指碳水化合物。碳水化合物是一大類物質,它是由碳、氫和氧三種元素組成的,碳水化合物的分類方法也有很多,根據其化學結構及生理作用可分為糖、寡糖、多糖。糖包括單糖、雙糖、糖醇。單糖和雙糖主要存在於新鮮水果、蔬菜、奶製品中,糖醇存在於海藻、蘑菇等食物中,寡糖主要存在於水果、蔬菜中。

大多數碳水化合物存在於天然植物性食物中,此外,加工食品中含有很多新增糖。新增糖是指在加工或準備過程中新增到食物或飲料中的糖或糖漿,常見的有白砂糖、紅糖、玉米糖漿、糖蜜、蜂蜜、濃縮果汁、葡萄糖等。

那麼,碳水化合物有什麼作用?它是人體最主要的熱量來源。每克葡萄糖在體內產生4千卡熱量。人們平時吃的米、面等主食中的碳水化合物主要是多糖,人體從主食中獲得碳水化合物的同時,還能獲得蛋白質、脂類、維生素、礦物質、膳食纖維等其他營養物質。如果只吃單糖或雙糖,如蔗糖,那就只能獲得熱量,而不能獲取其他營養素。

一般人不需要“抗糖”

人體每個細胞內都有碳水化合物,主要以糖脂、糖蛋白和蛋白多糖的形式存在,分佈在細胞膜、細胞器膜、細胞漿以及細胞間質中。如果攝入的食物中碳水化合物不足,人體不得不動用蛋白質來滿足活動所需的熱量,這將影響人體利用蛋白質合成新的蛋白質和組織更新。

此外,脂肪在人體內分解需要葡萄糖的協調作用,碳水化合物不足時會產生過多的酮體導致酮血癥和酮尿症,而碳水化合物充足時可以防止上述現象發生。碳水化合物還有調節血糖的作用,食物中消化快的澱粉、糖等成分可以很快在小腸消化吸收並升高血糖水平,但一些寡糖、抗性澱粉或膳食纖維等不會顯著升高血糖水平,而是一個持續緩慢的過程。其中,膳食纖維能增加飽腹感、促進排便、改善大腸菌群、降低血糖和血膽固醇。

醫學期刊《柳葉刀》上發表的一項研究顯示,碳水化合物的攝入量高於70%或低於40%,都會縮短壽命。《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16)》推薦,居民膳食中碳水化合物提供的熱量佔50%-60%比較合適,成年人每人每天新增糖攝入量不超過50克,最好控制在25克以下。所以,一般人並不需要“抗糖”,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才會健康。

文:馬冠生(北京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營養與食品衛生學系教授)

編輯:李藝菲

稽核:葉冬

頂部